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精深的研究张先生常常以“杂”自居,他说:“自己得益于此,视野不狭隘;也受损于此,杂而不精,所专不深。”其实,“他说的前半是事实,后半是谦逊。”“他是‘杂’而且‘专’的。”也就是说,他的治学不仅“杂”——广博:而且“专”——精深。其精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唯物辩证法像一条红线贯穿在他研究的各个领域、贯穿于他学术研究的始终。社会上已有文章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这里只就几个重要之点作些补充说明。 1.实事求是,辩证地分析、评价汉字。长期以来,在如何评价汉字的问题上存在两种观  相似文献   

2.
以上从四个方面谈了张志公先生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学术研究,现在谈谈“精深”的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搞通俗化。众所周知,张志公先生在语言学、语文教育等方面是个专家,但他从不摆专家面孔,不以专家自居。在给我们讲课时,他经常背诵叔本华那句名言:“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把一个普通的道理讲得让大家不懂更容易的事,再没有比把一个深刻的道理讲得让很多人都懂更难的事。”这是在告诫我们,同时也是在提醒他自己。沿着这条路走的结果,一方面,研究的内容注意通俗、实用,带普遍性和指导性;另一方面,论述的方式注意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不故弄玄虚。张志公先生是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他常常开玩  相似文献   

3.
我们读书,既要读的面广一些,吸收广博的知识,又要读得精一些,向精深方面发展。古人说:“于书无所不读”。这是一句兑不了现的空话,因为世界上书籍浩如烟海,怎么读得了!但是,这句话说明,广泛地阅读的主张,自古就有人提倡的。今天,我们正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涉  相似文献   

4.
乔治·波利亚(1887~1985),出生于匈牙利。23岁时,他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大学读书,25岁回到匈牙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在格丁根大学、  相似文献   

5.
去年7月,在旅顺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我聆听到张志公先生的录音讲话,尤其他那强调“学以致用”的思想,进一步深深地教育了我。在这次讲话中,志公先生充分肯定了这些年来语文教学的进步,他说:“不能讳言,这些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相当的进步,相当大的提高。”但是,他又尖锐地指出:“花多少年时间,多少课时,花样不少,左分析,右分析,做大作文,小作文,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等,结果要写,写不上来。要说,说不上来。不是人人如此,但  相似文献   

6.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五月二十四日,接到“张志公治丧委员会”寄来的“讣告”,不禁为之一惊,我为失去恩师,为我国浯文教育界失去学术泰斗,深感无比悲痛。我是无名后学,这些年来,竞受到志公先生如此器重、奖掖、鼓励;感激追念,不能自已。 奖掖后学 我教中学语文,教高校现代汉语、语文教学法、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三十余年,一直私淑志公先生。特别是任教“语文教学研究方法学”这门继续教育课程时,始感研究方法著作不多,而谈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尤其少,后在学习中发现,志公先生著作中讲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最多,也最深刻,最为切要。为应教学之需,便系统整理他的方法论思想,并撰写《试论张志公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历史主义原则》一文,发表于1989年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首篇,得到志公先生的青睐和器重。此年九月,他在住院期间给我写信说:”文中有的地  相似文献   

