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已有的对于学校组织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宏观、中观与微观。在宏现的层面上,人们看到的是学校组织的整体形态及运行机制。在微观的层面上,人们关注的是学校组织内的人的具体行为。在中观的层面上,人们聚焦于学校内部的各种组织、如教研组、年级组、教导处等,我们称之为学校中间组织。在实际的学校管理活动中,上述三个层面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常常纠结在一起的。这就使学校组织的运行与管理变得异常复杂。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区别于其他任何行业,所呈现的组织文化也与其他行业大相径庭,因此,学校变革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一种文化的变革,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重建过程。重建学校文化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前,内地大部分中小学都处于一场较深刻的战略变革之中,这与当前社会正在发生着的转型性变革密切联系。这种转型和变革势必会给学校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钢 《成才之路》2010,(16):32-33
学校转型性变革中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变革者转变思维方式才能应对。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复杂思维对于学校变革具有极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学校变革的实质在于使学校教育体系形成一种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新机制.从总体趋向看,学校变革反映出了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宏观转向微观,由表层转向深入的新景象.在这一系列的转变过程中,人们对学校变革形成了诸多新观点,这些观点也就成为校长引领学校发展的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进行了20年的今天,协调变革中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势在必行。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心下降到以“学校”为单位的、学校教育内部的“综合”改革上。是当前可行的、也是必须要关注的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7.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育转型性变革中的重要角色,但目前存在角色缺位、角色替位、角色错位等诸多偏差现象。提出教研组长角色的几个转变以及教研组在转型后要具有的几个新特质。给出教研组长角色转变的具体策略以及教研组长成长的几个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校本课程资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崭新概念,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一课程目标的提出,使校本课程这一凸现个性的事物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当地就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怎样利用乡土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我校实施新课程的举措之一。在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有让学生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色”和“蕴”,让教师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色”和“蕴”,让学校深入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的“色”和“蕴”,才能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才能把“根”留住。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开展校本培训不失为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途径。一、策略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也要“以校为本”。我校根据自身底子薄、青年教师多等校情。制定了以理论学习和专家引领为先导、以青年教师培养为重心、以“理想化”与“现实性”相结合为原则的基本策略,对开展校本培训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研需要教研系统在学校教学管理领域也能发挥指导作用。以减负提质、内生发展、守正创新为价值取向,完善学校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管理是“双新”“双减”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向。以浙江省教研室的“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计划”为例,阐释了在教研层面建立标准、设计项目、组建团队、推广典型是赋能学校管理改进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钟楼,位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常州中心城区,因区内建于南唐时期古钟楼而得名,素有“江南富庶地、财帛聚散区”之美誉。聚江南水乡之灵气,得先人前辈之风骨,我们在行知路上追求本真,超越自我,尽自己所能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视域中教育改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赵锋 《上海教育》2013,(36):18-21
在中国教育界,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如他的名字一般因富有传奇色彩而显得“稀贵”。他从一名语文教师起步。成为校长、局长、教育部官员,随后又辞去官员职务回到了学校当校长。通过6年多来“最为彻底的”学校变革,李希贵让十一学校成为“生长师生想法”的地方,师生们亲切地称他为“贵爷”,而他“希望给中国教育带来改变”。  相似文献   

13.
学校变革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未来图景的设计。如何基于未来重构变革框架、调整变革方案,已成为考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变革能力的关键。"明日的学校教育"项目通过对学校发展的动态分析,描绘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的种种可能图景。当前各国的具体学校变革实践以未来为指向,展现学校发展的不同路径。正是在图景勾勒与行进途径两个维度上,学校变革实践中未来思维的特征愈加彰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形成了四个历史阶段,即“常识”课程阶段(从改革开放至80年代中后期)、“科学”课程阶段(从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科学领域”课程阶段(从90年代后期至今)、“做中学”课程阶段(从2001年至今)。无疑,探究其变革历程,对当前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14,(8):F0002-F0002
本书以社会转型,尤其是其中的文化转型、教育转型为大背景,透析点状条线式变革与转型性变革两种变革方式的不同旨趣,揭示后一种方式的必要性与不可替代性:阐明当代学校在以变革方式实现转型的过程中,呈现的不仅是组织、制度、运行机制、课堂状态、班级氛围、育人环境等可见的变化,更有内含于这些变革与变化之中的深层文化意蕴的更新与增长以及学校中人的真实成长。  相似文献   

16.
安东 《江苏教育》2007,(9):F0004-F0004
建校五十余年的金坛市第二中学是首批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学校坚持“学生有个性,教师有素养,学校有品位”的办学目标和“用规则看守学校,让文化提升学校”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7.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教师、一流的课程、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文化.是一流学校的四大核心要素。课程特色就是学校的办学特色。长期的办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只有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才能凸显办学优势.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颜跃庆 《教书育人》2008,(12):44-46
校本研训,就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主阵地,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自主研讨、自主学习为根本,突出学校特色,凸现教师个性,根据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有明 《教师》2011,(13):116-117
真如一位学者所说的“建筑物建立起来以后.你看不到它的柱子、横梁和钢筋,但是缺少了它们,建筑物将倒塌。”作为一名校长我充分地认识到,教育绝对应该追求真实与有效。校本教研就是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它强调“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于研究者、管理者和具体的实践者而言,变革智慧都形成和增长于教育变革过程之中而不是这个过程之外。能否把握当前教育变革出现的关键性发展问题,取决于我们能否智慧性地认识变革并继续增长变革智慧。我们要广泛注意和思考: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学校改革成功的基本保障;主要通过制度和方法的借鉴来推进的教育变革,往往存在外来制度、方法与本土文化之间的“漏洞”;当前学校教育变革的最终文化使命不在于填补这些文化漏洞,而在于实现变革的本土文化意义,在于实现基于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学校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