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两重性,使重农抑商成为中西封建国家的共性。封建国家对待商品经济一般是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态度,但侧重于重农抑或是重商还取决于与之相联系的具体背景。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王权过早强大,来自商业和外贸的财政收入有限,故政治考虑优先,重农抑商成为传统国策;封建领主制下的西欧,王权软弱、分裂割据成为社会常态,富有的商人及其贸易的收入遂成为王权加强的重要依靠,而商人和市民也有赖于王权的加强以发展商品经济,因此由农本而重商成为王权和市民的基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两重性,使重农抑商成为中西封建国家的共性。封建国家对待商品经济一般是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态度,但侧重于重农抑或是重商还取决于与之相联系的具体背景。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王权过早强大,来自商业和外贸的财政收入有限,故政治考虑优先,重农抑商成为传统国策;封建领主制下的西欧,王权软弱、分裂割据成为社会常态,富有的商人及其贸易的收入遂成为王权加强的重要依靠,而商人和市民也有赖于王权的加强以发展商品经济,因此由农本而重商成为王权和市民的基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廖建林 《红领巾》2005,(1):24-28,38
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两重性,使重农抑商成为中西封建国家的共性.封建国家对待商品经济一般是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态度,但侧重于重农抑或是重商还取决于与之相联系的具体背景.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王权过早强大,来自商业和外贸的财政收入有限,故政治考虑优先,重农抑商成为传统国策;封建领主制下的西欧,王权软弱、分裂割据成为社会常态,富有的商人及其贸易的收入遂成为王权加强的重要依靠,而商人和市民也有赖于王权的加强以发展商品经济,因此由农本而重商成为王权和市民的基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本文先简略钩沉“贱商”,“抑商”的历史由来,然后以“三言二拍”的大量内容为基础,多侧面地论述其对传统旧观念的冲击。从而形象地反映了明代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重商意识大为加强,使社会经济和人们的价值观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桑弘羊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理财家。他在任大农令期间,针对当时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予以批驳,大力提倡把商品经济作为封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商理论,其商业管理思想及其实践活动,为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权的稳定和国内的强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研究桑弘羊的商业管理思想,迄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农抑商制度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中国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流水平,然而却在二百年间迅速落伍与其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重农抑商制度的深刻分析,指出该制度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垄断经济利益,“抑商”的结果并没有起到“重农”的作用,反而成为中国农业落后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以至于在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形成了一股重商思潮,商人地位有较大提高.以此为背景,出现了士人向商人阶层的渗透与商人向士绅阶层的攀缘,本文即阐述和分析了士商渗透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8.
出现在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奠基时期、西汉中叶的盐铁会议,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会两派在经济政策、经济理论领域里诸多歧义的焦点为如何对待自由商品经济。以重商见长的御史大夫派的干涉主义与以重农抑商著称的贤良文学派的放任主义之争,为何出现各自思想、思维起点与政策、方针结局的悖逆以及对立的双方发生交叉和错位的现象?笔者认为,作为抑商思想、干涉政策的否定者——理论上的私人工商业者代表,被排拒门外,是这场论战的缺憾。究其原因:商人资本在以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的国民经济结构中,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成份,因此在政治上无法代表自己。而桑弘羊等人主张的、并为后世专制统治者所效行的国家商业资本政策旨在遏抑、扭曲和规范商人资本,使之变成经济统制的帮手。商人资本丧失正当、合理的经济职能,导致商品经济的不健康状态,从而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9.
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一项重要国策,也是目前史学界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讨论,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探寻,都无不涉及抑商政策。作为封建政府的抑商政策,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对于它的产生原因,最为流行的观点是:“重农”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商业的发展会侵蚀和破坏小农经济,商品经济中保留有大量的奴隶制势力;因此,对商业采取抑制政策,就是打击奴隶制残余势力,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恢复重农的传统,最后实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觉得不那么令人信服,因此,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和初期实践作一番新探  相似文献   

10.
“周革殷命”的经济实质,是用“抑商”文化取代“重商”文化。由关中人周公奠基的“周公型模”,作为“抑商”体制的具体化,是一个含纳了哲学、伦理、民本理念、礼治和无逸精神等等的完整体系,也与古希腊的市场经济文化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的重农抑商在变法前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暴露"敛财"的本质,导致变法失去民心而最终失败。"抑商"主要是抑制富商大贾任意剥削、兼并农民,将商业资本的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是国家适当干预经济的表现。王安石的重农抑商带有明显的北宋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是一个急剧变动的年代。经济思潮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洋务运动以前从重农抑商思潮向重商思潮演化,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从重商思潮到振兴实业思潮演化。这两个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对于先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同和皈依。  相似文献   

13.
浅谈西汉前期的重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成满 《承德师专学报》2004,24(3):64-66,109
长期以来,史学界多数人认为西汉前期统治者为了恢复农业经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在这一时期,统治者确实采取一些措施抑制私营商业的发展.但很少有人关注另外一个方面,即西汉前期也有许多措施是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笔者就西汉前期重商政策的原因、具体措施和结果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和《史记·平准书》中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经济思想。其中心就是一反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了具有卓越历史见识的朴素的商品经济思想,这种思想的中心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善因论"、商品价格的自然调节论以及区域商品经济一体化的原理。研究和分析司马迁的商品经济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代“抑工商”国策与“重商”社会观念的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工商”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国策,这是由其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决定的。但是“重农抑工商”作为一种政策和作为一种思想是有区别的,重农不一定抑工商。本文以丰富的史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工商业作为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职能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它并没有因为封建统治者的“抑工商”国策而衰落,相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唐代,“重商”观念在学术界和民间日益增强,与“抑工商”国策形成对立。  相似文献   

16.
凡重商者,则国兴,民则富;凡抑商者,则国衰,民则穷。这是历史给出的定论。举目中国,因商面邦兴民富之地,今日当首推浙江。从“鸡毛换糖”的生意做起,凭着“一根扁担一张嘴,一条布袋一副腿”的执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导致了商人地位的低下。在唐以前,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是庸俗不堪的.往往是讽刺和抨击的对象。但在唐代小说中商人的形象和人们对“商”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其根源就在于唐中叶以后重商思潮的兴起和商人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元代,随着重商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儒家文化中心地位的偏移以及文人社会地位的下降,中原抑商、贱商的传统商业价值观念呈现出裂变的特点,人们不再简单地否定、批判商人、商业以及金钱,而是对其有了一份客观冷静的认识。作为时代之文学的元杂剧通过对商人、商业以及金钱不同以往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元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这一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国社会,工商作为末业历来受到压抑。这种情况至明代中期以后有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重商思潮弥漫到社会各阶层,经商治生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随着全民经商热潮的出现,士、商关系渐趋融洽。但是,对于江南地区全民经商、士人弃儒从商现象也不能评价过高,因为这种现象并非完全是商品经济推动的结果,而且经商只是手段,求仕仍是人们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20.
对外关系即对外贸易、对外开放问题,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如2 0 0 2年全国高考卷15~18题经济交往问题,2 0 0 3年春季高考卷中国对外开放观念问题(材料问答题)。历史上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和商业观念、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发展的程度和对外开放观念的变化,不仅如此,还影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可见加强对商业观念、经济思想专题内容的解析训练,对迎考备考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一、中国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西方盛行重商主义中国自封建社会确立以来特别是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仍然盛行,其主要原因,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