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东霞 《考试周刊》2013,(56):88-89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国学习英语的热潮不断掀起,并出现了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要让儿童学好英语,最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运用英语的习惯,而且要让儿童具备良好的英语语感。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种新型的外语教学模式进入我国,即英语浸入式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环境的创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个人素养三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浸入式教学培养儿童良好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是改革的世纪,作为中国发展的重点战略计划,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而课程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填鸭式"的教育,从一个"趣"字入手,真正将学生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习成为他们最快乐的事.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对于刚刚踏入英语世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几乎是唯一的老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造出不同的乐趣,让学生们在不断尝新、不断惊喜的过程中学习,能帮助小学生顺利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趣"从何而来呢? 一、视觉添趣 对于儿童来说,可能没有谁不爱看动画片.那些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印在脑海里的形象久久挥之不去,这便是视觉上的"趣".  相似文献   

3.
马凤香 《现代语文》2005,(10):56-57
语文课程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学生的言语技能是不能靠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形成的,因为能力和技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在语言的运用中需要直觉的参入.马克思曾说"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也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人类个体的母语的掌握都是在生活情境下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中以感知的方式逐渐积淀内化而自然实现的,这种对语言的感性的直觉能力就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教学的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体验,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根据一个主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的小场景或名篇小片段,使学生获得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表达、愉悦成文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微”体验作文,以其小为特点,摆脱了写作指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难度小,易操作,可以时时处处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交流。  相似文献   

5.
正留学体验、名校参观、主题拓展、英语游戏……这些闪光的字眼,刺激着一颗颗年轻的心。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微留学"的大军。所谓"微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用两三周的时间,游历海外名校,体验国外学校的特色课程、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为将来留学做准备的项目,也称作海外游学。今年暑假,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白若冰、白云帆和王欣然等报名参加了出国夏令营,体验了一次"微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感专家浙师大教授王尚文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多方面的内涵,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他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大大强化语文教学中“语感”的教学要求,语感专家把语感教学定位为体现人文性内涵的精要,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关注它、研究它。  相似文献   

7.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要求"有良好的语感"。10年来,修订课标的专家组似乎发现了语感难以在学校课堂里"顺利形成",于是在修订稿中干脆把"形成"二字砍掉,换成一个比较保险的词语:"有"。那么良好的语感是怎么从"无"到"有"的呢?一、王尚文的"语感"论说"违反心理学常识"王尚文教授明确地说"语感"表现为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涵泳——深入体味,是古人总结出的一种读书的好方法。怎么引导学生"涵泳"?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是"比较推敲"和"语境揣摩"两种方法。一、比较推敲法比较推敲法是对文本的字词、句子、标点符号等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换一换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体验语言运用之妙。经过长期训练之后,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对词语以及标点符号进行自觉辨析和推敲的习惯,这种习惯能够有效增进他们的语感。例如,用调一调、换一换的方法,教学郭沫若先生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当今语文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广大语文教师已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语感的培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在语感培养的途径上却常常是“一条腿”走路,即只注重阅读背诵,强调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来养成语感。毋庸置疑,阅读背诵是培养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这只是“一条腿”,还有一条重要的“腿”——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开始注重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语感”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已日益引起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就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而言,“语感”尚属一个界定不甚明晰的概念。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已成为一个十分热点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多元识读,即多模态形式下对语言的阅读及创造能力,是"互联网+"背景下对英语教学实践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英语学科育人功能的基本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在多元识读的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以多感观、多渠道去感受、体验英语,尤其是要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陶冶学生的英语文化情操,让学生能够真正得体、自信、流畅地用英语解决生活问题,开展生活交际,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确德育观的培养应当从小抓起。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弱,极易因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误入歧途或道德品行恶劣,这就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近年来,真体验的教学理念被逐步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发了道法教师与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一理念主要借助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道德素养的真实存在感,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敢讲真话、敢说真理,促进真道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觉,是在对语言文字感知、领悟、升华的不断积累中形成的综合处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多种形式的语感训练方式,比如“注重朗读训练法”、“实践活动渗透法”等。语感训练的基点都来源于语言文字这个本体。所以,将语感训练的目光着眼于言语的本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觉,是在对语言文字感知、领悟、升华的不断积累中形成的综合处理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多种形式的语感训练方式,比如“注重朗读训练法”、“实践活动渗透法”等。语感训练的基点都来源于语言文字这个本体。所以,将语感训练的目光着眼于言语的本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要说语文教学的关键词,一言以蔽之,即"语境、语感和语用"。沈秀慧老师的这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基于儿童诗教学的特点,还原真实的言语环境,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的语感得以生长。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提高了学生语用能力。一、创设语境,感悟诗句"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都不能脱离语境而独立存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离  相似文献   

16.
“言”者,话也。话说得浅近,含义却很深远,叫“言近旨远”;说话夸张,超过了实际情况,谓“言过其实”。“言外之意”,是指没有在话里说出来的意思,这要靠听者去感悟。有则笑话,说的是南宋时有个叫张俊的奸臣,此人平日贪财好货,做尽坏事,由于官大势大,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宋高宗请大臣们喝酒,叫一班艺人来说笑取乐。其中一个艺人走上场来,说他用大钱(中  相似文献   

17.
以情感体验训练学生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语感?浙江师大王尚友教授在《语感论》中指出:"语感就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也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感的需要或者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感是听说读写的灵魂,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郭沫若说:"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对许多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老师们常在课后抱怨:这个方法我已经教过了,为什么学生在解题时就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呢?笔者认为,体验是生长策略意识的"根",抓住了体验就抓住了策略教学的"魂"。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20.
在如今"微时代"的背景下,作文教学中的"微作文"应运而生。要写好"微作文",关键在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对学生进行体验"微作文"的教学指导,应做到明确要求,多加练习;引导体验,积累素材;范文引路,有章可循;勤写日记,即时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