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下7000米与3000米 2014年1月12日5时09分,北纬20度18分、东经115度09分的南中国海海域,搭载着3名潜水员的潜水钟,从300米水深的海底回到工作母船“深潜”号的甲板上,完成与生活舱的对接后,3名潜水员返回生活舱内休息.宣告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海底出潜探摸作业圆满完成,巡回深度达到313.5米.这是300米深海首次迎来了中国人的身影. 你可能会想,咱们的“蛟龙”号已经下潜到水下7000多米的深处,为什么这一次水深300米的海底作业会如此引起世人关注呢?区别在于“蛟龙”号的船员是在舱内工作,而饱和潜水则是潜水员在舱外作业.即使“蛟龙”号下沉到7000多米,舱内船员依然工作在1个大气压的环境中,而饱和潜水的潜水员身体直接承受着海底31个大气压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月25日9时,靠泊在深圳赤湾码头的中国首艘饱和潜水工作母船"深潜号"上,胡建、管猛、董猛、谭辉、罗小明、李洪健6名饱和潜水员完成减压依序走出生活舱,安全返回正常生活。这标志着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圆满收官。深潜水是世界各国正在攻克的尖端难关。潜水深度每超过10米,压力就增加1个大气压;在300米海底,潜水员承受的压  相似文献   

3.
《少年科学》2014,(6):6-8
<正>2014年1月12日,中国潜水员直接潜入海底300米深的"龙宫",谱写了中国潜水史上的新篇章!让我们来看一看,在中国南海,上海打捞局的六位潜水勇士是怎样潜入到300米深的海底,他们又闯过了哪些关口。  相似文献   

4.
人造空气     
人造空气潘高峰最近,科学家们把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然后用氦气来代替其中的氮气制造人造空气,以洪探海潜水员呼吸使用。潜水员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用普通空气呼吸,氮气会随着海水中压强的增大,在血液里的溶解度跟着增大,因此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血液里。当潜...  相似文献   

5.
问:为什么鲸鱼不会患上潜水员病呢?答:根据纽约保护野生动物会水族馆总监沃尔什表示:潜水员病的成因是当潜水员升回水面时,体内溶解的气体突然释放出大量气压所致。由于鲸鱼与人类的呼吸方法并不一样,加上鲸鱼潜水时所需的氧气不多,因此便不会患上潜水员病。沃尔什...  相似文献   

6.
《少年科学》2014,(6):2-5
<正>也许在你的印象中,潜水是很好玩的事情:在热带海滩边上,戴着呼吸面罩,下潜8米,可以看到美丽的珊瑚,可爱的小鱼儿在身边优哉游哉……可是,你想过像孙悟空那样潜入很深很深的"龙宫"去吗?这已不是神话故事,而是真实的事情。如今,已有多个国家的潜水员能下潜到300米以下的深海。他们怎么做到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饱和潜水——深入"龙宫"去的最新科技。  相似文献   

7.
氦气是除了氢气以外密度最小的气体,可以代替氢气装在飞船里。使用氦气的飞艇不会着火,也不会发生爆炸。液态氦的沸点为-269°C,利用液态氦可获得接近绝对零度(-273.15°C)的超低温。氦气还用来代替氮气制成人造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用普通空气呼吸,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处上升,体内逐渐恢复常压时,溶解在血液里的氮气要放出来形成气泡,对微血管起阻塞作用,引起“气塞症”。氦气在血液里的溶解度比氮气小得多,用氦跟氧的混合气体(人造空气)代替普通空气,就不会发生上述现象。此外,这种含氦的人造空气,还可用来医治支气管气喘,因为它的平均密度比普通空气小3倍,容易吸入或呼出。  相似文献   

8.
在19世纪,潜水员靠绳子和空气导管与水面相连,他们只能在海底行走。铜质或青铜质的面罩面罩有一个出气阀,四面有玻璃小窗,潜水员可以通过它观察四周的情况。铁质横挡保护玻璃窗,使其不易破碎。披风这块铜质的板子牢牢地固定住了面罩。粗绳子可以帮助潜水员在水中上下移动。潜水衣潜水衣由两层布制成。这两层布中间夹着一块胶,能够防水,潜水员把这种衣服叫做“山羊皮”。空气导管是由布和编织着细铁丝的胶制成。空气导管同船上的空气泵相连,使潜水员在水下也可以呼吸。两片铅质“煎饼”一片在胸前,另一片在身后,每片都有18千克重,它能固定潜…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育》2014,(5):63-63
近日,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海底出潜探摸作业圆满成功。饱和潜水系统包括甲板居住舱、过渡舱、潜水钟、潜水钟吊放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和中央控制室等设备。可适用潜水深度一般为200-300米,最大可达400-500米。  相似文献   

