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招生考试舞弊指参考人员、考试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其他人在考试过程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欺瞒、弄虚作假等手段实施违反入学考试规则的行为。民国前期"假文凭"现象突出;民国中后期"盗卖、泄露试题"现象突出;出现了"护航"、"公司"、"作弊委员会"等集团舞弊新现象。这三种作弊现象都表现出了集团化、组织化、专业化的特点。另外,夹带、枪替、换卷子等传统舞弊方式依然最普遍。民国时期针对大学招考的舞弊现象采取的防控措施是:通过各种舆论宣传舞弊的危害,制造一种以作弊为耻的社会氛围;大学和教育当局采取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压制、打击舞弊;考生以上书、罢考、闹风潮等方式应对舞弊;最为严酷的方式就是追究刑事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说,舞弊就是参与主体以违反招生考试规则的行为为手段,进而获取入学资格的行为。舞弊现象反映出了许多问题:民国初期中学教育发展迟缓;科举老传统没有丢,"应试教育"已经形成;盗卖、泄露试题反证了统一招生具有更大的权威性;集团化作弊的新现象,专业化、制度化甚至民主化的运作方式是现代社会孕育的现代化舞弊;抗考、罢考、上书、鼓动风潮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大大解放;社会腐败加剧,向上层社会流动的狭窄渠道走向封闭;泄露试题事件往往夹杂着党派斗争;舞弊概念泛化;大学企图用拖延来消弭舞弊与社会的矛盾,损害了公平的价值;人情社会缔造了考试,同时孕育了舞弊,最终使考试走向僵化。  相似文献   

2.
舞弊行为不仅影响了社会正义和公众秩序,而且严重破坏了教育公平和教育的形象.国家教育考试舞弊有如下的新特征:舞弊形式从传统走向现代,舞弊手段趋于高科技化;舞弊地点从考场内走向考场外,舞弊行为贯穿考试的整个流程;舞弊目的从单一走向多元,舞弊人员从个体走向集团.将"破窗理论"的主要观点与防范国家教育考试舞弊相结合,有利于更新考试管理理念,从而使有舞弊想法的考生不想舞弊、不能舞弊、不敢舞弊,从而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防范考试舞弊行为一直是高校学风建设及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对考试舞弊行为适用最严厉的处罚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大学生考试舞弊"混合策略"博弈模型说明,这种对舞弊行为一次性适用最严厉处罚的方式实际上并不能达到有效防范舞弊的效果,且有可能给高校带来司法风险。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舞弊轻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模型分析还为高校有效防范学生考试舞弊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有效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重大舞弊的界定标准,归纳了重大舞弊一般特征。指出内部审计在重大舞弊检查中的三个优势作用和四个局限性,得出内部审计在此项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考试舞弊伴随着科举考试的产生而产生。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舞弊手段已经变得异常"精致",政府亦采取了日益严密的防弊措施以打击科场舞弊,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对于科举考试中的舞弊,明清政府相应采取了一系列防弊措施,这些对解决我国当前国家教育考试中的舞弊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像"血液"一样贯穿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一旦失去有效控制,极易被贪污、盗窃、挪用或发生其他舞弊行为。如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大中型企业资金舞弊现象愈发严重,大中型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管理,提高会计管理水平,成为防范资金舞弊的一条必须且重要的途径。本文深入分析公司资金舞弊与公司内部控制的关系,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提出相应管理措施来规避货币资金舞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考试舞弊伴随着科举考试的产生而产生,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舞弊手段已经变得异常"精致",明清政府亦采取了日益严密的防弊措施来打击日益精致的科场舞弊手段,但其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分析了明清科举考试中的舞弊形式、明清政府采取的防弊措施以及其实施效果,并就其对我国当前国家教育考试中的舞弊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导言 考场舞弊,古已有之.封建社会中,从凭借地位、权势、家世出任官职,到经过公开考试选拔人才,无疑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一考定终身"、"考而优则仕"也带来了种种流弊,考场舞弊现象历朝历代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是禁而不绝.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2005年颁布了现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第54条规定了对于考试舞弊行为严重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严厉处分.新规定实行4年来的实际效果却未达预期,处罚加重了,而舞弊现象较之以前却并未减少.法经济学博弈论是分析制度约束下行为人选择行为的有力工具,考试舞弊是监考教师与学生的博弈均衡,学生是否选择舞弊与教师是否选择处罚共同决定考试舞弊行为是否发生.由教师、学生为参与人构成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将在分析影响学生与教师博弈支什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重罚"之下高校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并提出了修改完善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考生考试舞弊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试产生的同时,由于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舞弊现象也就随之出现。