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座石桥见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7月28日,日寇侵犯南苑,战斗到最激烈时,侵华日军已经在飞机的掩护下打进东门,敌我双方展开激烈的白刃战,我们都亮出大刀和鬼子拼杀。这时,有一个鬼子从我身后用刺刀向我刺来,当时我正左手提着机枪,右手握着大刀。忽听见后面有风声,我猛回头和鬼子打了个照面,只见白光一闪,他的枪刺已经扎进我的左肋一侧,说时迟那时快,我抡大刀将鬼子斜肩带背砍死在地上,血溅了我一身……”这是亲历卢沟桥事变的29军老战士付锡庆的话。时至今日,这位在战斗中失去一条腿的老人已离开人世,但是他对60多年前那场惨烈战斗的…  相似文献   

2.
战斗在敌后     
战斗在敌后大可“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抄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兵大不集中……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赢,两路夹攻才能打得胜……”这是抗日战争中广为流传的赵启海作词...  相似文献   

3.
老兵与新兵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真实故事。一支鬼子部队突然包围了国民党军一个连,向他们驻守的村庄发起疯狂的攻击,战斗非常激烈。一个四十多岁满脸络腮胡子的老兵击倒了一个鬼子后,猛然发现前方百多米处,有一个向驻地飞奔的青  相似文献   

4.
蛤蟆阵     
1943年夏天,在山西省沁源军民围困日寇的一场战斗中,被我军民长期围困饿坏了肚皮的交口据点之敌,从沁源县城拉来了一汽车镰刀和麻袋,他们要动手抢麦子……怎样才能拖住敌人,保证我根据地人民抢收夏粮呢?在作坪村召开的二区轮战队和八路军联席会议上,根据陈庚司令员“置敌于疲惫不堪”的指示,大家研究决定让蛤蟆出阵。在将要出发抢粮的前一天晚上,鬼子刚刚入睡就被据点周围的“呱呱”声吵醒了。鬼子无奈,用机枪、步枪乱打一气。可是,还没钻进被窝,那被枪声吓坏了的蛤蟆清醒过来,更加拼命地叫开了。没办法,鬼子只好又起来打抢……就这样,鬼子…  相似文献   

5.
1942年,我刚刚16岁,参军还不到两年。那年春天,我所在的新四军六师16旅46团警卫连,在江苏高淳县东坝镇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在这次战斗中,我活捉了一个鬼子,立了一次三等功。  相似文献   

6.
在时间的河流中,一切都在消逝。惟有美好的回忆将它们一一定格而历历在目:儿时跟奶奶划船摘菱,星湖里听爷爷讲湖上打鬼子的战斗,与乡村娃子们一起钻芦苇、扎猛子……故乡是一道永远鲜活、驻留心灵的风景。抒情性的笔调使有声有色的画面富有一种韵味。  相似文献   

7.
兄弟墓     
鬼子一进村。大家就知道,鬼子是冲那批药品来的。 鬼子还是沿用惯用的伎俩,把村里人都赶到一片空地上,周围架上机枪,然后再挨家挨户地搜。  相似文献   

8.
宽恕敌人     
1944年,这一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寒风席卷着皖南山区,大地笼罩在一片寒风、萧瑟之中。傍晚时分,一小队鬼子出了炮楼又进村扫荡了。新四军七师三纵队得到情报后,迅速埋伏在鬼子进村必经的一条山路的两侧。当鬼子大摇大摆过来后,埋伏在山路两侧的新四军一起开火。突如其来的一阵扫射,打得鬼子晕头转向,立刻倒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方正》第18条,陆机怒骂卢志“鬼子敢尔”,此事先见于《郭子》,但《郭子》的记载并无“鬼子敢尔”一语。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引“卢充幽婚”传闻释“鬼子”一词的来历,然而从“幽婚”到“鬼子”一语,其中的褒贬明显不同。“鬼子”一词带有强烈的贬义,与“幽婚”传闻对卢氏家族态度迥异,说明“幽婚”传闻不足以释“鬼子”一词之来历。与道教的关联使卢氏家族与鬼神之说产生联系,卢循的失败又使卢氏在南朝地位下降,影响了《世说新语》对卢志的书写。在众多传闻中,《世说新语》作者选择了“鬼子”一语,说明创作者通过细节表明感情态度的特点。此外,不同时期文献对“幽婚”传闻的不同态度,正反映出家族地位的变化对家族先人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参加革命工作初期的一段回忆何乐三一、魏家堡战斗胜利的鼓舞1940年5月,我参加本县(即高苑县,现为高青县)游击队朱仲山部以后,发现他们群众纪律很坏,打着抗日的招牌,不但不打鬼子.还和共产党八路军搞摩擦,使我非常失望,在那里呆了一个半月,就瞅机会离开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全国性小学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中,有一位老师在执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三、四小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看图,二小害怕吗?那个鬼子从口袋里拿出手表会怎么说?想一想。然后学着鬼子说说。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学着电影电视里鬼子说话的味儿说起来。教师又指名学生站起来说说,让其他学生评价他们说得像不像;接着老师又问:二小会上他的当吗?这两个鬼子会怎么说?又让学生学着鬼子那恶狠狠的口吻说说……  相似文献   

