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中学的时候,有个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长大,并辗转大江南北。池老师除了是级任导师外,也教我们韩文。我从她那儿真正学到的,却是另外两件  相似文献   

2.
<正>我在韩国釜(fǔ)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中学的时候,有个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她在中国东北成长,辗转大江南北。池老师除了是级任导师外,也教我们韩文。我向她真正学到的,却是另外两件事。我学的第一件事情,发生在一堂周会课上。每个星期二下午的最后一堂课,是级任  相似文献   

3.
为自己投票     
<正>我在韩国出生,在韩国读完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中学的时候,有个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说话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长大,辗转大江南北。池老师除了是级任导师外,也教我们韩文。我跟她真正学到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每个星期二下午的最后一堂,是级任导师担任的"周会"课。那天黄昏,夕阳的余晖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Port 1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中学的时候,有个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长大,并辗转大江南北。池老师除了是级任导师外,也教我们韩文。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另外两堂课。第一堂课,是级任导师担任的"周会"课。那天黄昏,夕阳的余晖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们在练习开会的议程。我有一个提案,进入表决的程序,由于没有人举手赞  相似文献   

5.
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中学的时候,有个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但不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6.
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 中学的时候,有个级任导师,名叫池复荣。 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长大,并辗转大江南北。 池老师除了是级任导师外,也教我们韩文。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另外两堂课。 第一堂课,是级任导师担任的“周会”课。那天黄昏,夕阳的余晖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们在练习开会的议程。我有一个提案,进人表决的程序,由于没有人举手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我也不投了,撤销这个提案。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来台湾读大学。中学的时候,有个导师名叫池复荣。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但不是中国人。她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长大,并辗转大江南北。第一件事,是在一堂"周会"课上。每个星期二下午的最后一堂课,是级任导师担任的"周会"课。那天黄昏,我们在准备开会的议程。我有一个提案,进入表决的程序,由于没有人举手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  相似文献   

8.
我在韩国釜山出生,读小学、中学,然后到台湾读大学。中学的时候,有个年级主任,名叫池复荣。池老师个子矮矮的,戴着圆圆的眼镜,神色和蔼。她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但不是中国人,她的父亲是韩国抗日名将,因此她在中国东北成长,辗转大江南北。池老师除了是年级主任外,也教我们韩文。我向她真正学到的,却是另外两件事。我学的第一件事情,是在一节周会课上。每个星期二下午的最后一节,是年级主任主持的周会课。那天黄昏,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溜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眼。我们在练习开会的议程,我提了一个议案,进入表决的程序,由于没有人举手赞成,我觉得…  相似文献   

9.
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回母校原武汉四中时曾自曝其读中学时数学成绩不太好,"到现在为止,我仍然搞不懂为什么‘负负得正’(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袁院士说,上中学时他就此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不要问为什么,呆记就行.后来学到别的知识,袁隆平再问老师,老师又说:你记着就  相似文献   

10.
“李老师,我的儿子总是写不好点画,我怎么办呢?”前几天,—个同事这样问我。她的七岁儿子在校外—个书法培训点练习书法。同事告诉我,她儿子振振有词地说:“老师就是这么写的!”孩子的话和孩子的书写令她颇为烦恼,她知道老师的水平是高的,但是老师示范得比较快,比较潇洒,她觉得儿子只是学到了老师的快和潇洒,却没有学到真正的笔法。  相似文献   

11.
记得去年的一天,我在街上碰到了一位家长。她对我说:“潘老师,我儿子告诉我,班上教室的墙上贴着一行字:书是甜的,孩子们读书吧!儿子问我:‘妈妈,老师说的真对,书是甜的,就是告诉我们读书能学到很多知识,是吗?’我说:‘是的。’潘老师,这段时间,孩子来家就知道主动看书了,真不错。”  相似文献   

12.
白承娟是留学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她现在正读研究生,她的本科也是在北京读的。从2002年12月份开始,她又多了一个身份,她成了一个中国男人的媳妇。今年、她将随她的老公回湖北过中国春节。应该说,白承娟已很中国化了,不仅是她说的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她告诉我,6年前,她一来到北京就决定留在北  相似文献   

13.
红包     
张梦兰老师,是我读小学五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当年她温文尔雅,说话轻声细语,给我,也给全班同学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考上中学后,我和同学们曾经去看过张老师。后来我参军了,回家乡后又忙于工作,很长时间都联系不到张老师。在十几年前的一次小学同学聚会上,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我非常喜爱语文,而且身为课代表,我会帮老师打理好一切,在成绩上也从不舍糊,所以语文老师很喜欢我,当然我也很喜欢她。读小学时,我的语文成绩优秀是因为老师逼得紧,而自打上中学后,因为有了现在这个语文老师,我从心底里热爱语文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15.
羽清雪 《师道》2007,(8):116
小时候我眼中的《红楼梦》不过是一部花团锦簇的电视剧,片头有一块峥嵘巨石外加两声钟响.直到有一天,中学课本学到从《红楼梦》中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我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才开始去读原本以为会味同嚼蜡的煌煌巨帙,谁料想一发而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6.
羽清雪 《师道》2007,(7):16-116
小时候我眼中的《红楼梦》不过是一部花团锦簇的电视剧,片头有一块峥嵘巨石外加两声钟响。直到有一天,中学课本学到从《红楼梦》中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我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才开始去读原本以为会味同嚼蜡的煌煌巨帙,谁料想一发而不可收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鑫 《师道》2022,(1):19-20
<正>高中毕业二十年,依旧想念高中时我的三位老师,是她们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是1998年入读柳州铁路第一中学的,这是一所依托柳州铁路局的子弟学校,也是柳州著名的重点高中。高一,我在高984班,班主任是卢明珠老师,她也是我的语文老师。说来惭愧,当年我并没有考入铁一中,中考分数不够,只能作为"议价生"交钱入读。我们这些议价生在班里感觉低人一等,但卢老师并没有对我们心生嫌弃,而是一视同仁,在班级里从不提大家入学成绩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方格格老师     
方格格老师在我读高中以前,就已经是这所中学里颇有名气的才女老师了。只不过,那时的她留了长长的麻花辫,一副恬静可爱又温柔的女孩子模样,见了在办公室走廊  相似文献   

19.
老师     
9月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一说起老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张老师,她是一位非常受同学敬重和家长热爱的好老师。张老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为了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她每天早出晚  相似文献   

20.
计划放假去韩国,前几天淑惠打来电话:"我订好饭店,老师过来,我带你看首尔."李淑惠是我的韩国学生.我的同学在电影学院国际交流汉语班教书,班上有些学生希望开"小灶"练汉语口语,她介绍中国老师当家教,李淑惠成了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