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唐宋词流变>、<中国古代诗歌流变>、<宋诗流变>、<走出古典――唐宋词体与宋诗的演进>、<宋词体演变史>一路走来,木斋先生一贯注重文体纵向流变的阐发.在<宋词体演变史>这样一部融个体研究与总体把握于一体、融感性鉴赏与理性阐释于一体、融风格流派分析与发展演变规律探寻于一体的学术专著中,木斋逐步建构起他的唐宋词体"应体"论.  相似文献   

2.
<诗经>肇启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对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影响深远.而逮及有宋一代,宋词对<诗经>多方面取法,或沿用<诗经>的题材,或化用<诗经>中的句意.通过汲取<诗经>的营养,宋词绽放更为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赵熙为清代蜀地著名词人.其词集<香宋词>风格成熟,历来评价颇高.在<香宋词>中,时事词占有一定的比例.赵熙作时事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其作词之观念,二是其本性之为人.赵熙所作时事词于尺幅之中写出历史风云变幻,风格成熟多样.  相似文献   

4.
1981年出版的《唐宋词简释》是词学大师唐圭璋词学阐释学和鉴赏学的经典著作。唐圭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任教中央大学,教授词选等课程,以朱祖谋所编《宋词三百首》重编本为讲释之资,对其中词作随课讲授,撰有释词讲义文稿,文稿当时虽未刊行出版,但不少释文已在一些报刊中发表。对于报刊中的这些词作释文,1981年版的《唐宋词简释》多数虽已收录,但仍有不少释文遗收、失收,因此文章对这些词作释文加以辑录。冀以一定程度上还原《唐宋词简释》当年讲词、释词时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说"人胜"     
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是语文教师常备的古诗词鉴赏参考书,该书对唐宋词人及代表作分析透彻,确为经典著作.笔者阅读此书,读及迦陵先生分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认为先生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句中"人胜"的说法不妥.  相似文献   

6.
元代散曲<白苧歌>的渊源要追溯到我国古代著名的乐舞<白纻>歌舞.从<白纻>歌舞演变为散曲<白苧歌>经历了乐府<白纻歌>、宋词<白苎>和元代散曲<白苧歌>三个阶段.<白纻歌>是配合<白纻舞>表演的歌曲,在唐代被广泛传唱,于宋代演化成词调<白苎>.<白苎>词调在被用作杂剧、诸宫调等唱调过程中,逐渐由词转化成了散曲<白苧歌>.  相似文献   

7.
木斋治学具有创新的勇气,他将学术追求溶入生命本身,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内容和形式.木斋新作<宋词体演变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尝试建构了词体学,以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互动关系作为词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对词体个案研究作出了新贡献以及严谨的论证方法.这些特点打造了<宋词体演变史>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怎样读宋词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宋代则是词的鼎盛时期,所以历史上唐诗、宋词并称。词是中晚唐、五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抒情诗体。唐圭璋先生编辑的《全宋词》,著录词人一千  相似文献   

9.
唐圭璋先生《词学论丛》之《石刻宋词》一文自清人王《金石尊编》卷一三五摘出宋张友仁《永词歌头》一首。  相似文献   

10.
羁旅行役是宋词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北宋词人柳永以其羁旅行役词的创作在后世享有盛名,尤其是代表作<八声甘州>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究其原因,与词人真实深刻地情感表达是分不开的.本文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出发,多层次分析了柳永<八声甘州>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1.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代表作品,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在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也是豪放词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2.
从上海图书馆藏宋代法帖<凤墅帖>残帙十二卷本中辑补了李大临、惠洪、鲍几叟、刘子翠4位词家的4首宋词,其中李大临和鲍几叟是<全宋词>未收词人.辑补了杨邦义、许翰.韩璜、向子諲、陆经、孔文仲、萧世京、萧世范、赵扈9位诗人的15首宋诗,其中萧世京、萧世范是<全宋诗>未收诗人.并对所补辑的宋代诗词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3.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鞵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鞵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鞵赋>之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在宋代漫长的三百多年岁月中,词坛百花竞艳,词人辈出。从宋代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了,七百多年中,宋词的散失无疑是很大的,例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提到的一百三十多种词籍,现在许多就都已经亡佚了。近年唐圭璋先生经过多年努力编成的《全宋词》和孔凡礼先生  相似文献   

15.
柳永词《定风波》:“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无那”是什么意思呢?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的解释是“无那,无聊”。顾炎武《日知录》说“那”字是奈何的合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文学社指导老师: 我是本校初二(5)班的一名文学爱好者,名叫李春峰.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倾诉我的愿望.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还没上小学就对<安徒生童话>等书籍有浓厚的兴趣.上学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阅读了古今中外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小学五年级时,我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以便积蓄自己的文化底蕴.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  相似文献   

17.
<正>古诗词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的特点闻名于世,用精炼语言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同时在其中寄托自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宋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对宋词进行欣赏,了解和掌握宋词中的传神之处,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对宋词的鉴赏能力。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宋词鉴赏能力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论述。一、引导学生体会宋词的内涵宋词中经常通过对相关事物的描写,作为作者  相似文献   

18.
赵万里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献学家,从事历史文献研究长达50多年.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就注意对<永乐大典>的研究,积极主张从中开展辑佚工作.赵万里在辑佚学上成就卓著,辑有<校辑宋金元人词>、<元一统志>,主持<析津志>辑佚等.他的辑佚特点主要体现为重视宋词、方志的辑佚,体例完善,校勘考证严谨,对所辑佚文详加校勘、考辨等.赵万里的辑佚实践和研究工作推进了辑佚学的发展,并为保存利用古籍、传承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是同学们喜爱的宋词,前几次教学我都是采用讲授法,一句一句分析给学生听,教学效果并不好.这次我打算换一种教学思路,让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0.
秋雨暗千家     
雨,将千门万户的日子局限在更狭小的空间.独自捧起一本<唐宋词>,对着窗外的潇潇雨天,我仍一个人,面对平常的日子,不时的阴郁,总有的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