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才千 《教学随笔》2013,(12):15+84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也是编者教学理念的物化。解读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用活教材是现代课程的新要求。我们要透过教材,读她、赏她、品她,更重要的是张扬教材的个性,激活儿童体验,赋教材于生命。让文本与学生、老师展开对"话",让文本的作者、编者、教者、学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使她们的生命价值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而基于教材编者视角又是夯实这一基本功的重要路径。教师唯有站在教材编者的视角进行解读,才能更好地洞察文本,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紧扣教材特点,尤其深入解读教材的板块设置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尝试进行不同版本的对比,洞察编者的编排用意,从而更好地解读教材,提升教材使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解读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几条路径:首先要读选文,获得最鲜活的阅读体验;其次要读助学系统和作业系统,把握教材体系,明确编者意图;再次要读教参,加深对于教材的理解;最后还要以教材和教参为基点进行扩展阅读,开阔视野,深化认识。新版语文教材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对教师的阅读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的影响下,教师十分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改变例题,使教学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但教师在对文本解读和处理时却陷入成人化等误区,偏离教材本意,脱离学生发展现实,对教学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我认为教师必须在把握教材编者意图、读透教材的基础上,真正地从学生的视角选择教学素材,是必然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精准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课的前提。面对教材文本,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学会自主纯净地读,在不断追问中有所发现;反复比较着读,在辨析品评中有所领悟;联系课后题读,在揣摩中发现编者意图;从儿童视角读,在角色换位中了解学情;用专业眼光读,在研读中聚焦语言运用。只要潜心细读,用心思考,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够用最有效的文本解读成就最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6.
“单元导语”,作为新课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对于一个单元教材而言,它有着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和学习导航的重要功能。正确解读与运用单元导语,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我们与“教材编者”之间的距离,实现“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维对话,提升阅读教学的“对话”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高效课堂呢?这就需要我们解读“导语”,明晰意图;读透“导语”,把握方向;用好“导语”,实现意图。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编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从文本视角、作者视角、编者视角、儿童视角四个维度解读教材,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楼飞燕 《天津教育》2022,(1):105-107
每一次教材的改版,都是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洗礼和教学实践的挑战.许多教师往往在没有充分解读教材、理解目标之前,盲目地排斥新教材,批判新教材,从而无视教材或不按编者意图开展教学.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以新课标为准则,以《教师教学用书》为向导,深入解读文本内容,透彻理解编者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发现、延伸、创新的能力,就能有效地达...  相似文献   

10.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有三篇是教读课文,因此"教读"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特色。教学中,教师要解读好每一篇课文,读懂编者的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尤其要注意表格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采取兼顾和侧重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文本,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教学中,应用单元结构意识来解读课文,从而落实编者的意图。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了作为教材的文本的价值提升,更加强调了教材是阅读教学之本。  相似文献   

12.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起始,每位语文教师拿到教材进行解读时,在心里自然而然会产生疑问:“这篇文章的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编者为什么会将这篇文章选择在这个单元?”在解读文本时,大多数教师仅仅关注单篇课文,对文本的解读片面、单一,注重的是“点”,忽略了课文在年段、年级、单元、教材序列等“面”和“体”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解读时应从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视角出发,关注年段要求、单元主题、文本类型、课时划分、教学内容等,使文本解读立体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一、解读文本,板块建构解读教材是设计教学的前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通读教材,钻研教材文本,理解文本含义,还原编者意图。只有梳理好教材文本脉络结构,教学设计才能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当然,教材文本不是平面化、点状分布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交叉的。教师解读文本,要学会从整体立意上把握教材结构,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凭借课后思考题,引导自主探究课文《燕子》课后有四道习题:1.课文写得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由一系列复杂而又专业的活动所组成,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对教材文本解读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本解读的几个概念】1.解读这里的"解读"主要是指教育教学中的解读,不同于一般的解读,它针对的是课堂教学,对象是教材,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解读是相互统一的两个过程,即教师先行"解"的过程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碰撞"读"  相似文献   

16.
对教材进行解读研究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多视角解读教材的策略,即从编者角度去钻研教材,领会意图,把握特点;从学生角度去钻研教材,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从教师角度去钻研教材,发挥优势,活化教材。  相似文献   

17.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读懂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但读懂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读出不同的味道:有的教师读不出所以然,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反复去读,已能揣摩出编者的意图;有的教师研读品思,对教材的编排了然于心。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第一层次的教师占相当比例。农村...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动作,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是语文教师必须练就的基本功。这里我想谈谈与文本解读有关的几个问题。一、如何全盘把握和驾驭教材要能很好地把握和驾驭教材,首先要读教材,包括通读教材和读透教材。通读教材,指通读一本教材,一个年级的教材,甚至一个学段的教材。作为教师,要全面理解、掌握一本书的编写说明、单元要求、课后练习、教学参考和辅助练习,这些都要烂熟于心;而读透教材,是要掌握具体文本的重点、难点,明白学生理解文本的质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是教学的文本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与凭证。研磨教材是教师的本分工作,是开展教学的前奏,是助力学生发展的开始,也是提升教学效益的必需。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但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出现了浅读教材、泛读教材、凭经验使用教材的现象,这势必造成学生"消化不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养成。改变上述现象的最好方法,是教师课前反复研磨教材,将教师教学经验、学生认知规律与发展需求、编者本真意图结合起来,实现教材解读、梳理、整合、拓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将静态的教材转化为动态的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还需教师对教材作深入研究、正确解读,把教材读深、读厚、读透。一、透视教材,把握内容实质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