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用担心,古人日常交流用的也是白话文。所谓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书面语言。那古人为何写文章的时候要用文言文呢?其实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省字控制成本。在纸张没有发明前,古人在青铜器上铸字、竹简上刻字、丝帛上写字,这些书写材料都十分昂贵,而且书写过程也很费劲。  相似文献   

2.
刘恪山 《辅导员》2011,(31):62-63
书籍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是简册与版牍和"缣书"、"帛书"。那时,简册是用细竹条或细木条编连在一起。一根竹木条又叫做竹简上面只写一行字,写一部书就要很多的竹简,再将那  相似文献   

3.
前言我国古代写书的竹简,在汉时即有发现。如《汉书·艺文志》说,汉景帝时,鲁恭王在曲阜建筑房屋,破坏孔子旧宅的墙壁,发现古文《尚书》、《论语》、《孝经》、《逸礼》的竹简,都是大篆书,每简由20字到25字不等。这些竹简,是战国时代人所抄写的书籍,在秦代焚书时壁藏起来的。又河内女子在老屋中曾发现竹简,写的是《泰誓》一篇。又据《晋书》记载,太康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人用毛笔沾墨把文字写在竹木片上。写了字的单个竹片叫简,单个木片叫牍,合称简牍,又统称力简。把简编连起来叫‘策’(册)。简册大约出现在殷商和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古书记载,制竹简先将竹子劈成竹条,刮削平整,因青竹含水份,在火上炙烤后才能书写,称‘杀青’或‘汗简’。经杀青的竹简,不仅可以长期保存,而且便于书写。后来,就把‘汗青’作为书籍的代称。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不朽名句。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学书法,临的是古人的碑帖,碑帖上许多字是繁体字,除了要写好这些字,还要学会识记这些字。一天,一位同学指着隶书字帖上的一个"土"字问我"老师,土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段】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师:我们来看这个"醉"字,它是生字,看老师板书。师板书"醉"。师:这个字的偏旁是"酉"(you)字,这个"酉"字在古代表示酿酒所用的器皿。板画:师:这个就是古代酿酒用的器具,里面"—"表示容器里面有酒,所以写这个字时,这一"横"千万别忘了。后来,古人造字时,很多跟酒相关的字都用上了"酉"字旁。比如"酿、酩、酊……",后来引申到人们酿造其他液体时也用这个偏旁,如酿造"醋、酱……"  相似文献   

7.
正在没有发明"纸"之前,汉字写在竹简上,竖着写;汉代发明了纸,人们还是习惯竖着书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就是这种行款格式,从右往左写,纵有行,横无列,布局流畅、洒脱。这种行款格式,要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要和下一个字的第一笔呼应,做到上下贯气,气韵畅达。其次要注意下一个字的重心要和上一个字的重心基本对齐。在《兰亭序》的第一行,"癸"的重心略偏于"在"的重心的左边,造成一种险势。初学者,尽量做到上下对正。  相似文献   

8.
正一、揭题导入师:今天在咱班上课真开心,我们一起先来做一个猜字小游戏吧。(课件出示"听"的小篆体)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古人是这样写这个字的,为了降低难度,老师再把这个字的繁写体告诉大家。(课件出示"听"的繁写体)你们猜这是什么字?并说说你的理由。生:这是一个"德"字,因为它的右边和"德"很像。师:你很会联想,可惜不对。生:这是一个语文的"语"字。因为它的左边就像一个言字旁。  相似文献   

9.
“杀青”一词,源于先秦时代。那时,书大都用竹简(称“简”)、木简(称“牍”)制成。先在简和牍上刻字,接着在它们一边打孔,然后用丝绳或牛皮带编联起来,形成了形状像“册”字的书。又因为竹竿的表面有一层竹青,含有油水成份,不易刻字;而且竹容易被虫蛀,所以古人就想出了火烤的办法,把竹简放到火上炙烤。经过火烤处理的竹简刻字方便,且防虫蛀,所以火烤是竹简制作的重要工序。  相似文献   

