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彤 《小学生》2012,(12):51-51
一、儿童画教学之现状分析:现阶段儿童画教学可分为儿童写生画教学与创作画教学两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分类而教。传统的儿童写生画教学,其教材一直延续了从几何型入手的顺序,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带着画,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物体画像,教学方法较"成人化"和专业化的,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房子怎么画、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功地成为东方艺术的主流。这种成功与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其中"形"与"意"在历代绘画与画论中所起的指导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秦汉唐宋美术史对"形神"的评述,还是宋元的现代绘画对"形"与"意"的关注。"形"与"意"在中国画的创作与实践中,承担着指导作用,同时"形"与"意"又随着绘画的实践得到论证与补充。"形"与"意"在画论与绘画中的不同表现,形成了中国画丰富多彩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功地成为东方艺术的主流。这种成功与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其中“形”与“意”在历代绘画与画论中所起的指导性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秦汉唐宋美术史对“形神”的评述,还是宋元的现代绘画对“形”与“意”的关注。“形”与“意”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实践中,承担着指导作用,同时“形”与“意”又随着绘画的实践得到论证与补充。“形”与“意”在画论与绘画中的不同表现,形成了中国画丰富多彩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它与广告创意之间的共同点即作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5.
6.
变形是文学创作中的普遍规律,是创作构思中主体因素渗入的一种体现,通过变形可以使艺术形象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变形有广义、狭义之分,变形的方式主要是夸张虚构,科学地理解、正确地运用变形规律对欣赏文学作品,更好地进行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变形是学创作中的普遍规律,是创作构思中主体因素渗入的一种体现,通过变形可以使艺术形象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变形有广义,狭义之分,变形的方式主要是夸张虚构,科学地理解。正确地运用变形规律对欣赏学作品,更好地进行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三国志演义》虚实问题的评价,迄今仍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文从七个方面多角度透视了其虚实艺术模式,认为:作为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其虚实艺术成功的奥秘,关键在于宏观总体实与微观具体虚的和谐统一。宏观上与史实合拍,切合历史小说的个性特征;微观上的虚构成分,又充分发挥了其艺术创造力,体现出小说艺术的共性特征。宏观与微观的交融,形成了其实中有虚、寓虚于实的总体特性,成为中国历史小说虚实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代表了中国画的一种造型观,即不满足于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自然描绘上,而把所表现的自然物象的形变为审美意识中的形,其内涵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10.
金庸曾自谓“追随于大仲马的风格”,两人的经历也颇有相似之处。而在小说的艺术与历史关系的处理、对待复仇的态度、人物性格及情节设置、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的化内涵等四个方面,两位作家的小说既有相近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教师像演员,在学生面前,有时要演慈爱的父母,有时要演渊博的学者,有时要演亲密无间的朋友……从演出环境看,演员所处场景  相似文献   

12.
我国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在《题〈青莲草阁图〉》中说:“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石涛虽为古人,但他的话,很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大凡文艺佳作珍品,作者是不会仅仅满足于形似的,而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新颖鲜明  相似文献   

13.
"不似之似"是中国画追求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形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国画重要的美学原则。在绘画创作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不似之似",是取得绘画理想效果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似与不似”的美学命题是在中国艺术千余年发展基础上的归纳与总结,凝聚着历代艺术家的真知灼见,比“神”、“气韵”、“意”等更直接、更明了,更一语道破中国画的本质。本文拟对“似与不似”的概念衍变及其在绘画上的处理手法进行界定与梳理,以此探寻传统中国画的美学特征及其发展轨迹,并进一步思考这一命题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给予后代作家丰厚的滋养.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巨匠茅盾,深深接受了《红楼梦》的艺术熏陶,并在其传世名著《子夜》中,灵活借鉴、运用了《红楼梦》的若干写作艺术手法.可贵的是,茅盾并非对《红楼梦》进行机械的照搬与模仿,而是将其创作经验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因此,两者在某些地方处于“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一、《子夜》对《红楼梦》结构艺术的借鉴《子夜》对《红楼梦》最重要的借鉴,是在小说的宏观结构方面.我们知道,《红楼梦》以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作为全书的艺术纲领.通过宝玉遇见警幻仙姑,翻阅“薄命司”中所陈图册,以及聆听仙女们演唱的“红楼梦”曲调,点出小说的主人公并暗示了他们的命运,勾勒了小说情节的基本发展趋势.因此,第五回对于全书来说讲,起着一种提纲挚领的作用.换言之,《红楼梦》通过某个中心情节,用一组相  相似文献   

16.
拟人是体现童话幻想的要素之一,也是童话具有极强吸引力的原因之一。童话的形象在一切文艺作品中最为自由和广泛。上至日月星辰,霜风雨雪,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有形还是无形,有生命还是无生命,具体的物象还是抽象的概念,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思想,有语言,有行为  相似文献   

17.
眼下"素质教育"将替代"应试教育"了,而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是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引导得法,学生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对学生来讲,我想重要的不是画得像不像的结果,而在于"画"的过程,虽然画得不似对象,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美术教育应该成为帮助学生开发智力的有力的原动力,应该改变"灌输——接受"式教法,避免学生处于亦步亦趋的被动状态,教师要巧于启发,循循善诱,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萌动,留给学生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素描教学一开始就应该突出“艺术”二字。那种“先技术后艺术”的分段教学法是非常有害的。教师应因材施教,不能以一已之见当作框框,搞出一种统一的“准”的标准,对学生要求所谓的“严格”。  相似文献   

19.
形象塑造是艺术创作的中心和重心。如何进行形象塑造,我国历代文论、画论对此论述颇多。明王廷相《与郭介夫学士论诗》说:“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着”。是说意象来自生活,但又不是照摹形貌,而要虚构,“摆脱形模、凌虚结构”,使“象”中有意,和原来的物象构成差异,但又不全然无关,而是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的关系。清唐彪《读书作文谱》指出:“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说岳全传》的作者清代金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