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耗时低效,其原因很多,但从课堂教学来看,普遍的、大量存在的现象就是“满堂问”。提问零碎、简单、空泛、重复,从课始问到课末。对当今这样的教学,小学语文研究专家朱作仁先生曾尖锐指出:“势必造成课堂教学‘三少’的格局:学生读少、写少、思少。”他呼吁:“要把重复的提问压到最低限度!节约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讲读课上,普遍存在“满堂问”的弊病。有的同志形象地把这种课叫做“十万个为什么”,“提问一大串,板书一大片”,是师生“高速对话竞赛”。如何克服“潢堂问”的弊病,提高讲读课的效率呢?一、要改变问的角度《珍贵的教科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他(指导员)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笔者曾看到两位教师对这一段的两种不同的讲读方法。第一种教法是:教师先引导学生反复练读这段  相似文献   

3.
审视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满堂灌”在实践中虽还有一定的“市场”,但认识上已遭到了口诛笔伐,许多教师正自觉或不自觉地摒弃这种模式,但随之而来的“满堂问”,即使在教学改革推进得较好的小瞠课堂亦不鲜见。  相似文献   

4.
当老师的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心态或经历:在课堂上总怕耽误了学生,便用尽自己的全力大讲特讲,可以说是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常常是从上课讲到下课还是意犹未尽。但是学生往往并不买你的账,依然我行我素、东张西望、调皮捣蛋。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自己犯了一个的错误,即“满堂灌”,没有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老师自己唱了“独角戏”。明白了原因,我开始大胆尝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们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在课堂上,我注重采取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们“以能够提问题为荣,以善于提问题为荣,以敢于提问题为荣”。这样,学生们在…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以来,"满堂灌"被大家摒弃之后,随着对对话教学的提倡,不知不觉中,又出现了"满堂问"的现象。事实上",满堂问"之所以依然大量存在,说明大家针对"满堂问"仅仅是指责有余,所给出的方法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暑假里,我集中看了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进行了"问"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参加实验的教师都意识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都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尤其应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习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却看到这样两种现象:现象之一——满堂问。其表现是学生在课堂完全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提出了许多问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管理)2000年第3期《教学生“会问”》一文提出:“教师‘满堂灌’自然不好,而‘满堂问’也未必可取。”对此,笔者深有同感。从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不少“满堂问”的现象,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本文拟就“满堂问”现象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实施新课改以来",满堂灌"少了",满堂问"多了。不少老师对后者持不同看法。那么",满堂问"到底好不好呢?有一段时间,我听了一些青年教师的课。在集中交流时,我指出他们存在的共同问题是"问得太多"。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说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只能从表面现象去说一些皮毛的话,并不能给出良方。那么,为什么大家对"满堂问"进行指责,而"满堂问"依然大量存在呢?  相似文献   

9.
陈珣 《中学文科》2006,(12):80-80
陈旧的“满堂灌”式的教学现象已很少见,然而,教学中又出现了“满堂问”式的教学弊端。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是一方强行灌输,另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语文教师能否从“满堂问”中解脱出来,已成为当前我们课改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老师的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心态(或经历):在课堂上总怕耽误了学生,便用尽自己的全力大讲特讲,可以说是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常常是从上课讲到下课还是意犹未尽,但是学生往往并不买你的账,依然我行我素、东张西望、调皮捣蛋。现在想来,那可是真正的“满堂灌”啊。无论自己怎样卖命,学生各方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采取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们“以能够提问题为荣,以善于提问题为荣,以敢于提问题为荣”。这样,学生们在课堂上逐渐形成了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于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我们班的学生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他们争相提出各种疑难的问题.然后由我来解答。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采取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们“以能够提问题为荣,以善于提问题为荣,以敢于提问题为荣”。这样,学生们在课堂上逐渐形成了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我们班的学生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他们争相提出各种疑惑或疑难的问题,然后由我来解答。当然,在很多的时候,学生们所提出问题都能把我这个老师给难倒,但我不气不恼不烦不躁,耐心地和学生们共同研究解答问题,尽自己最大所能来满足爱提问题学生的要求。我想,正是在学生们的这种“满堂问”中,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能力的不足和学生们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采取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们“以能够提问题为荣,以善于提问题为荣,以敢于提问题为荣”。这样,学生们在课堂上逐渐形成了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于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我们班的学生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他们争相提出各种疑难的问题,然后由我来解答。当然,在很多时候,学生们所提的问题都能把我这个老师问倒,但我不气不恼、不烦不躁,耐心地和他们共同研究解答问题,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满足学生的要求。我想,正是在学生们的这“种满堂问”中,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知识的贫乏、能力的不足和学生们的可爱之处。我开始频繁地和学生们…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教育科学》2003,(2):39-39
目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如何?多的是老师的“讲”,少的是学生的“学”;多的是老师一厢情愿的“问”,少的是学生积极主动的“问”。这两种情形,用行话来说,叫做“满堂灌”和“满堂问”。 “满堂灌”与教学效果“少慢差费”之间的关系,人们早有共识。而关于“满堂问”,目前虽然也有人加以声讨,但也认为总不至于比“满堂  相似文献   

15.
当老师的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心态(或经历):在课堂上总怕耽误了学生,便用尽自己的全力大讲特讲,可以说是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常常是从上课讲到下课还是意犹未尽,但是学生往往并不买你的账,依然我行我素、东张西望、调皮捣蛋,现在想来,那可是真正的“满堂灌”啊。无论自己怎样卖命,学生各方面进步却不大。耐心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没  相似文献   

16.
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满堂问”的界定和价值判断在对“满堂问”作价值判断之前,首先作以界定.课堂教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那么,“满堂问”到底是“满堂问题”还是“满堂提问”呢?笔者认为,“满堂灌”中的“灌”是动词,即“注入”.与“满堂灌”相对应,“满堂问”中的“问”作为动词,应理解为“提问”,因此,“满堂问”即“满堂提问”.界定“满堂问”之后,我们再作价值判断就不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7.
1满堂问的界定和价值判断在对满堂问作价值判断之前,首先作以界定.课堂教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那么,满堂问到底是满堂问题还是满堂提问呢?笔者认为,满堂灌中的灌是动  相似文献   

18.
19.
在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幼儿或主角,或配角,或领导,或被领导,扮演各不相同的角色。我们知道,这些不仅是正常的交往,而且也是儿童达到健康心理的需要。但是,往往有些孩子由于性格、气质、智力水平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已经习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固定的“角色从属”倾向,他们总是以配角和“下级”的身份出现在与伙伴的交往中,是伙伴们心目中一致共认的“窝囊废”和“受气包”。具有“角色从属”倾向的孩子往往伴随着深刻的自卑心理,这种不良心理导致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胆怯懦弱、自甘落后,而长期的屈从又使自卑心理愈陷愈深,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地中小学教师,除了钻研教学大纲,提高专业水平以外,还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如有些教师,废除了“注入式”的教学,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这样就把单纯的讲授,变为师生的共同活动。这不但纠正了“满堂灌”的现象,而且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某些教师不善于运用启发式的谈话法,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一系列关键性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也有一些教师,在采用问答式的谈话法上,存在提问质量不高的现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