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已进入实现国家教育目的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历程。劳动教育之所以可能与必要是由劳动的两重属性所决定的,即科学性和社会性,二者是我们认识和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维度。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实践比较注重劳动的科学性层面,但常常忽略其社会性维度。从社会性角度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有助于克服劳动的异化现象,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教育提供可能。但从现实性考察,我们所强调的与“教育”相结合的“劳动”往往主要指的是体力劳动,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也主要是为学生创设特定体力劳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以遵循“从实际出发”和“创设自由劳动情境”为基本原则,唯此才能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根本旨归,从而实现幸福劳动的教育、正义劳动的教育和自由劳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体多翼”的劳动教育教材体系,其中“一体”指劳动教育专用教材是开展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学的主要依据,“多翼”指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的,体现劳动教育特点与要求的学科教材,是进行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学的必要补充。研究分别从自我、他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学科知识与劳动教育内容二者关系的视角,构建涵盖劳动教育教材和非劳动教育教材的体系。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劳动教育教材和相近课程教材、劳动教育教材与其他非劳动教育教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最基本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毛泽东关于“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完整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原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初创…  相似文献   

4.
案例研究是什么,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方式有哪些?本文从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回答。论文把案例研究分为“学习型案例研究”和“研究型案例研究”,在分别介绍两种案例研究的对象与目的、性质与特点、程序与方法、优点与缺点的基础上,对二者应用于教育的变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育与智育有各自的功能和特征,二者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开展劳动教育,但在实践中二者仍呈失衡状态,智育被过分重视,劳动教育则被公众淡化。对劳动教育与智育二者关系的探讨,有助于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在“五育”体系中的价值,劳动教育与智育的一体化发展是提高劳动教育成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教育有无目的”是针对杜威“教育无目的”这一命题提出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在“教育作为工具”和“教育作为生活”这两种不同语境中加以理解和把握。“教育目的”理论充满着价值判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先人,何时萌发一种自觉的创造意识,即自觉自为地进行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意识?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这种自觉的创造意识,要在人们摆脱“对自然界的一种纯粹动物式的意识(自然宗教)”之后,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作为前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与此同时,社会分工也发展起来,这种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的’分工”;当分工发展到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就“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真实地这样想象:它是某种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真实的东西而能够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①这就是自觉自为的物质和精神创造意识。在中国远古、上古时代,有一个字(也是一个观念),可以作为先人物质、精神的创造意识萌发的标志,这就是“道”;有一部书,完整地反映了先人  相似文献   

8.
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小学劳动教育为核心,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对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发展路径展开了探究。首先分析了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的关系以及在“生本主义”背景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其次对当前劳动教育在小学中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探究,针对当前的形势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一系列措施,旨在解决当前劳动教育在小学中贯彻落实不够的问题,从而促进实施措施的调整,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效率和公平作为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两大目标,二者本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却很紧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具备了实现效率和公平辩证统一的优势,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实中到底该如何处理二者关系,还是一个难题。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目前我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公平问题,这要求我们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效率和公平并重”。对当前而言,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历来是教育理论界争论较多的“热点”.如何理解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革命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革命性和实践性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内容,我们当然必须从革命性实践性高度去理解它、运用它.从革命性实践性高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鞭挞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武器.马恩以劳动作为考察社会关系的现实基础,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分工劳动,从而找到了工人精神和肉体遭受严重摧残、片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提出的要求,而其基础理论则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来完成:首先,“以人为本”不仅是“为了人”,而且是“通过人”。这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预测与劳动者能力普遍水平联系在一起。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出了理想社会不仅具有“历时性”,而且具有“共时性”。这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论断既作为优越发展方式又作为优越社会形态。最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体现为唯物辩证法与时代条件的结合。这要求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从一般劳动深化至劳动力,从侧重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抗关系深化至二者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劳动,这是一个曾经响彻云霄的词语;劳动,这是一个拥有辉煌过去的字眼。劳动,使人猿相揖别,造就了我们人类自身;劳动,化腐朽为神奇,推进了历史车轮前行。在人类教育史上,对待劳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劳动伟大,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另一种声音认为劳动卑贱,教育应以培养远离生产劳动的“劳心者”为使命。当前,在“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下,后一种不协调的声音似乎更有市场,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人们关注的主要是教育同社会生活的关系,即教育同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结构、上层建筑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教育同个人工作一劳动及角色地位的关系,并不怎么重视教育与闲暇的关系。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工作时间缩短、劳动制度灵活、生活条件改善,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闲暇时间的占有和利用日益引起关沣,七十年代在若干发达国家几乎形成“热点”,以至形成所谓“闲暇社会”、“闲暇文化”的概念。人们  相似文献   

