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古代,“我”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2.
宗河 《成才之路》2011,(10):I0016-I0016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我”与“伐”“战”“戟”这些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  相似文献   

3.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4.
战国到两汉时期,在巴楚地区墓葬考古中发现存在较多的青铜兵器被毁的现象,这种独特的丧葬习俗实际上是西周以来中原地区"毁兵"葬俗的继承和延续,除受西周时期所谓"驱鬼辟邪""人鬼之器有别"等原始宗教观念的影响之外,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常说:"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其实,这个咸淡的"咸"字,在古代,不挨盐的边,没有一点"咸"味。它是一个人拿着武器把另一个人的头砍掉的意思。"咸"的甲骨文右边是一件叫"戌"的兵器,形状像个长柄斧;左边是一个人的"口",就是"用大斧砍了人头"。"咸"是一个会意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到现在,它的"戌""口"结构都没有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诗经·秦风·无衣》历来是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的基本篇目,对这首诗中的"与子同仇"的"仇",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解释为"仇敌""敌人",音chóu。然而,无论从"仇"字的本义以及《诗经》对这个字的运用情况来考察,还是从全诗遣词造句的特征以及从全诗表达感情的侧重点来看,"与子同仇"的"仇"解释为"同伴""战友""伴侣"等意思为宜,音qiú。  相似文献   

7.
《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中出现"江""河"二字甚多,这两个字可以按照本义专指"长江""黄河",也可泛指其他河流。其泛指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关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百年"的意思众说纷纭,拟尝试从"百年"在古代诗歌中的意思、在古诗中"百年"与"千里""万里""万事"对举的意义、杜甫的生活经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改前语现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都很强调"我",如上海市近年来的中考命题"我想唱首歌""我的视线""我眼中的色彩"等。有些作文题虽然没有出现"我"字,但其要求仍然离不开"我"。例如:"在学海中游泳",主语一般指"我";"悄悄地提醒",是"我"提醒别人,或别人提醒"我",也可以是"我"提醒自己。文章一般是用来表现自我的经历、见闻、见解、感悟和态度的,即使文章写的全是他人,其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姓氏写"肖"字是社会用字混乱现象,是随意简化、换字而造成的似是而非的姓氏,应该加以改正。在此笔者谈些不同的意见。不可否认,"萧"与"肖"二字素无瓜葛,字形字义都不同:"萧"的本义是一种香草,即艾蒿。《说文解字》:"萧,艾蒿也。""萧"在古代还通"肃",意为庄严、恭谨。另外,"萧"还是个大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如南朝有梁武帝萧衍。"蕭"的简化字是"萧",不是"肖"。"肖"的本义是"相似、相像",《说文解字》:"肖,骨肉相似也。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历史  相似文献   

11.
在非对话的语境中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字记载历史,是中国史学传统的一种特殊笔法。《史记》和《春秋》都有不少这样的“我”字。对《史记》这类“我”字作穷尽性检查,并与《春秋》的“我”字比较,可以了解《史记》这类“我”字的特点以及与《春秋》的“我”字用法的分别。  相似文献   

12.
历代学者对《卷耳》"嗟我怀人"中的"嗟"字的歧解颇繁而又没有给予充分有效的证明。我们采用"同文互证法""排列组合法""条件-结论法",继续对"嗟"字的受事者(部分)歧解进行较为深入的辨析,同时对"嗟我怀人"做出新的理解,以期对《诗经·卷耳》的历史性本体意义做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谭"字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作姓氏,二是用作谈话、谈论",谭"同"谈"。但《天方夜谭》的"谭"字为什么不写作"谈"呢?《天方夜谭》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本书。"夜谭"是夜间说话、讲故事的意思,其  相似文献   

14.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书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本文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称数、谦敬功能四个方面对《史记》中的"吾""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描写和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1984年9月9日,我在《羊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燥与躁》的短文,呼吁在应用中辨清二字的差别,尤其是"枯燥"与"枯躁"的区别。可惜未引起广大读者(特别是语文学界)的重视。28年后,我再重拾此话题加以说辨。一、说"燥""燥"是个很古老的汉字,在先秦典籍中已多见。《易·乾卦》:"水流湿,火就燥。"今按:此"燥"为  相似文献   

16.
<正>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张先名句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可解释为摆弄,"花弄影"是风吹花树,花在月下摆弄身影。这是暗写风。其妙处在于"弄"字将花人格化了,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生命力。那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四课柳永词《望海潮》之"羌管弄晴"之"弄"该作何解?课本对"羌管弄晴"句的注解是: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问学生"弄"字怎讲?学生根据这个注解答:飘荡。要知道,这个注解是对全句意思的整体串讲,并不是逐字对译的精确讲解,这样解释"弄"字的意思显然是模糊而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7.
期末,我接到肖老师呈交给班主任的"三年级各班信息技术考核成绩表",只见表中成绩一栏除了"优""良""及格"以外,还有一种叫"加油"。当时,我有些疑惑,便询问肖老师表中的"加油"是什么意思。肖老师说"加油"就是原来的"不及格"。从我懂事到现在,只知道成绩不达标就是"不及格",就是"挂红灯",而肖老师却如此变革了一下,我咋就没想到呢?  相似文献   

18.
"鱼目混珠"出自魏伯阳的《参同契》:"鱼目岂为珠,蓬嵩不成贾"。"鱼目混珠"的意思是用鱼眼睛掺杂在珍珠里面,比喻以假乱真。而"鱼龙混杂"出自唐代的《渔父》词:"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鱼龙混杂"比喻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好坏难分。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也用到了这个成语:"现在人多手乱,鱼龙  相似文献   

19.
陆机     
<正>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因其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平复帖》凡九行,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和"宣和""政和"二印,内容只是陆机问候友人的平常手札,距今已1700多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代法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眼中,你是一座丰碑,引领我不断进步;在我眼中,你是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的方向;在我眼中,你是一缕阳光,带给我无限温暖与爱意……请以"我眼中的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思路小指点】从"引领""指引""带给"等提示语中,我们可以发现:"我"眼中的"你"一定是一个给"我"帮助、鼓励、关怀、支持的人或物,对于"我"的成长有着巨大作用与深远影响。"你"也许是父母、老师、同学、亲友等普通人,也许是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