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梅馆记》是龚自珍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题目又名《疗梅说》。  相似文献   

2.
读龚自珍《病梅馆记》后,我很有点不明白他为何要发出“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动这样大的志向,疗梅难道用得着"穷予生之光阴"吗?读了上面一段话后,方知其真谛:毁树容易种树难。杨树的生命力很强,横种、倒种、折断种都能活,但好不容易使它成材却只需举手一折或动刀一砍就全功尽弃!《人民日报>载:云南山区森林起  相似文献   

3.
《病梅馆记》是一篇短文,从文章的结构看,行文简单,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从文章内涵来看,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以及庸俗现象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追求个性解放和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作了真切的反映,是一篇语含"酸辣"的十分精彩的小品文。对于高中生来说,熟悉文本的难度不大,关键是怎样上出一点高度来。于是,我对它作了一点处  相似文献   

4.
词类的活用,是古汉语词汇的重要特点,现列举中学文言文教材中形容词用如动词四十例,供教学参考。(1)穷:“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译文:尽我有生之年的光阴来医治那些梅花呢?又:“欲穷其  相似文献   

5.
《病梅馆记》算得上是一篇托物言志、耐人寻味的“政治小论文”。不足三百字的“短章”,其气充沛,其情强烈,其味浓厚,其意深远,无“不过如此”之感,有常读常新之美。一、关于作者“态度”学习《病梅馆记》,一种惯性的理解似乎左右着我们的思维,那就是:本文既是借梅议政,作者对“病梅”之现象深恶痛之,并决心“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  相似文献   

6.
《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文。在跨越了近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从教育观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古为鉴用之于今,我们能看到现行教育中的"病梅"现象。本文分析了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它在教学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病梅馆记》一改正面歌颂梅花的先例,以“病梅”为题,借梅喻人,托梅议政,揭露封建统治者束缚、摧残人才的专制淫威,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改革时政的迫切愿望。首先,看到题目《病梅馆记》,就不由人不产生疑问:梅何病之有?此病从何而来?能否救之、疗之?作者开篇并不急于解疑,却先说江浙盛产梅,为下文广贮病梅以疗之作下伏笔。接着作者指出,对于梅花,“文人画士”有其欣赏标准:以曲、欹、疏为美,否则就认为无姿、无景、无态。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借此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刚正不阿、有骨气、生机蓬勃的人才遭到忌恨、摧残、杀戮;…  相似文献   

8.
《病梅馆记》(亦题作《疗梅说》)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比较突出地反映了龚自珍的美学思想的一个方面.龚自珍在文章中,要求解除对"病梅"的束缚,明确反对那种"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娇揉造作的审美趣味和风尚,并对摧正就曲、蔑视社会中"正"、"直"的美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无情批判和揭露,斥责了"文人画士"们病态的审美主张.他指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教学饱受诟病,写作水平的提升成为师生的心头之痛。偶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和龚自珍《病梅馆记》放到一起品读,竟有意外惊喜——这两篇古文名作恰好从正、反两方面针砭作文教学的病症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病梅馆记》中鬻梅者因文人画士之好"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而"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  相似文献   

10.
《病梅馆记》是一篇文艺性杂文。文章在立意和笔法上颇具特色,堪称上乘之作. 首先,文章在立意上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古人借梅寓意之作多不胜数,大凡离不开对梅的赞美和称颂,都是通过对梅斗霜冒雪的赞扬来表达对人的高尚气节和顽强精神的歌颂。而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却断非步人后尘,拾人涕唾,他独运匠心,“道人心中所无”,通过描绘梅树被束缚、被摧残的受害者形象来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反动的专制统治,表达作者坚持改革时政、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和思想主张。显然,《病梅馆记》在立意上是别出心裁、不入窠臼的。它不是立足于对梅的赞美和欣赏,而是着意于对梅的同情和疗救.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谈谈对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美,美的哪里?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或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在这里批评的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实在是文人画士对梅的审美观。他们认为梅这欹之疏之曲才是美。而龚自珍却以此为丑“誓疗之:纵之顺之……”必复之全之”,恢复梅的自然生态才是美。这是龚自珍的审美观。 大自然的绿色该是人见人爱的了吧。然而朱自清却在《绿》中写到:“我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  相似文献   

12.
《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文。在跨越了近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从教育观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古为鉴用之于今,我们能看到现行教育中的"病梅"现象。本文分析了教育领域存在的不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它在教学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病梅馆记》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晚年所写的一篇政治小品史。该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全面地阐述了梅的病况和致病原因,含蓄地揭露了清代统治者束缚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本文通过从教育规的角度重读《病梅馆记》,以古为鉴用之于今,浅谈新课改视域下的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旨在致力于拉近教学实践活动中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病梅馆记     
<正>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咏梅之诗、吟梅之词浩如瀚海,赞梅之文汗牛充栋,但运用曲笔以梅喻人,以小见大,震彻古今文坛的应首推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相似文献   

16.
在二人台乐器"梅"的教学中,一直存在几个困扰师生教学进度与质量的老大难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对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思路和学习体会,对"梅"这一乐器的特性较详细地分析研究,以一种新的思路寻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意在促进"梅"这一乐器科学的教学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雪天话梅     
《诗经》里说,"摽有梅""墓门有梅",这是对"梅"的最早记述。其后有名的典故,像三国时曹操的"青梅煮酒",南北朝时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的"落梅妆",其实都是孕育梅之韵的前奏。梅真正融入文人的情趣里是在魏晋南北朝,此后经过盛唐的发酵,至宋达到了艺术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8.
王大伟 《湖南教育》2003,(20):26-27
教育教学评价是检验教育教学水平的一杆标尺。如果这根标尺不能因时而化,与时俱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种种举措终究难以免除“病梅”的遭遇。教育评价的机制与方法究竟该作怎样的改变?且读——  相似文献   

19.
读罢《语文教学通讯》2008第9期上几篇关于中考作文的文章,一声叹息之余,忍不住也想说上几句,最想说的便是"满分作文杀不得"。当然,我所说的满分作文,不是黄老师、吕老师和宫老师所说的加了引号的"满分"作文,他们说的是那些"贫血缺钙"的"病梅",那是该"杀"的。可掩卷而思,不禁要说:这许多"病梅",岂是"封杀"能了事的?  相似文献   

20.
认识韩梅波已有10多年了。"梅波"这名字与她的性格非常贴近。"闻道梅花坼晓风","梅"自然让人想起她独立、坚忍的品性,我以为韩梅波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就有这样的精神支撑;"波"表现了水的绵长和柔韧,水的一些秉性韩梅波身上与生俱来,"夫唯不争,故无忧",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执着不悔,淡然、安静。初见韩梅波,给人朴实、严肃的印象。她不像大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