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余秋雨的《行者无疆》,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引起了我内心的强烈震撼。 这个小故事发生在斯图加特市——欧洲的一个小城市。 有一天,余秋雨和一位德国的学者在斯图加特的一个路口等红灯,顺便说一下,在这人口稀少、交通冷清的城市,极目左右都没有车辆的影  相似文献   

2.
说起闯红灯,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某男青年出国留学期间,交了一个外国的女朋友。两人情投意合,相亲相爱。有一次,男青年与女朋友外出逛街,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恰巧遇上了红灯。他左看右看,发现没有一辆车来往。于是闯过红灯直接往前走。走了几步以后,发现女朋友没有跟过来,于是就对她说:“走啊,现在没有车经过啊!”女朋友很不高兴,等到绿灯亮了才走过去。  相似文献   

3.
陶继新 《师道》2011,(7):19-20
.有一天晚上,我在济南大街上行走,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看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推着一辆自行车不顾红灯亮着,不慌不忙地走去。一个警察大呼一声:“你给我停下!没看见红灯吗?”没想到这个女子把车子一横,回过来大吼一声:“吵什么,吵什么?一点文化也没有!”警察当时就愣在那里,  相似文献   

4.
学者余秋雨在央视青年歌手大赛上担任文化素质评委时,被观众现场指出念错别字之后,余秋雨和比赛事文化考题的出题者陈斌做客新浪聊天。余秋雨表示自己在“仁者乐山”的“乐”字上,发音没有错误。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先生在中央电视台上对那些参加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的后进作文化素质点评时,众目睽暌之下,被观众现场指出念错别字。事后,余秋雨先生和此赛事文化考题的出题者陈斌做客新浪聊天,表示自己在“仁者乐山”的“乐”字上,发音没有错误。“一种是书面语言,一种是口头语言”,他认为汉字简化不仅要简化字体,还要简化异体字和异读字。余秋雨先生对此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6.
晨思     
清晨,一片寂静,马路上偶尔有几辆汽车飞驰而过,打破这份宁静。一位年轻的父亲,手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漫步在马路上。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个岗亭前,红灯正醒目地亮着。由于时间早,交通警察还没有上班。父亲见周围没有车,拉着小女孩快步向前走。“爸爸,我们老师说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现在是红灯,等绿灯亮了我们才能过马路。”小女孩极其认真地说,不愿随父亲走。  相似文献   

7.
读书札记     
(一)千年的泪痕——读余秋雨《十万进士》 这是一种没有结论的回顾.没有终点的叙述。一个漩涡淘尽几代文人儒雅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散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秋雨散研究大体可分三个阶段:肯定性评价阶段,否定性评价阶段,“余秋雨现象批判”阶段。对其肯定性评价有誉之上天之嫌,对其否定性评价有按之入地之弊,而在余秋雨现象批判阶段则纠缠更多的是意气之争。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批评家们共同努力下,定会对余秋雨散思想价值与美学价值有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给其人其一个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我回了一趟南京老家,临走的时候打车去机场。出城的时候有点堵车,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眼看就要亮红灯了,我们前面的一辆车不但不加速,反而停了下来。过了两秒红灯才亮,这样我们就多等了一个红灯,耽误了大概二十秒。我注意到前面这辆车是崭新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碎片     
很牛很特别:在盘点2000~2008年语录中感受历史的变迁2000年 余秋雨已经创造性地开拓了一个个人主义的经济学流派——“余秋雨经济学”。就是余秋雨骂人以及遭遇人骂,出书以及被盗版,作秀以及反作秀,出游以及反出游等等所创造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一栋两层的楼房,被认为“最能代表余氏家族荣耀”,2008年9月,著名学者余秋雨位于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经有关部门上报申请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余秋雨先生在其《老屋窗口)一文中回忆,这座老宅是他的祖父或者曾祖父时盖的,后几易莫主,最后由余秋雨重新买下并转赠当地政府,此后,桥头镇文化站便承担起保护老宅的责任。据该镇文化站站长透露,在还未搬到上海前,余秋雨一家就住在这栋两层的楼房里,其中楼下前间是余妈妈带他看书的地方,楼上是余秋雨父母卧室,还有余秋雨书房。  相似文献   

12.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天上下着细雪,方圆200平方米内没有人。一位德国人凯里驾车驶入十字路口,他抱着侥幸心理闯了红灯。结果被一个晚上睡不着的老太太出来看到了。没隔几天,他保险公司电话就到了。  相似文献   

13.
红灯绿灯     
红灯来T,绿灯走了,红灯下班,绿灯上班。住在一栋小楼,没有时间见面。红灯绿灯@少白 ~~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文化散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的当代散文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其标志是这时期拥现出一批优秀的散文家,而余秋雨则是其中的位使者。这位写出了《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专著的著名学者,近期又连续推出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三本散文集。在当代多元的散文格局中,余秋雨的散文因其鲜明的个性而格外引人注目。他以其深厚的文化积累,以其热切的文化关怀和独特的文化况味;以其高标远举、厚重深邃的审美品格,在散文创作的领域中开拓了一方卓尔不群的新天地。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显示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成熟,…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繁华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每次红灯时间为60秒,司机们常因缺乏耐心闯红灯而造成交通事故。交警部门经过调查,将这个路口的信号灯重新进行设置,这里的交通事故开始大幅下降。令人惊奇的是,信号灯红灯的时间长度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是将原来的60秒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陶继新 《师道》2011,(Z1):19-20
有一天晚上,我在济南大街上行走,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看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推着一辆自行车不顾红灯亮着,不慌不忙地走去。一个警察大呼一声:"你给我停下!没看见红灯吗?"没想到这个女子把车子一横,回过来大吼一声:"吵什么,吵什么?一点文化也没有!"警察当时就愣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也许,他认为自己刚才的声音高了一些,是真有点没有文化的表现了。其实,到底谁没文化?真是让人无语!  相似文献   

17.
一直深深觉得,在学术的渊源上,余秋雨与郭沫若有着一种深浓的关系。余秋雨在评价艺术作品时,经常强调这样一个词:“永恒”。就是说:真正的艺术作品,不应只是那种就事论事的具体之作。而应在表达具体人事时,透射出一股具有永恒性的人类之光。这个观点恰恰便是郭沫若当年所一再强调的“形而上”。就是说作家在描写“形”的时候,一定要将那种从古至今至未来至永远的“形而上”的意蕴表达出来.——余秋雨进行艺术评论时,采取的是一种“全方位包抄法”。评论一个剧本,决非就剧本谈剧本,而是跳到剧本的外围,站到小说的角度诗的角度散…  相似文献   

18.
徐强 《现代语文》2007,(9):37-38
从对余秋雨散文褒贬不一的评价入手,结合余秋雨的生活和学术背景,我们往往能够在他的文化散文中发现隐藏不住的文化动机一一对“健全人格”的追寻。找到并肯定这个文化动机,是我们认识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现象,余秋雨的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众多人的关注。本试图通过对余秋雨化散叙述模式的详细分析,来探讨他成功和失败、引起多人赞叹也引来不少人诟病的原因。余秋雨通过对中国古老的传统叙述方式-圆形叙述的借用、对大词和圣词的借用,成功地打动了读和征服了一个需要浪漫主义的阅读时代,从而在一个市场化的年代里,建立了他“散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余秋雨是九十年代文坛上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文化涵量大、涉及面广、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的意蕴,堪称文化散文。本论文就是从人生意识、文化人格、人类归宿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余秋雨散文对文化的观照问题。进而阐述了余秋雨正是在文化与文学的交融中,努力实现着一个文学家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