14.
管理是企业协调与控制劳动过程的重要活动,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的性质和影响一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与企业内部分工的深化,以组织与协调的生产性管理劳动和以监督与控制的非生产性管理劳动日益分离和对立。相关条件不变时,作为生产性管理劳动报酬的生产性管理劳动支出增加,资本的逐利特性将促使生产性管理劳动员工的无酬劳动时间延长,带来剩余价值量上升,即利润增加。而以支付非生产性管理劳动报酬为主的非生产性管理劳动支出,其本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换形式,这部分支出的增加将消耗企业的剩余价值,即利润下降。那么,经验上,管理劳动支出是有助于提升利润率还是会挤压利润率?为此,论文运用美国上市企业数据对所提论点进行验证,发现企业管理劳动支出与利润率呈现倒“U”型关系,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从企业微观层面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党和国家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经济,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责任。马克思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而当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实行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时候,产出的不仅是人才,还有人才所创造的财富。 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出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根据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的学说,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大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断定:“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的论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出生产力”的理论基础。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出生产力”的思想。他于1897年在《民粹主  相似文献   

16.
社会职业的分工和教育的制度化结构从根本上导致了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的分位,进而洽谈室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离的命运。 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中的偏差与问题,教育教学实践对理论的误解和冷落又从不同方面加剧了这种脱离的程度。本文依据笔者的经历体验,透过教学实践工作者与教学理论研习者两个视角,从理论主体、实践主体与“中间变量”三个层面剖析了“脱离”现象的致因,并论证了理论主体实践化、实践主体理论化与打破“樊篱”,促进二者互动三项“脱困”之策。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人的发展,要从考察人的劳动入手,把对人的考察放入历史的进程。最初的社会形态里,由于分工不发达,人的活动是浑然融合的,人与自然对象性条件的自然一体性,使人的发展境界呈现一种“圆满境界”;随着分工的发展,这种圆满被打破,导致了人和劳动的片面发展,造成了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与人类个体高度片面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强调效率优先,增加社会财富,丰富社会资源,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公平问题伴随效率而生,使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何者优先成为困惑学界的“斯芬克司”之谜,囿于矛盾的斗争性,这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之维;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要从我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出发,以和谐之维来确定二者的关系,既“静”又“动”地看问题,强调动态的变化与平衡,使效率与公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关系得以消融,让二者相得益彰。因此,在和谐语境下,转变效率与公平的斗争性的一面,而需强调二者的统一性,“追求效率,注重公平”是当前公平效率观的正确选择,在当前一段时期内公平问题更应该凸显。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作为一种固定的表述,视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列为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教”和“劳”分别确指什么?“教劳结合”是否仅指“教育”和“生产劳动”这两个事物的结合?近些年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教劳结合”指的是“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的结合”,而毛泽东的“教劳结合”指的是“教育同手工劳动、体力劳动的结合”,二者不是一  相似文献   

20.
《蝴蝶梦》主人公“我”与吕蓓卡在性格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体现在叙事手法上:一是二者构成并置关系,形成鲜明对比;二是二者与《简·爱》中的两个女性分别形成互文关系:“我”与简·爱形成互文关系,吕蓓卡与疯女人伯莎形成互文关系。“我”和吕蓓卡构成并置关系,使二者迥然不同的性格跃然纸上,而“我”、吕蓓卡与《简·爱》中人物的互文关系,则使读者更能深刻理解不同的叙述者角度对人物形象会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理解叙述角度对“我”与吕蓓卡性格塑造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