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一些正面典型报道出现了负效应.这是我们在坚持正面宣传报道为主的新闻工作指导方针,提高典型报道效果时,不能不解决的一个课题.这里谈几点对这一问题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2.
何平 《新闻传播》2010,(7):45-45
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段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惊人相似之处。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方针。同时,它被赋予实施舆论监督、适度批评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重要典型报道,是报纸新闻的“拳头”产品.在“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原则下,我们所指的重要典型大多为正面典型.不论通讯、报告文学,不论消息、特写,代表着社会某种发展趋向的重要典型报道,无疑具有宏观的导向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面典型报道是引导社会舆论的一种传统手法,过去和现在都取得相当的成绩;但仔细研究,目前的正面典型报道还有许多缺失的地方。一是没有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典型报道作为新闻的一种报道题材,还是应该按照新闻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来进行写作或编播,但现在我们正面典型报道的表现手法往往是与新闻的表现手法格格不入的。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记者尽可能的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意见,寓观点于事实当中,并且让受众自己来判断作品中的观点。同时要用对事实的精心的编排来表现自己想要说的话,使受众可以轻易接受其观点。惟有这样,受众才…  相似文献   

5.
正面报道与报道正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这个标题,不是玩文字游戏,也不是绕口令,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现在对什么是正面报道真是越来越迷惑了。有时候我们报纸一篇批评性报道刚出去,相关部门单位的同志便来电要求:“以正面报道为主啊,少搞负面报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媒体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备受称道.冷静地想一想,我们传媒的哪些做法触动了民族的神经、民众的情感呢?其实,主要体现在报道思维的重大转变上,传媒超越了新闻正面与负面的两极思维,上升到了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高度.不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报道思维的一致性得到空前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力量有“能力,作用,效力”的意思,那么“新闻的力量”则是指大众传媒,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记录或报道,对受众的情绪、认知、判断和决策产生影响。但就像新闻有好有坏一样,新闻的力量也有正面和负面的区别,正确发挥和运用新闻的正面力量,传媒才能很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大众。  相似文献   

8.
综观新闻媒体,总觉得美中不足太多,尤为突出的是正面报道缺乏理念,舆论监督充当“法官”,习惯于作武断结论。这两方面反映出新闻工作者法哲学观念的欠缺,使传媒品位大打折扣。增强新闻传媒的法哲学观念,是社会制约因素决定的。制约是社会自由运转的调控器,作为鼓动性极强的新闻传媒自然要受到更多的制约。社会制约与新闻自由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新闻传媒受多方面的社会制约,方方面面的制约程度也不尽相同。社会对传媒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法律的制约,新闻传播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政策的制约,新闻传媒必须严…  相似文献   

9.
苏嵘 《青年记者》2012,(32):20-21
在典型报道中,典型人物报道尤其是正面典型人物报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典型人物报道就代表了典型报道。典型报道"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一种特定的新闻形式,它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新闻特写"。①由此定义看,典型报道隶属于"新闻"范畴。"新闻与宣传是传播属概念中的两个互相交叉的种概念",②在二者交叉区域中的信息既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法国哲学家雅克·埃吕尔认为:"所有带有倾向性的信息,不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是宣传。"  相似文献   

10.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学员也许要问:正面报道哪来的负面影响?什么样的正面报道会产生负面影响?这正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什么叫正面报道?至今尚未见确切的、科学的、权威的定义。新闻书籍也未见专题叙述。但是,新闻从业人员,从编辑记者到通讯员,倒是把它当作专业术语,常常挂在嘴上,一说,彼此便沟通认识心领神会。通常说的正面报道,其实是报道的角度问题,即从正面报道客观事物(有时简化为报道“好人好事”);引申开来,包含有宣扬新事物,展示光明面,歌颂正义,褒奖先进等等意思。正面报道既然是个报道的角度问题,那么,…  相似文献   

11.
正面典型的新闻人物,他们是走在历史前列的人。他们既是普通人,同时又是在某一方面或诸多方面高出于普通人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成为典型报道的对象。对于正面典型,如何表现他们才能使典型报道具有感染力?我以为,必须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富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传媒的议题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丽 《新闻知识》2006,(1):74-76
就传播实务而言,中国新闻媒介早就存在“议题设置”。可以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新闻工具便把议题设置功能用到了极致——那是理性工具的错误使用。典型报道这种中国新闻报道的特殊品种,其实就是一种议题设置。至九十年代以来,大兴新闻策划,传媒更是很自觉地运用议题设置理论,谱写出许  相似文献   

13.
正面宣传是党报的主要任务,也是党报引导舆论的主要形式。如何提高正面宣传的艺术,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是党报工作者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一什么是正面宣传?一切代表社会主流,体现时代特色,反映积极意义的人和事的宣传,都是正面宣传。只有把主流新闻做大做足,做出亮点,做得精彩,正面宣传才有深度、有力度,才能充分体现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所谓主流新闻,是指反映重大题材、重大主题,代表时代最强音、体现时代主旋律的新闻,包括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新闻,即重大政治报道,重大政策宣传,重大成就报道,重大典型报道,重大热…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决定了新闻媒体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形成鼓舞人们不断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真正地发挥耳目喉舌作用。 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正面典型宣传报道出现的问题并不鲜见。提高新闻典型报道效益,解决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党报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正面宣传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只有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共鸣。典型报道是正面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典型报道的高、大、全模式,使典型报道引不起读者的共鸣,而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最近几年来,任长霞、许振超等一批有血有肉的典型报道,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典型报道的写作方式,受到了读者的承认。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关王延勤的典型报道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尝试。王延勤是宁波市海曙区残联副理事长。他生前为残疾人…  相似文献   

16.
正面假新闻,指正面报道当中包含有虚假、不实成分的新闻报道,以往也有研究者称之为“好事假新闻”。正面假新闻存在已久,按不同报道对象,大致可以分为时政新闻的成就措施类、好人好事典型报道类、奇人逸事报道类、造气氛和表态式的报道类。  相似文献   

17.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  相似文献   

18.
戴欣 《新闻传播》2007,(1):70-71
有人说典型报道是不美的,因为它是始终为宣传服务的。其实典型报道也需要美,先进典型是人民大众的榜样;出色的典型报道,是新闻传媒的旗帜。怎样有效增强典型报道的写作美感呢?本文试图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对此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追求正效应、期求高效应,避免低效应、防范负效应,是新闻传媒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我国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正面报道工作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促进了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有些媒体受传播理念、表现手法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受众对正面报道的误读、误判,甚至有悖于传播初衷,从而影响了其功能作用的发挥。为此,本期《专题研究》围绕正面报道出现负效应的影响因素、新闻人的辩证思维、如何避免信息"误读"等方面,约请业内人士展开讨论,以期对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陈曦 《今传媒》2007,(2):57-58
关于什么是社会新闻,目前在业界和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数人认为,社会新闻一般是指相对于政治、经济、科技、文教新闻而言的,不受行业的局限,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一类新闻.近年来,社会新闻的外延在不断地扩展,大致可分为正面和负面的两大类,也有的学者称之为"亮色"和"暗色"两大类.正面的社会新闻是以先进的、积极向上的事件与人物为报道内容,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帮助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