8.
一、治学型学习概述中小学生能够治学吗?我们的答案是,他们不能独立地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治学,但是他们能够进行治学型学习。(一)治学型学习的定义治学型学习是指学习者带着对某一领域的浓厚兴趣,主动地在该领域查寻、收集资料(包括通过自己的实验和调查所积累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加工、处理,尝试建构新理论,从而掌握该领域的丰富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张志公先生关于传统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分析,总结和提炼了传统教学中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并与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整合,以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走上学术道路。由甲骨"文武丁卜辞"的争论进入甲骨学研究领域,在甲骨文的分类和断代方面,首次提出同一王世不见得只有一类卜辞,同一类卜辞也不见得属于一个王世;首创殷墟甲骨非王卜辞说;根据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史料,创始用地理排谱的方法研究殷商历史地理。首次鉴定出西周甲骨文。首次提出战国文字五系说,对战国各种文字作综合研究,促使战国文字研究学科形成。首次推测洛达庙类型文化属于夏代。跟随侯外庐先生从事思想史研究。揭开明末清初大学者方以智遭迫害而死的隐秘真相。60多年过去了,李先生当时提出的这些学术观点至今仍被学界沿用,并日趋完善;他推测二里头属于夏文化等学术观点得到了考古发现的进一步验证。虎年春节前一个晴朗的下午,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宫长为研究员的陪同下,拜访了史学大师李学勤先生。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泽文博士和助理研究员任会斌博士撰写了两篇专题论文,与访谈一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张志公先生对作文教学的贡献孙移山张志公先生离开我们一周年了。缅怀张先生,我总忘不了他在作文教学方面给我们的教诲。记得那是1951年,我刚刚升入初中。一天,在阅览室里我看到一本创刊不久的《语文学习》杂志,上面有一篇连载文章,题目叫《写作杂谈》,署名“纪...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朱寰先生在世界古代史、俄国史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在世界史教学和学生培养方面,先生亦颇有建树。在治学方面,先生讲求严谨的治学态度,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相互结合,在广博的基础上力求精专;在精专指导下,务求广博。在教学方面,先生重视言教身教不能割裂且身教重于言教,提出了明确目标,因材施教以及以爱从教,推己及人,先生以"三为"之道——为人、为师、为学的理念贯穿整个执教生涯。  相似文献   

13.
围绕“专、通、坚、虚” ,以《中国通史简编》为例 ,浅谈范老的治学 ,以在范老身边学习和工作多年的亲身感受 ,缅怀范老的教导 ,介绍范老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4.
张志公先生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汉语语法,4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撰写了多部语法著作,两次主持制订教学语法体系,发表大量论文探讨语法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一语法著作《汉语语法常识》张志公先生1952年1月开始在《语文学习》月刊上分章连载“汉语语法常...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中国文学史学者、中古文学研究专家曹道衡先生是一位享誉学界的德高望重、富有建树学者,无论在治学为文或为人的态度品格作风上,均是一位道德文章兼备的足可称道的“醇儒”。  相似文献   

16.
丁声树先生是我国名语言学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组主任、词典室主任,《中国语》杂志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二任主编。本作在丁声树先生的指导下工作、学习20余年,本是作对丁声树先生的治学与做人的回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丁声树先生的述情况及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二、丁声树先生的无形论及其在学术上的贡献;三、丁声树先生作为一代学术大师未能写出更多论的原因;四、丁声树先生的治学之道;五、丁声树先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一些情况,包括对祖国、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对老师的尊敬、对学生在学术上的培养和在生活上的关怀、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批评、在革时期对极左路线的无言反抗,以及丁声树先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的治学精神可概括为:实事求是、敢于怀疑、认真严谨、踏踏实实。他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总结、学习和提倡。  相似文献   

18.
二月二十九日,我在参考室读北宋僧文莹的一本史料笔记《湘山野录》。这本书是解放前上海有正书局印行的,版本倒也平常。但见书中的错字被一一加圈,并在书页的天头作了改正。是那一位读者这样用功呢?读至末页,不意发现一行用毛笔写的小字:  相似文献   

19.
黄永年先生是当代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学家,总结他的治学路径,能为后学提供典范,进而振颓风、纠偏差.黄先生的治学三昧,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点:求真务实、当仁不让的学术品格;极致境界的学术追求;渊博的知识依托;严谨精湛的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孙敬修先生(1900-1990)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开创了一条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独特道路。他讲故事的艺术达到了前无古人、至今尚无来者的地步。凡是三十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孙敬修的名字。他将全部身心奉献给了儿童事业。他的名言是:爱儿童就是爱祖国,因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今年欣逢孙敬修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发表本文表达我们对孙先生的敬意和深切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