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他们把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生活的时候,当他们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明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才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生活中的数学,才能把数学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没有生活的数学将是枯燥乏味的学科。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更密切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数学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也是哲学的一门衍生物。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相似文献   

4.
纪学 《考试周刊》2010,(22):90-91
数学是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冯淑荣(牡丹江市东安区教育局):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生活化”问题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焦点话题和热门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可见,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分割的整体。所谓“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领悟数学在…  相似文献   

6.
生活就是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在今天新课改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不在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应是根据生活的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培养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数学人才,把课本中纯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来。教师不在是教数学,而是教怎样应用数学。在生活中创建数学、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会用数学去获取剩余价值,学会用数学规划自己的未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和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让他们知道生活就是一门数学,数学蕴涵着生活。  相似文献   

7.
美好的生活,美妙的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数学老师既要传授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教育、感化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这是我们的职责。善于用生活的常识启迪数学,用数学的理论来解释生活,改善生活,创造生活。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点,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  相似文献   

9.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只是邪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小学生们,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自己的客观规律。而教学生活化,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需要的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应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本文基于生活教育理论视角下,就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生活     
西方数学、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一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说明数学与这个世界、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数学新课标也给我们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兴趣多少年来,由于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用之于生活,因此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机械等联系在一起,显得枯燥,缺乏主动,让学生们感到数学是那么的高深莫测,从而讨厌学数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3.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味。在数学教学中要调好数学味与生活味,使数学教学既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不缺失数学教学本身应有的数学味道,使数学味和生活味相映成辉。  相似文献   

15.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实际很多地方用到数学知识。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所用,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魅力之所在。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认识还需进一步的理解,我们不仅仅是设计几个带有身边知识的题目就算是生活化了,在设计生活化的题目上必须考虑通过数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学会生活方法才是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养成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学会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教学,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是重组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引入生活中的数学、组合生活现象进行教学;第二是体验,即在学习知识的体验中成长,包括在动手操作中体验数学和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第三是审视,即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现实生活是研究数学的基础,而数学则是对生活现象、关系和规律的提炼、升华.数学正是由于有了生活才有了不绝的研究源泉,生活正是有了数学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西师大版第一册数学实验教材《上学了》,让学生感受到上学第一天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