10.
朱卫 《初中生必读》2010,(11):38-39
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潜水员的后背上背着一个“氧气瓶”,以供在水下进行呼吸。那么你知道他们背的“氧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吗?  相似文献   

11.
《氧气和氧化》一节是《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氧气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气体之一,他们知道动植物呼吸都需要氧气,这些氧气一般来自空气,它与我们始终是直接接触的。但是很少有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氧气和氧化》一节是《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注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氧气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气体之一,他们知道动植物呼吸都需要氧气,这些氧气一般来自空气,它与我们始终是直接接触的。但是很少有学生认识氧气的性质,特别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因为他们没有留意或关注过氧气的这些应用。这使得他们对氧气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不过,教材是在前一节《空气》中氧气的利用后,引出氧气的物理  相似文献   

13.
孙扬 《宁夏教育》2010,(10):I0001-I0001
中国4名潜水员9月6日创造了模拟饱和潜水实验480米深的亚洲新纪录。那么,什么是饱和潜水呢?  相似文献   

14.
一潜水员在水下呼吸一直都离不开氧气瓶。这种方法有许多弊端:一是往氧气瓶里压缩输入氧气既昂贵又危险,二是氧气瓶重量往往会影响潜水员在水中的平衡。人们一直在寻找水下呼吸的新方法。鱼类呼吸时并不将水里的氧和氢进行化学分离,而是利用了水中的溶解空气。根据这种现象,以色列发明家阿隆·博德纳设想制造一个机械装置,使潜  相似文献   

15.
任何生物都必须靠呼吸来维持生命。呼吸就是吸入空气以得到氧气,然后呼出不同成分的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已无氧气,而增加了二氧化碳和水分。 被吸入的氧气用以“燃烧”一些食品供身体之需。废弃之物,包括  相似文献   

16.
海底漫游     
你去过海底吗?你知道海底的景色吗?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到海南,领略了海底奇异的风光。那天,我和妈妈穿好潜水衣,赤着脚,乘着快艇来到远处的1号轮船。轮到我潜水时,我有点紧张:海水很咸,万一喝进嘴里,是不好受的。潜水员给我戴好玻璃头罩,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小妹妹,不要怕。”听了潜水员的话,一颗紧张的心一下子放松了。接着,潜水员就带着我下了海。在海底,海水碧蓝碧蓝,但是我也只能看到一两米左右的景物,不知道妈妈在哪里。一会儿,我看见成群结队的鱼穿着花衣裳,从我身边自由自在地游过。我还看见珊瑚,它像一堆堆水草,又像…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冲绳岛南部的与那国岛附近22.5米深处的海底,有一块神秘巨石,它呈古庙塔形状,宽约183米,高27.43米。早在10年前日本潜水员在潜水时发现了这块神秘巨石,不过当地人一直把它当成自  相似文献   

18.
一、练习内容《自然》第四册“空气·金属”单元包括第2——5课,其练习的主要内容是: 1.认识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和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 2.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3.了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作用,可燃烧物与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后生成新的物质,同时发热、发光。初步认识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珍闻趣事     
水下大瀑布澳大利亚东亚端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有一条巴斯海峡。潜水员潜到海底,发现了一条奇妙的水下大瀑布。据估计,它高达400米,宽150公里,每秒钟泻下的海水超过3万立方米。这是由于地壳的变化,那儿的海底出现了一个梯形斜坡,海  相似文献   

20.
海底充满着美妙与神奇,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景出现在海洋深处。一位潜水员叙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底景象时说,热泉喷口周围长满红嘴虫,盲目的短颚蟹在爬行,大得异乎寻常的褐色贻贝、海葵像群花一样在怒放,奇异的蒲公英状的管孔虫,用丝把自己系留在喷泉旁,血红色的蠕虫用无数的触须在贪婪地吸取着水中的氧气和微小的食物颗粒,海底珊瑚更以其瑰丽的色彩和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