舞弊与反舞弊的较量成了保证考试科学、公正的关键。探析高考生舞弊心理,对于改革高考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考试管理政策法规,有着积极的参考作用。我们认为,影响高考生考试舞弊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基于平衡计分卡层面的企业舞弊审计,在考虑企业战略的情况下,利用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部分出发,关注企业的重要层面,有针对性地查找舞弊行为,为审计提供更多可靠证据。这将从一定程度弥补现行舞弊审计只注重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滞后的缺陷,更多考察舞弊行为中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考试舞弊这一现象,文章从社会、学校、教师、大学生本人这四个视角,对考试舞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提出扼制大学生考试舞弊的有效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升 《考试研究》2014,(4):61-68
在历时1300年的科举考试当中,始终存在舞弊与防弊的尖锐斗争。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可以分为考前舞弊、考试当中的现场舞弊和考后阅卷录取舞弊三大类。少数违规者的舞弊行径,不仅累及绝大多数清白士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挟持了整个科举考试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今天,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舞弊行为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和特点,如高科技化、团伙化、职业化、内外勾结等。治理考试舞弊,需要多管齐下,使考生不想舞弊、不敢舞弊、不能舞弊、不需舞弊。在防范和打击舞弊的同时,还需科学处理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防范舞弊与代价适度的关系、考试内容与管理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大部分上市公司似乎已将追求企业最大利润作为其首要目标,财务舞弊案更是屡见不鲜,为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性。文章采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财务舞弊的定义出发,以"云南绿大地"为例,进行内因和外因的分析,阐述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思考,进而提出有效防范财务舞弊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1999年至2008年6月30日之间发生利润造假并被证监会公告处罚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角度考察相关的识别因素。分析公司股权、内部治理、外部审计和公司财务等,可以发现:股权集中度较高、监事会比例较高的公司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较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容易发生财务舞弊;而舞弊公司比没有舞弊的公司在舞弊当年被出具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和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可能性更大;发生舞弊的可能性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考于6月7日~8日顺利举行。全省共有20.06万人报考,共设88个考区、205个考点、7013个考场,共抽调2.3万名监考教师。全省各地考试过程平稳顺利,没有出现因自然灾害等影响考试正常进行的情况,没有发生影响考试安全的事件;考场秩序井然,考风考纪良好,没有发现失泄密和有组织的团伙舞弊现象,仅发现4例违纪作弊行为,违纪舞弊率为历年最低,实现了"平安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舞弊行为可谓层出不穷。正因为如此,审计从其诞生时起便与审计舞弊结下不解之缘。然而,社会的需求和企业信息的使用者总是在不断变化,对于舞弊审计责任的承担也一再变化。探究舞弊风险因素理论及成因,确立舞弊审计的技术策略,优化审计环境,是遏制舞弊行为的有效举措,是舞弊审计应当讨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省高考于6月7日-8日顺利举行。全省应考考生25.5万人,实考考生24.7万人。全省共设88个考区、92个试卷保密室、265个考点、10651个考场。全省共抽调优秀教师及干部3.2万人参加监考和考务工作。各地考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试卷失泄密和群体舞弊事件,考风考纪为历年来最好的一年。据初步统计,全省共查处零星违纪舞弊38例,其中违纪24例、舞弊14例,违纪舞弊率低于万分之一点五,为历年来最低的一年。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办公厅于6月21日下文,对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果断处理2004年高考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国家考试严肃性"予以通报表扬。今年高考期间,我省南漳、潜江、石首分别发现一起考生用手机作弊事件,武汉市发现一起"枪手"代考事件。事发后,当地公安和教育部门及时将舞弊的案情全部查清,掌握了涉案人员和舞弊的全部  相似文献   

20.
舞弊总是与不良的学习习惯相伴而生的。结合舞弊三角形理论,尝试探析大学生考试舞弊存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打破舞弊三角结构的具体措施,以期实现考查方式的变革。变革具体为五个方面:减少期末考试的比重,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减少闭卷考试形式,增加开卷考试形式;减少识记性知识考查;增加应用性的作业;严格考试纪律,重视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