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印尼棉兰华裔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优于对方言和印尼语的语言态度;其次,影响华裔汉语语言态度的有效因素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汉语使用频率和汉语期望,无效因素为汉语学习时间;另外,适用因子和地位因子对华裔汉语语言能力具有显著的正预测力。  相似文献   

2.
学习态度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学习态度的概念和结构分析着手,讨论了影响语言学习态度的因素,提出了语言学习态度教学的实施原则和具体策略。一.态度和学习态度A.态度  相似文献   

3.
贾静 《考试周刊》2007,5(45):51-52
CCSARP研究表明英语请求多为间接请求;Gao研究表明汉语多用直接请求。"中国大学生英语请求策略的语用研究"揭示了中国学生英语请求的语用能力及其英语请求特征。本文重点分析汉语请求特征及其对学生英语请求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泰国南邦毒贩特殊劳管所汉语培训”为研究个案,实地调查了参加培训者汉语学习情况及教学情况,了解培训者的学习心理动机和学习态度及语言环境的作用。研究发现培训者的缺陷在于缺乏汉语语言环境,只能通过课后学习及上课时跟教师交流的方法来学习汉语,没有机会用汉语和其他母语者交流,他们习得的机会就比一般学习者少了几倍。本研究最后提出了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意见,以期对类似培训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语言迁移研究方面,学者们以更为开阔的视野重新认识和分析语言迁移现象;语音习得研究注重以理论为导向的实验研究,以及学习者中介音系统的研究;词汇习得研究将词汇习得与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习得策略研究以及词汇教学相结合;语法习得研究以汉语特殊句式和句法成分的习得研究为主。近十年汉语习得过程研究呈现三个特点:汉语习得研究东西合流;关注理论建树和学科发展;注重实验研究和方法革新。此外,汉语习得过程研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以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者所占比例最高的朝鲜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对在当今国际汉语教育中以母语为朝鲜语为代表的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词汇情况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整理分析朝鲜语中汉字词对于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影响的相关资料及实验结果,分析提出国别化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1.引言 在外语教学研究重心已转移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今天,作为学习者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观念,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语言学习观念对语言学习和学习者所持的语言学习态度均产生影响(Tumposky,1991)。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观念的变化很重要,能帮助我们了解学习者策略和语言学习差异的深层原因(Horwitz,1998,1987)。LoCastr(1994)指出语言学习观念影响着学  相似文献   

8.
声调是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最大障碍。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受其母语声调负迁移的影响表现不尽相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类型则大同小异。针对偏误和成因,本文还探讨了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纠正声调偏误的六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动词兼容性的敏感度测试的方式,对具有粤语背景的美国旧金山华裔汉语给予义句式习得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产生偏误的原因既与汉语本身各给予义句式自然度不同相关,又与给予义各句式在学习者所具有的粤语、英语两种语言/方言背景和汉语中的普遍性、标记程度不同相关,还与标记形式错综复杂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潘慧婷 《学语文》2014,(1):63-64
一、引言盛继艳在《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的现状与思考》中指出:目前专门针对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大体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关于华裔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具体包括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环境、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文化适应性、语言与文化的认同、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优劣势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条主线是关于华裔学生习得汉语本身的研究,具体内容涉及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用及语言技能等方面(《语言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书面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汉语学习者来华留学的动机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来华留学动机可以分为环境吸引动机、个人需求动机与他人推荐动机三大类。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不同来华留学动机类型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学习者母语背景、是否华裔、学习者汉语水平等因素对学习者来华留学动机类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人在美国从事汉语教学30多年,所以我的笔谈以讨论美国的汉语传播为主。目前美国的汉语教学分为四大阵营:大学、中小学、台湾移民设立的中文学校和大陆移民设立的中文学校。美国的中文学校成立的目的是让华裔子弟学习中国的语言及文化。一般来说,中文学校的学生都是在正规学校就读的中小学生,利用周末来学习汉语。有些中文学校也收非华裔的学生或者成年学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学习者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者习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Robert Gardener和Wallace Lambert关于动机和态度的理论出发,采用文献分析、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其中主要以调查统计分析为主,通过对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初、中、高三种水平学习者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区别。就学习动机而言,初级、中级、高级三种水平的学生在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强度上都很高。而工具型动机与学习者水平的关系不显著,高水平学习者受工具型动机的影响没有初、中级学习者那么强烈;融入型动机随着学习者水平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学习态度方面,三种水平的学习者都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不同水平学习者之间在课堂焦虑感、对目的语人群和所属文化社团以及学习环境上存在着个别态度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宗茜 《考试周刊》2014,(48):170-171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关于学习本身研究之外的另外一条重要线索。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焦虑因素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潜在的消极影响。外国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产生的语言焦虑同样应当引起汉语专家和教师的重视。本文旨在阐述语言焦虑的定义、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语言政策问题。本文提出的"语言认同过程"理论把语言认同分解为个人多重身份库、个人语码库和身份与语码匹配过程,并认为,语码的学习、储存、和使用需要与语言学习者的身份认同相匹配。根据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对华语的认同有别于非华裔学生对国际汉语的认同,因此华语教育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对象有重大的认知差别。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华裔学生学习华语的身份认同困惑,提出相应的华语教育理念、华语教学法、华语教材编写和华语教师培养方法,以期解决华裔学生华语学习中的认同问题,达到华人身份与华语语码的有机匹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藏族大学生汉语学习态度现状,本研究编制问卷对627名青海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性别、专业、年级、地区及生源地差异对汉语学习态度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培养青海藏族大学生正确的汉语学习态度提出对策:加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汉语教学的质量,教会藏族大学生正确处理汉语和藏语的关系;激发藏族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强化汉语学习的支持力度;掌握藏族学生语言发展规律,注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中的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引言盛继艳在《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的现状与思考》中指出:目前专门针对华裔学生汉语习得研究大体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关于华裔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具体包括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汉语学习环境、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文化适应性、语言与文化的认同、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优劣势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8.
学习策略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习者心理过程的深入探索。学习策略的选择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优化。本文调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泰在昆汉语学习者,研究两国学生口语学习策略使用基本情况,深入探讨他们在汉语口语学习策略使用过程中的共性及差异。研究发现,补偿策略是留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汉语口语学习策略,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美国留学生与泰国留学生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有其特殊性,学习者英语的学习效果受到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结合语言理论家、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不同观点,作者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语言学习能力及外界影响等方面,分析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弘 《现代语文》2009,(11):126-129
在汉语学习者中,华裔占了相当大的部分。华裔学生有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学习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十分适合。本文提出了采取内容型语言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对华裔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思路,并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内容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及其优点和局限处,同时还讨论了进行内容型教学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