10.
把传世本《孙子》与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篇名相校,发现传世本《孙子》篇名多加一个"篇"字,绾合出土秦汉简帛篇名、标题的形式,则先秦书籍体例不以"篇"字名篇。因此,《赋篇》篇名之"篇"字不可能是荀况亲题。根据《荀子》一书编撰体例,结合赋体文学形成史,《赋篇》篇名当为刘向写定《荀卿新书》时所代题。  相似文献   

11.
人们玩够了、也扮演够了,该回家了。我们这回就来看看古人的家吧。古代的"家"字是这样写的:——看得出来,家首先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何谓“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常常用到。这“汗青”是什么意思呢?“汗青”是古人制作简册时一道工序的用语。在纸出现之前,人们记事是用竹简。新鲜的竹片不便刻写,又不耐防虫久存。因此,将竹子破开后,将青竹片放到火上烘烤,使其溢出汗汁(水分)而发黄变干,制成竹简。经过这样处理的竹片,刻写上字才能经久,又可防虫蛀。《后汉书·吴祐传》:“(礻灰)(吴祐之父)欲杀青简以写经书。”李贤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更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汗青”即本于此。  相似文献   

13.
信,是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象征.即使在盛行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的当今,写信仍然是最好的表达情谊的方式之一.在古代没有发明纸时,人们把信写在特制的木板上,这种木板一般为长条形,叫做"牍",因为它的长度大约一尺,所以又叫做"尺牍".信写好后,要把它密封起来送走,于是古人就用差不多大小的一块木板盖在有字的"牍"上,这块盖板叫做"检".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书写汉字,是美学教育的初级阶段。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是写好字的基础,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古人写字讲究"三一",即:眼离字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  相似文献   

15.
大约古人写别字是无伤大雅的,不然何以通借字如此之多。自从现代开设国文课后,国文教员却一向都注意纠正学生写的别字了。然而,学生笔下别字仍不断出现。岂但学生如此,堂堂高等学府的文告中,竟然也有别字。前些时假,某高校招考夜大学新  相似文献   

16.
说说通假字     
何谓通假字?简言之,通假字就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假字一般有两种类型。其一,“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有时不用本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所以又称同音通假。这种现象类似现代人写别字。所不同的是写别字是个人用了没有得到社会认可的、不合乎规范的字,而用字通假,则是用  相似文献   

17.
漫谈通假字     
丛利红 《考试周刊》2011,(69):23-23
文言文里有很多文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字"。用字通假与写别字不同。通假字是古人在写文章时提笔忘字,又没有统一的字典可供查找,就用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来代替本字,是古代社会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字。文言文里还有两种文字现象:假借字和古今字。  相似文献   

18.
王延堂 《山东教育》2012,(28):25-26
中国的方块汉字博大精深,中华的书法文化源远流长,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学生,都想写一笔漂亮的好字。写字,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古人说"字如其人",能写一手好字,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称羡不已。近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许多地方重点抓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书写,学生的书写能力被弱化,导致学生的书写很不理想。尤其在农村中小学,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太少了,  相似文献   

19.
习字格始于我国古代的盛唐时期。唐代是楷书的鼎盛时期,当时为迎合追求法度、讲究笔法、强调结构的时风,人们研制了九宫格。其构思的原理主要依据"字分八面,中心攒聚"理论,也被称作拱心原理。古人认为,字分八面,而八面的点画都拱向中心。所谓中心,即是字的中宫,是字的"精神挽结之处"。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写  相似文献   

20.
.火炕"是我国北方农村主要的取暖设施,此设施早在唐代时就已出现,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土炕>中也谈到: "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古书不载", "古书不载"是由于古人居住方式经历了半地穴式到地上房屋式的过程. "掘坑生火"是将"炕"字写为"坑"的原因,多数辞典将"炕"字与"坑"字看成"通假字"或"异体字",此说非也,二者应为.古今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