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教师必须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实现教学"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人和事由于与学生生活的实际有差距,所以学生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其实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学务必要突破语文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让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链接,真正地把语文教学由课堂引向社会生活。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又如何与生活链接,最终使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文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生活应当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支点。但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理性导致语文教育价值迷失。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农村教学实践经验,探索性地提出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策略,即:生活即教育,让生活成为初中语文教育的源泉;社会即学校,让自然、社会成为农村语文教学的载体;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殷小燕 《教育》2015,(8):40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能有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做到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从而让语文教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语文教学"生活化"开设课堂小诊所,体验真生活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8.
正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反思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都不尽如人意、综合水平不高。究其根本原因,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着仅有的几本教材上。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  相似文献   

9.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怎么教学生?都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的层面上,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育,实质就是文化教育。语文教学,实质应该就是习惯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在教学中,我针对我班外地生多、语文基础差、课外阅读量少、学生怕写作文这些具体问题,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努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社会广泛联系,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此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一、开辟"读书角"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在班  相似文献   

11.
郭雨花 《现代语文》2013,(8):101-102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这五个字简洁明了地阐述了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教学与实践等之间的关系,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语文教学融合在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之中,要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教学内容,并在体验中感悟和升华,从而达到构建精彩语文教学课堂之  相似文献   

1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必须植根于丰富的生活,善于放飞童真,返璞归真,让学生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让我们的习作教学充满生命之趣。  相似文献   

13.
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作为语文教师,应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语文,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则是语文实践。"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生活化的,一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起作用。"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架起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一、营造生活化教学环境我们的传统语文课堂过于强调学习功能,忽视了营造温馨乐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浮躁和功利思想,真正打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封闭模式,让生活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顾黄初先生曾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这就提示我们要建构一种新型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课堂,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  相似文献   

17.
小语<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起其他学科,语文能力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被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运用得得心应手,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廉慧娟 《语文天地》2012,(20):20-2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要求我们必须认清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改进教学。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是互动关系,现实生活既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所以,语文教育既要适应生活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注入日常生活的"活水",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