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学习倦怠与情绪智力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干预护生的学习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对417名高职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高职护生的学习倦怠与情绪智力呈显著负相关.②情绪智力对学习倦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γ=-0.39,t=-5.36,p〈0.001).具体而言,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情绪运用和他人情绪管理都能有效预测情绪低落(p〈0.01),自我情绪管理和情绪知觉能有效预测行为不当(t〈0.01)和成就感低(t〈0.01).结论:情绪智力是影响学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情绪智力有效缓解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1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较低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自责对学习倦怠的解释量最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同时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研究还就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提出了对策,如应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等。  相似文献   

3.
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258名高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总应激量,以及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作为独立的自变量影响心理健康。结论: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作为独立的自变量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89):7-8
目的是探讨中学生积极完美主义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以便引导中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和正确成熟的应对方式。方法是采用訾非的《积极完美主义量表》和陈树林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是初中生积极完美主义与问题指向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发泄情绪有显著的正相关。积极的自我期望和积极的条理性能联合预测问题指向应对方式26.3%的变异量。结论是积极完美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初中生问题指向型应对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391名中学生为有效被试,采用学习拖延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拖延、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能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的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学习倦怠总分在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拖延之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学业压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中学生学习压力问卷、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等工具,对来自遵义市6所中学的76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现象;学业压力是学习倦怠的关键性风险因素,学业压力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学习倦怠;学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学习压力对初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以通过适度缓解初中生学业压力、增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帮助初中生合理应对学业压力、有效缓解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学习倦怠的关系,了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帮助大学生摆脱倦怠现状。采用了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山西大同大学42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采用SPSS19.0进行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在学习倦怠方面,男女大学生在情绪低落因子差异比较显著,大学生是否健康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两因子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因子差异比较显著;(2)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学习倦怠总体呈正相关;(3)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学习倦怠。因此,(1)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易感到情绪低落;(2)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习倦怠程度越低;应对方式越积极,学习倦怠程度越低;(3)大学生学业自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大学生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消极应对与机遇(r=0.318,p〈0.01)及有势力的他人(r=0.28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r=-0.281,p〈0.01)及内控性(r=-0.236,p〈0.05)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r=0.236,p〈0.01)、内控性(r=0.334,p〈0.01)、自我效能(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机遇(r=0.189,p〈0.05)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能有效地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会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选取1997~2020年间采用王极盛等人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压力感量表的研究报告,分析我国183165名中学生及其亚群体学习压力变化的年代性特点。结果显示:(1)23年间中学生学习压力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中学生学习压力不存在显著的学段、性别差异,不同学段和性别中学生学习压力变化不具年代性特征;(3)中学生学习压力总体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但局部上华东—西北地区中学生(t=-2.447,p=0.016<0.05)、西北—西南地区中学男生(t=2.091,p=0.049<0.05)的学习压力存在显著差异,且华东地区中学男生和女生的学习压力呈现年代性变化,23年间华东地区中学男生和女生学习压力的变化量达0.54和0.57。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中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习拖延的关系。采用中学生学习拖延问卷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学习成绩水平的中学生在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01):学习拖延和学习倦怠存在较高相关(P〈0.01);学习倦怠的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低成就感均能显著预测学习计划缺乏、学习状态不佳、学习行为迟滞、学习执行不足和学习拖延。因此,中学生学习倦怠是影响其学习拖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562名中职生为有效被试,采用中学生学业自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探索中职生学业自我、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中职生学业自我、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学业自我与其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58):192-193
以心理弹性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应对方式量表和自我效能量表对5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论:心理弹性对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对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具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大学生生活倦怠、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关系,为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活倦怠问卷、简易应对问卷(SCSQ)和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修订版,对整群抽取的新乡市某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大学生抑郁水平高于女大学生抑郁水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生活倦怠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P〈0.05),生活倦怠与消极应对方式、抑郁显著正相关(P〈0.01,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显著正相关(P〈0.0...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学学习不良学生同一性风格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使用《同一性风格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通过一定标准选取的342名中学学习不良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中学学习不良学生三种同一性风格分布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信息风格的学生倾向于采用指向问题的应对策略;扩散/逃避风格的学生倾向于采用指向情绪的应对策略;规范风格的学生既采取指向问题的应对策略,同时也依赖于指向情绪的应对策略。这说明,具有不同同一性风格的中学学习不良学生在面临压力情景时倾向于使用不同的应对策略,教育中需针对性地给予不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高职学生的特质自我控制水平对其学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特质自我控制量表》和《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对366名高职学生施测,并采用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城镇生源学生比农村生源学生表现出更多学习不当行为(P<0.05);男生在情绪低落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特质自我控制与学业倦怠各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总体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后,特质自我控制对学业倦怠各维度以及总体得分均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方差解释率达到16%至26%.结论:高职学生的特质自我控制是学业倦怠的一个重要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415名中学生的班级环境知觉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中学生班级环境知觉的突出特点是:融洽的人际关系、严整的纪律、浓厚的学习竞争氛围以及中度的学习负担;(2)中学生的班级环境知觉与其学业自我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中学生知觉到的人际关系越好、班级越有秩序、竞争气氛越浓厚、学习负担越轻,其学业自我发展水平亦越高;(3)中学生的班级环境知觉对其学业自我的发展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别差异;在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合理化解释、忍耐、逃避、发泄和幻想等各因子上无显著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合理化解释呈极显著正相关。即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在面临困境时趋向于采用问题解决和合理化解释两种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忍耐、逃避、发泄和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内地西藏班(校)初三学生采用何种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减轻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提供对策。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18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自尊水平普遍比较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倦怠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自尊、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学习倦怠存在在显著的性别及城乡间的差异;大学生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成显著正相关,与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成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总分及其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两个维度成显著负相关,但与情绪低落这一维度相关不显著;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自尊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能很好地预测学习倦怠,可以通过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高自尊的方式来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271名矿工子女进行测试。结果:①男生在父亲情感温暖(F1)、父亲过度保护(F6)、母亲惩罚严厉(M4)三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0=2.217,p〈0.05;t=2.100,p〈0.05;t=2.172,p〈0.05),男生在父亲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拒绝否认(F5)三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f=4.082,p〈0.001:t=3.831,p〈0.001;t=3.560,p〈0.001);②矿工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方面有主效应(F=3.014,p〈0.05),初中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组学生得分(c=1.684,p〈0.05);③父母亲的情感温暖(F1,M1)与矿工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P〈0.001),而父母亲惩罚严厉(F2,M4)(p〈0.01)、母亲的拒绝否认(M3)(p〈0.001)维度与子女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廖峻  张智 《中国教师》2009,(22):34-35
应对方式(ways of coping)是人们为了应对内外环境、要求及相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者策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应对方式是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陈树林等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将应对方式分为2类7种方式,一类是“指向问题性应对”,包括“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和“积极合理化的解释”;一类是“指向情绪性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