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时,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太阳和太阳系》(自然第六册十五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星座和日地系统等天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太阳和太阳系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太阳的一般情况,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太阳系的构成。其中,掌握新概念,培养归纳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本课教学难点。一.本课属于创造性思维课型。通过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本课所提供的数据。图表等新知识,进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盘山公路》一课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盘山公路和往汽车上搬重物的场景引人,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斜坡,发现斜坡可以省力;第二部分内容是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探究“直接提升重物与使用斜面比较”和“斜坡坡度大与小的比较”,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部分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变形——螺旋。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第三册“冬季星空”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关于星座的知识,懂得星座是星空划分的区域。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在天空找到大熊、猎户、北极等主要星座。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星座的知识,不易掌握,为了减少难度和便于观察,教学时,我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并结合昆  相似文献   

5.
《溶解》是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六册第六课,该课是在低年级学习了水的一般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有溶解其它物体的性质。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溶解,初步建立溶解概念,然后通过判别一些常见物体能否溶解来巩固溶解概念,最后指导学生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属于建立科学概念的课型(自然课课型的新划分中的一种课型)。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溶解,能正确判断某种物体能否溶解在水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我像以往一样上着一节很平常的科学课。这节课我已经教学了几十次,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但今天的教学有些异样,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棘手的问题。我教学的内容是《看星座》一课,《看星座》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中的第三课。由于星座繁多,难以辨认,因此本课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  相似文献   

7.
《星座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星座有规律的运动;二是夏季星空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三是肉眼能看到的行星。星空这类课最好采用直观形象的材料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教。但是在本课这三部分内容中,只有金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而组织学生观察北斗  相似文献   

8.
<正>《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六课教学内容。一、说教材:本课是学生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后,对空气有一些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增加的一个板块是:认识什么是占据空间。其目的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本课以前对"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并了解,而本课又是紧紧围绕"占据空间"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新课之前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改动的一个实  相似文献   

9.
第六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中的第二部分,即认识三类无脊椎动物是本课教学难点。我根据本课属“科学讨论课”这一课型特点,组织学生研讨,自行探求结论,从中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现以其中的“节肢动物”部分为例,谈谈让学生认识P48的8种动物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版)第六册中的教材,它与《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三课构成第六册教材的“热”教学单元。本课的课型从教材内容分析,是属于认识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心内容的课型。在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在知识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在冷热条件下的变化规律;②在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③在科学自然观方面,要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观看…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限宇宙》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也是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最后一个单元。本课学习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人类设计、制造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这些探测工具的运用,使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了解了银河系的相关知识,还学习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对宇宙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中的第2课,学习内容主要有认识铁与铁锈的不同,研究铁生锈的原因以及防锈的方法,是学生认识了"蜡烛燃烧"的物质变化之后的又一生活中常见物质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第七册(人教版)第12课《春夏星座》知识比较抽象,在正常教学条件下,让学生认识星空是比较困难的。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运用电教媒体,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多彩的光》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教材从观察影子开始,将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光源;第二部分是研究影子。学生在生活中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积累了一些经验,考虑到学生实际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多彩的光》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教材从观察影子开始,将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光源;第二部分是研究影子。学生在生活中对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积累了一些经验,考虑到学生实际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声音》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明白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本课之后,学生还将继续研究,了解“乐音和噪音”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磁铁的性质》(“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十一课)是继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之后,进一步认识磁铁能指南北和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本课是一节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为此,本课拟用实验法和讨论法来导学,用一些有趣味的实验和游戏来贯穿全课。  相似文献   

18.
《小水轮》一课是融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典型教材。本课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组装小水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二部分是怎样使小水轮转动起来,使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培养学生动脑思维、动手实验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是本课的  相似文献   

19.
张辉 《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57-258
冀教版一年级起始版四年级第八册三单元第二十一课的设计模式和前几课基本一致,认识地图,了解首都,位置,语言,国旗,名胜。有了前几课的基础,理解本课的句型就不是难点了。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一些英国知识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延伸,扩充学生知识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英国。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编自然教材第九册第六课是《耳朵的科学》,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声音的传播》之后,全课大致由三部分构成,即: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耳朵的构造,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耳朵里耳廓、鼓膜、外耳道的功能以及它们是怎样使人听见声音的,第三部分是关于耳朵的保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