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作者以传神之笔描绘了黄山风景区千姿百态的奇石,带给我们无限遐想和审美愉悦.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敢与课文作者比拼--我为黄山奇石取名字"的环节,要求所改名字既要体现景物的特点,又要给人以美感,还要富有吸引力.没想到这一教学设计,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单,个个兴趣盎然.他们先是找出并归纳作者为黄山奇石命名的规律,然后自己试着为黄山奇石改名字.课堂上小手林立,妙语如珠.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黄山奇石》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配了四幅插图,其中课文最后一幅图旁边有两段文字描写:一是关于“金鸡叫天都”的描写,一是关于“仙人指路”的描写。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恰好碰上领导听课。我没到黄山旅游过。于是,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等,都没有说明这幅图是“金鸡叫天都”还是“仙人指路”?这幅图给我的感觉是“金鸡叫天都”。于是我在出示公开课时,“仙人指路”,我是让也没曾见到过黄山的学生们来想象这块奇石的样子的,而“金鸡叫天都”是边让学生欣赏图边欣赏课文的。在学习过程中,有的…  相似文献   

3.
这是我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时发生的事。当我带着孩子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样子的图片,并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文字。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时,却发现一向满脑子小问号的机灵鬼——朱致远一直在座位上高举着小手。于是,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  相似文献   

4.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精讲课文,《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  相似文献   

5.
《黄山奇松》是苏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6.
孙建锋 《辽宁教育》2008,(12):47-48
流动生成的生生对话,无疑是对话教学的一大难点。难就难在引领对话的教师是“听之以心”,还是“听之以气”?现结合2008年4月27日在太原执教《白鹭》的生生对话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案例] 语教材中的许多课,不同的学生读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这就是多元解读。语课需要学生的多元解读.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语教学理应尊重学生自己的理解。我在教学《寓言二则》中的《掩耳盗铃》时,让学生进行多元解读,但是发生了让我迷茫的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沈文田 《语文知识》2005,(10):31-31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中有这样一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元.即今之倮然在墓也、”对句中的“僳然”一词.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释为“聚集的样子”,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释为“相并相集貌”,阴法鲁主编的《古观止译注》释为“堆积的样子”?结合全来看,笔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够贴切.  相似文献   

9.
尹继东 《现代语文》2006,(9):100-1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将书面表达纳入到“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中,强调写作的生活化、个性化、综合化,强调写作的积累、应用与交流,实际上是将写作看作人的一种基本素养。这是对写作教学本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出现了一段小插曲。我的学生们就"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是比喻句还是夸张句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1.
齐国凤 《山东教育》2004,(16):32-32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这首《咏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在教学这首诗时,学生向我提出了“碧玉”是玉石还是美人的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课下我和同学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全面成长。新的《艺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创造与审美愉悦往往成正比关系。当人的创造力得到进发,当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时.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课程是一种使学生学习生活充满乐趣的过程。由此可见,艺术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的“快乐”不断晋级,让他们充分感受艺术之魅。通过启发、引导,让其在富有情趣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技能,体会艺术之乐,让艺术课成为学生展示个性,获取成就感的大好舞台。笔者以《猜猜我是谁》一课为例淡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3.
许敏  康娟 《四川教育》2006,(7):39-40
本单元教材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贯穿教材始终,包括《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以及《语园地》。  相似文献   

14.
《诗经·卫风·氓》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玩味。课文是这样描述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憨憨傻傻的男青年氓借着换丝的名由来向女青年求婚,女青年没有  相似文献   

15.
一、《海底世界》的教学过程最近我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海底世界》的公开课,这节课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16.
张继德 《生物学教学》2006,31(11):22-22
《生物学教学》杂志在2006年第2期刊登的“两栖类动物生殖和个体发育过程”简明精炼,便于掌握和记忆,值得借鉴。但美中不足的是文中第一句“雌蛙高声呜叫,雄蛙闻声赶到”明显有误。  相似文献   

17.
张百修 《小学语文》2009,(11):50-51
【情景再现】 我永远记住了这一堂课《蟋蟀的住宅》。 揭题、初读课文、整体质疑,教学正在我的充分预设下顺畅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杨苗 《教育》2006,(4):41-41
《新华字典》是中小学生的必备工具书。自195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第1版,半个世纪以来,印行总数达4亿多册,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有一位执著的读者,耗时8年,为第10版《新华字典》挑出4000多处问题,引起媒体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教学过程中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在语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作为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点.始终将其作为要实现的课程目标之一。当然.在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多种途径.但我认为挖掘语课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就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有重要途径。我认为语课中所蕴含的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去年五月 ,我们观摩了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三堂情景教学课 ,虽然过去近一年了 ,但至今仍历历在目。细细推敲 ,不难发现——这三堂课并无令人拍案叫绝的教学设计 ,然而却具有一股无法抵抗的魅力吸引着学生 ,也吸引着我们每一位听课教师。课堂教学魅力从何而来 ?我想 ,不光依靠教师良好的素质、精湛的教学艺术 ,还源自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拿施建平老师执教的《长征》一课来说吧 ,我个人感受到除了施老师平实、清新的教学风格外 ,还有施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由此决定并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从中 ,我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又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