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强 《山东教育科研》2013,(23):23-25,30
教师群体的社会责任是建立在教师职能基础上的社会价值体现,教育活动的使命决定了教师群体具有应然的公共精神,即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所具备的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在技术理性的宰制下,教师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角色逐渐被职业分工所消解。在公共意识与专业意识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教师才能在经济时代的价值冲突中,秉持传承人文精神的信念,守护学校这一人文教化的净土。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核心职责,而正确理解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是专业教师实践其培养的前提。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中,专业教师要成为学生入职的引路人、良好职业道德的传递者以及职业文化进课堂的桥梁。完成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职责,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研究职业教育规律,热爱专业,熟悉职业,具备教学设计能力,掌握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21世纪教育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学校体育课的功能不断扩大,新形势下的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崇高的师德、多元的知识结构、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只有具备这些职业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是一种人才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的作用将更加突出,肩负的使命将更加重大,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分子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强知识分子的自我完善以及改进知识分子工作是迎接知识经济到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教师使命是教师对所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观认定,以及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明确表达。当职业仅成为生存工具时,教师将处于精神虚无与使命缺位状态,他们丢失了知识、真理的身份象征,丧失了批判精神,且陷入功利化、庸俗化和冷漠化的泥淖,渐渐失去职业幸福感。教师捍卫使命、重塑形象的基本内容包括:守护育人使命,重塑教师幸福、阳光形象;守护文化使命,重塑教师知识分子形象;守护道德使命,重塑教师精神形象;守护能力使命,重塑教师学习形象。  相似文献   

6.
教师使命是教师对所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观认定,以及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明确表达。当职业仅成为生存工具时,教师将处于精神虚无与使命缺位状态,他们丢失了知识、真理的身份象征,丧失了批判精神,且陷入功利化、庸俗化和冷漠化的泥淖,渐渐失去职业幸福感。教师捍卫使命、重塑形象的基本内容包括:守护育人使命,重塑教师幸福、阳光形象;守护文化使命,重塑教师知识分子形象;守护道德使命,重塑教师精神形象;守护能力使命,重塑教师学习形象。  相似文献   

7.
依据学术工作者以何种形式获取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源,学术创业可以分为岗位型、混合型和自主型三种.从这个角度而言,职业具有创业属性,学术职业具有学术创业属性.大学教师是学术职业的主体,学术创业属于大学教师的职业属性.根据属性论的基本观点,对象事物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属性在现实层面的展现又取决于一定条件,从而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实践最终取决于教师主体尤其是政府或者高校对于相应属性功能的选择.基于属性展现的条件分析,推进大学教师学术创业,要以观念转变作为先导、以政策制定作为关键、以教师意愿作为动力,从认知、政策与物质三大环境全面培育学术创业条件.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分子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子”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历史性、开放性的词语,知识分子与人类社会同在。知识分子意识是知识分子对自己角色、使命、价值追求和生存方式的自我意识,主要有理性批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非专业化意识。教师有可能成为知识分子,在专业发展中,教师在一定程度和特定意义上可以具备知识分子的某些意识,这有助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单面化、过度专业化和崇尚技术化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自觉努力维护、构建课堂的公共性,并致力于将自己和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探索、创新精神的民主型主体。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任何一种职业或专业活动都有其特殊的矛盾。在解决这种特殊矛盾的过程中,人们要完成某种职业任务,不仅需要具备一般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而且还要具备某种特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道德。教师道德就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具体形式,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表现。它对于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肩负着新乡贤的角色期待,在乡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基于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迈向新乡贤的实践进路要求乡村教师在进行身份建构时要具备“有机性”,其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外在联系性与内在先进性。然而,乡村教师“离土化”的思维倾向、“脱群化”的生活模式和“专门化”的职业体制所衍生的问题却制约着教师的公共意识、公共参与和公共身份的发展。构建乡村教师的“有机性”需要将教师的个体生活与公共生活、学校空间与公共空间、专业性与公共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助推乡村教师践行新乡贤的角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