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研究旨在解决传统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管理的问题,促进校企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构建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虚拟仿真实训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共建实用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意愿高涨、效果堪忧的现实困境,创新体制为体、畅通机制为用是必然路径。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应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以往校企松散式合作模式,创新产教深度融合办学体制,构建以"利益契合"为纽带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传统"管理"向教学"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模式。树立科学的跨界发展观是弥补教师实践技能不足和“双师化”跨界成长的必然选择。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不够、教师自我发展要求不高、高校教师发展治理能力偏弱是影响教师跨界发展的主要因素,可以从构建校企共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搭建跨界发展平台、提升智能化和人本化教师发展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入手,为民办高职教师跨界发展提供方法与保障。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的方式很多,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研究与实践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以教师入企承担企业科技指导员职责,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开展科技指导与新产品、新工艺研发,进而开展学生生产性实习的方式,构建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新常态下,商务英语专业必须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才能实现毕业生就业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要加强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应利用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来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通过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训练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业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忠君 《高教论坛》2010,(3):33-35,45
实习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科学、公正、综合的实习教学全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实践技能,及时反馈实习效果,规范实习成绩,实现实习教学评价的科学化、目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理念、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化成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构建完善的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习教学质量控制,以切实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毛辉  杨菲  顾伟国 《教育与职业》2022,1004(4):40-45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历史演变是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内涵的转变.产业园区产业聚集性优势明显,为产教融合创造了优越的产业条件.文章基于产业园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视角构建产业园区、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多主体精准对接、系统融合的模式,探索多方主体共责、共融、共建、共研、共创、共利、共评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洁  闫春梅  张伟  孟丽红 《教师》2023,(25):111-113
文章作者通过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发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并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为例,提出以优化产教融合模式,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打造线上见习云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深校企融合深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护理系学生学习兴趣;以课程思政为契机,校企协同共建共享思政资源,提高护理系学生职业素养等策略来构建“一线双体三阶段”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希望能为广大高职护理专业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主题,对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教学质量评价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出了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体系和"三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探讨了产教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提出了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当前动画行业对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对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分析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改革以动画专业核心课程三维动画创作课为例,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构建渐进式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成立校企协同育人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推动动画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提高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实现教育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的现状与原因,也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了分析,发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专业职业技能点,并通过多年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以专业工程实践技能为对接点,以产业驱动为对接模式,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化、课程标准化、学习内容项目化、企业实习常态化以及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过程化等途径,可有效地满足软件工程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能力对接。  相似文献   

12.
职业院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开展校企联姻,实现产教相融,多种途径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课堂与车间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向准员工的平稳过渡。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教学的有机衔接。做实顶岗实习管理,实现校企共管共育等不失为成功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体.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思路,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形成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现有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规律,围绕实验、实训、实习三种不同实践教学类型以及导入、展示、训练、评价、强化、反馈、应用、监管八个实践教学环节,较为深入地讨论"三类型八环节"软件工程教学体系的内涵,论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及开放式的师资队伍的形成过程,建立量化可控的过程化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将软件工程过程管理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管理,运用自主研发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为实现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的实践教学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1月,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与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眼健康产业学院。校企双方构建符合丹阳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12345”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即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三个融合:育人融合、研发融合、文化融合;四个共建: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评价体系;五个对接:招生与用工、课程与岗位、实习与生产、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的对接。学院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逐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人才的专业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双高计划”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实践壁垒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产教融合治理体系改革;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提升产教融合的实效性;优化资源配置,以共建共享聚合力;建立健全法律和组织体系,保障产教融合走深做实;构建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推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而又急需解决的突出的问题。本文以我院与烟台富士康科技集团校企合作基础,实现项岗实习和就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目标,教学管理从校内向企业延伸,实施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建立评价——反馈——调控“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突出学生劳动就业态度、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等问题深入探讨,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对于规模实习就业极具可操作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本硕一体化”职教教师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以机电类“本硕一体化”职教教师培养为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校企共建创新联合体——基于“三元制”构建“四层次、六阶段”的科教产教双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以期完善职教教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职教教师复合能力和岗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为此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建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首先要明确时代背景并分析主导因素,其次是分析和总结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这两方面为基础,开展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建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探索:拓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引进客观准确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形成多元办学体制,全面深入推行校企协同育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商洛学院学报》2018,(2):37-40
产教融合2.0时代,得课程者得未来。地方高校要努力实现教师素养、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教育供给端要素的转型升级,优化课程设计和供给。教师要走出书房,在根植地方中感知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将丰富深厚的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地方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地方文学和人才资源,构建教学和学习的新形态,将教学空间拓展校园之外,把地方文化资源引入课堂之内。学生在接受鲜活有用、富有个性的课程供给中,收获有增量的学习效果。要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价中来,真正实现协同育人、共建共享的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