12.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概没有哪个中国人不知道这首"大刀歌"。它的学名叫"大刀进行曲",在舞台上被一代又一代的男女演员进行形体表演。在现实生活中,要用大刀砍到鬼子们的头颅,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我们传唱这首歌的时候,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在你还看不清鬼子头颅时,鬼子的机  相似文献   

13.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6):F0003-F0003
什么时候国人把外国人称呼“鬼子”的我无意考证,印象中“鬼子”一词是对侵略者的一种贬称。可能是我们现在国务强大的缘故,就如同上海人把所有的外乡人统称为“乡巴佬”一样把所有的异类人种统统贬称“鬼子”,这是要不得的!  相似文献   

14.
13、鬼子恼羞成怒,一刀刺 在三郁的胳膊上,刺一刀问 一句,连刺4刀,三郁连说 4个不知道。 14、时近中午,鬼子把全 村人赶到村西一块空地 上,叫嚷:‘“今天要是没 有人说出洞口,就统统 枪毙。” 15、一个老地主走到鬼子面 前说:“温三郁家肯定有地 道。就是不知道地道口在什 么地方。” 16、原来这个狗地主和 三郁家只隔一道墙。三 郁家夜里挖地道时,他 偷看过。 17、鬼子一听,又五 花大绑地把三郁捆起 来,推推操操地,重 新扑向三郁家。 之毛爹象井 舒 18、在三郁家前院, 一个鬼子贴着三郁 的头皮放了一枪, 说:“不说死了死了 的!”三有汤臼里…  相似文献   

15.
我的老家在东北。小时候,参加过抗战的祖父总是喜欢对我说:"鬼子当中也有‘人’!"是的,伊田助男就是鬼子当中的一个"人",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没有什么玩具可玩,大家一放学就凑在一起做游戏。那时候我们看"八路军"打"鬼子"的电影看得很多,什么《地雷战》呀,《地道战》呀,都看得很熟,甚至连电影里的人物说什么话都背下来了呢。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就受了电影的影响,小伙伴们天天分帮玩"八路军"打"鬼子"的游戏。有一次,我们又分好了两帮,一帮小伙伴当"八路军",另一帮小伙伴当"鬼子",然后在村子里就开始疯玩。眼见在村子那边"鬼子"们进了村,嘴里喊着"八格牙鲁",一副不  相似文献   

17.
鬼子作为一名以书写“人民当下的苦难”见长的作家,其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情绪。从小说文本的语言入手,分析研究鬼子蕴藏在小说语言中的情感情绪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一 一个留日的中国人写的<我认识的鬼子兵>成了畅销书之后,书摊上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许多写"鬼子兵"的书,像什么<鬼子兵的兽行>、<军妓血泪>之类.翻开来一看,竟然从头到尾都是地摊文学式的粗俗描写,那些追求感官刺激的标题和细节描写分明透露着写它的人和读它的人某种不见天日的欲念.  相似文献   

19.
“鬼子”进村一说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日本及其许多国家的投资者来我国投资建厂,有些人就将其戏称为“鬼子又进村了”。我父母所在的工厂——建设机床厂是一个百年老厂,有一部分老工人是经过了抗日战争的。由于这一历史原因,他们对日本人没有好感,当他们听说工厂要与日本雅马哈株式会社合资办厂,也称其为“鬼子又进村了”。  相似文献   

20.
脚印     
①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一支抗日游击队被敌人发现了。②日本鬼子拼命追赶这支游击队。③敌人找到了游击队留在雪地上的脚印。④脚印通往山林中的破庙,敌人分几路向破庙靠近。⑤鬼子发现破庙里有人,马上开枪。⑥打了一阵,鬼子发现对方是从另一方向追来的日本鬼子。⑦鬼子不明白,脚印都是朝庙里走,怎么不见游击队呢?⑧原来,游击队员把鞋子反绑在脚上,鞋跟朝前,鞋尖朝后。⑨撤出破庙后,雪地上的脚印看上去仍然是向庙里走。⑩愚蠢的鬼子上当了,聪明的游击队员顺利地走出了包围圈。脚印@何薇薇 @唐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