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审美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复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及教育的"病理性说服"导致大学生审美疲劳,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错层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审美饥饿",以工具理性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和价值论导致教育过程审美的单向度。要摆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应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重塑审美形象;立足传统审美文化,合理利用大众文化,构建和谐的当代审美文化;改变教学理念,加强教育过程中的审美互动。  相似文献   

2.
快餐文化作为现代商业社会的衍生品,在当代审美文化中是最具活力的文化形式之一.快餐文化借助现代媒体和商业手段逐渐取代精英文化的地位,致使审美文化的传统格局发生变化.快餐文化对单一的传统雅文化的创新新带来突破,它在催生新的文化制度的同时,也给人们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的负能量.  相似文献   

3.
当今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给高校的审美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审美的困惑。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对策,以使高校的冲美教育更加全面与有效,确保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步适应了网络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在接受着"快餐式文化生活"所带来的各种信息与资源。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网络大军中多数群体,他们毫无抗拒,毫无保留的享受着"快餐式文化"。他们在思想,行为,认知观念等方面正在接受着各种"思想与文化的洗礼"。"快餐式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双重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就造成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变得更加艰难和更具挑战。本文就是结合申报的课题,进行有调查,有分析,有对策的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为更好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从弗罗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现来看,高校“快餐型”书籍的流行既有社会文化原因,也有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原因,它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据此,我们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找回失去的自我和个性。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地,以教育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既是有效的传播途径,也是有效的传承方式。将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通过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音乐文化审美能力,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是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具有鲜明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特点,在加强当代大学生德育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传播中外优秀文化,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大学毕业生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8.
思政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快餐文化"的出现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以分析快餐文化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为出发点,以突出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为落脚点来阐述快餐文化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以有效利用,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着审美能力弱的问题.通过音乐欣赏促进大学生审美的兴趣、动机、审美情感的发展,最终促使审美能力的形成,在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使音乐欣赏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我们提出了充分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开设音乐沙龙;举办音乐会;利用网上资源等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最终促进大学生人格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异化是审美产生的具体历史背景。本文从异化的概念、异化产生的原因和扬弃异化三个角度谈审美的生成 ,认为审美是与异化相对立的 ,审美生成于人的主体性的确立 ,也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当今艺术危机与审美危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用抽象的审美意识去代替对艺术的理解,用单一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整体经验进行覆盖,从而在对艺术理解的维度中只剩下了审美,这是对艺术经验的审美意识抽象化处理,这是构成艺术经验的异化的内在根源,也是西方主体化美学倾向下体验学、纯粹美学等产生的根本原因。伽达默尔在反对审美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审美无区分",认为艺术经验是一个包括了审美经验在内的经验整体,艺术对真理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艺术经验的整体性中。从强调艺术经验整体性特征而言,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思想可视之为反拨艺术经验异化的思考,这也是西方文化研究思潮在美学研究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艾兹拉·庞德的早年旅法诗作《蚀月》以俄国形式主义的“锐异化”为理论镜像,投射出一幅极具后现代意义的月景图。“锐异化”创作技法有机渗透于诗行之间,冲击着读者麻木的自动化感知,将读者从无意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延长了审美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克服人的异化,返回自由的人的本质,是席勒《美育书简》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对于同样的问题他们进行论述的方式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却不同。席勒认为只有在审美游戏中,人才是真正自由的,因此走出异化就意味着建立一个审美王国。而马克思则认为,只有废除私有制,实现私有财产积极的扬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移情说是19世纪后期西方美学中影响很大的一种学说,它在今天我们考察审美现象和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审美中的移情现象的内涵、特征、产生条件及与之相对应的抽象等进行理论界定,将有助于阐释移情在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位置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形成可以分为早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本文通过对黑格尔早期美学思想合理内核的研究 ,指出在黑格尔早期美学思想中 ,自觉的历史主义观点和辩证法思想已逐步形成 ;已初具人道主义的色彩 ;已萌发出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的异化的思想 ;鲜明提出了审美活动是理性最高活动的观点。黑格尔早期美学思想的合理内核体现了黑格尔青年时代的政治思想及其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为成熟时期的黑格尔解决美学根本问题提供了比较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追溯“异化”理论在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中的演变历程,审视人性的异化与自由两个概念在西方美学体系中不同时期的表现,以探寻主客体分裂的根本原因.在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如何以消除异化,达到人的本质的解放,实现人真正的价值,从而构建完整的人的自我与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消解崇高、消解理想,瓦解传统价值体系,扼杀文化个性和创造性;而文学典型作为作家对生活进行自觉的理性分析的结果,固守着理想和价值。当下的文学典型,正对大众文化审美维度上的异化进行着不懈的拯救。  相似文献   

19.
在贾宝玉的“女子三变论”里,他把女人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作了比喻:未出嫁前,是宝珠;出了嫁,是死珠;再老了,是鱼眼睛。从贾宝玉的“女子三变论”角度解析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可以看出这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曹雪芹审美理想的三种不同状态:“宝珠”是审美理想的依托,“死珠”是审美理想的异化,“鱼眼睛”是审美理想的破灭。  相似文献   

20.
冀志强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1):60-65,93
随着文化工业的发展和消费社会的形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逐渐加深.但是,由于在这种背景下审美对象更多地表现为影像与符号,形成了审美泛化的现象,导致了普遍性的审美失落,从而使人们的心灵无处安顿.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积极地以形式为基础进行多种方式的审美建构,可以在观看消费文化中的符号影像时保持一种无利害性的态度,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