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很爱新闻写作,读了《新闻与写作》,给我启发很大。新闻基础知识讲座是我的朋友,他使我增长了很多新闻的写作知识。我虽有试试写一下的决心,但总鼓不起勇气来,也觉得工厂里没有什么好写的,总是提不起写稿的兴趣,认为平凡小事没有新闻价值,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新闻与写作》能否介绍一些怎样培养新闻敏感方面的书籍和有关提高新闻敏感方面的知识和办法。你们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2.
刊林漫步     
郭梅尼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怎样使人物通讯更有可读性呢? 郭梅尼说:“人物通讯写作要讲究细节、意境、语言、人物性格刻画等等,都对,但这仅仅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仅仅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读性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且首先是‘写什么’,仅仅看成‘怎么写’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你写的内容读者不关心,文采再好也没人看。如果你抓住了时代的‘兴奋点’,时代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强烈的反响,就有了可读性。我采写人物,首先考虑这个人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我感到,无论作为一个记者,还是通讯员,都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信息     
一位通讯员来信询问:怎样写好“信息新闻”?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我想,“信息新闻”如果是新闻家族的一员,它的兄弟之中必有“非信息新闻”。那么,没有信息的“新闻”是否也能叫做新闻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新闻,新闻和信息究竟是什么关系。书本上关于什么是信息的说法,不下数十种。从许多说法中可以看出,信息的含义是极为广泛的。不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信息。你听见雷鸣知道天要下雨;你看见亮红  相似文献   

4.
别把事业当商业编辑在判断一部来稿是否采用的时候,应该有多方面的考虑。除了书稿本身写得好不好以外,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这类题材风靡一时,内容虽则不大好,但出了可以赚大钱,要不要采用?一是这类题材很有意义或很有学术价值,但印量不会很大,出版了明摆着要赔钱,要不要采用?为着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老出版家邹韬奋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吧!  相似文献   

5.
承你来信问我书评的写作方法,我很高兴。尽管对于如何写好书评,确实说不出很好意见,只是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因此乐于跟你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触:一篇稿子的题目有了,材料也有了,但怎么也写不下去。如果要硬写,文章就会很生硬、不耐读。于是,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放一下。如果你的命题真是个好命题,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就再留心,观察思考,继续积累着这方面的信息,等资料储存到一定程度时,写作的灵感就会被再次激发起来。那时,你再拿起笔来写,就会顺当得多比硬写出来的质量也高得多。 写稿是这样,改稿,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学生时代,很相信自己的灵感,写文章一蹴而就,养成不爱改稿的习惯。后来知道写文章是要改的。但说来  相似文献   

7.
“人有百姓,文有百法”。言论写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步骤和方法。然而对于初学写作者,还要要懂得言论写作的一般的、常用的步骤和方法为好。一、言论写作的一般步骤当你捕捉到一个理想的言论题目,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之后,那就紧跟着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是写好一篇言论的重要环节。这里,首先介绍一下写言论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6,(6)
我是怎样当通讯干事的——新鲜而陌生的岗位90年8月3日,我告别了8年的讲台,有幸走进了县委宣传部。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老同志对我说:“小周啊,你现在是宣传干部了,要学会写稿子。”我听了心里很矛盾:写吧,不知道怎样把那些方块字和内容排列组合成新闻稿;不写...  相似文献   

9.
陈万卿同志: 《新闻战线》编辑部转来的信收到了,谢谢。你在信中说,你在《光明日报》上见到我写的通讯《一个农民养猪专家的故事》,后来在《青年文学》上见到我写的报告文学《路,该这样走》,最近又在《光明日报》上见到我写的通讯《岳安林——中国新农民的一个典型》,这三篇文章写的都是岳安林同志,似乎在他的身上有做不完的文章。你要我谈谈我是怎样进行来访和写作的。我认为,这个问题涉及怎样采写  相似文献   

10.
请武松亮相     
《市场》报的新闻要短,言论也要短,还要生动。三言五语的评论怎样写?谈一谈写《从武松喝酒谈起》这块“豆腐干”的体会。原文如下: 《水浒》中,武松进了景阳冈前的“三碗不过冈”酒店,喝得口滑,连声高叫:“拿酒来!”店家意劝他少喝,可武松这个打虎英雄,实在是个态度很不好的顾客。他又拍桌子又骂人,声言要“把你这鸟店子翻转  相似文献   

11.
散文的诗意     
我曾经写过一些散文特写,自己看着,总觉得不够味,事情本来很动人,但一到自己笔下,就失去了光采,写出来的文字,缺乏感人的力量。为什么呢?最近读了刘白羽同志的散文特写集“早晨的太阳”,悟出了一个道理:好的散文,往往诗意很浓。它通过平凡的和不平凡的事物的描绘,给了你一种崇高的思想和美妙的感情,使你读完了仍然觉得余味不绝。能引起你的激动和丰富的联想。而一些不够味的散文,则总是缺乏诗意,或者诗意很淡薄的。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说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2.
《古城喀什数千名维吾尔族妇女更新观念,揭开面纱走上街头经商》(刊1986年11月16日《新疆日报》一版),被评为自治区第二届报纸好新闻二等奖、全国第八届好新闻三等奖。《新疆新闻界》的编辑同志鼓励我总结一下自已的经验教训,现把采访经过和认识谈一下,请同志们指正。维吾尔族妇女经商这个线索,是我的一位同行朋友提供的。我一接触到这个题目,就感到它很新鲜,觉得值得一写。但是究竟怎样写,却又心中无数。为了弄清楚维吾尔族妇女经商的来龙去脉及其  相似文献   

13.
股市试笔     
有同志问:“你是怎样对证券市场的题材发生兴趣的?”我便以这条线索回顾梳理了一下思路,谈谈自己“股海”探秘的点滴体会。 我以前对证券股票知识一无所知,经常在大街上看到年轻人收购老百姓急于出手的国库券,但对具体情况并不了解。有一次和西安市人民银行的杨福平谈起这事,他告诉我这里名堂很多,像一个小小的行帮社会,促使我起了写证券黑市的念头。我觉得第一手材料最真实可信,便几次有意识地到  相似文献   

14.
小何同志: 你来信说,你对写批评报道很打怵,特别是揭露和批评了那些尚未被处理的案件,常常惹来许多麻烦,使自己很伤脑筋。这几年,我写批评报道也遇到过这种状况。不过,我觉得只要我们从主观上积极而又慎重地对待它,是能够把批评报道搞好的。这里,我就自己在采写批评报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其实是教训,我把它归纳为“六戒”,也就是在  相似文献   

15.
粱斌谈写作     
他说:“写东西,非有生活不行。你们要经常回老家住些日子.可别断了这根线儿,这是一辈子的生活基地。本村的人和事,一阍眼,就想象得出来。这段生活最重要了。光凭后来下下乡,体验一下就写,那还行吗?” 他接着又说:“古来的大作家,做状元的很少。因为一享受荣华富贵,脱离了人民生活,就写不好了。” 梁斌说:“要真正抓住生活写。你写你的;我写我的,不会形成一般化。写个人的感受,作品就有特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通讯员。平时,对搞正面性报道还觉得顺手,但不知为什么很害怕搞批评性报道。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风和群众的苦愁之处,这些问题冲击着我的心。可是,我把这类稿子写好后,当要发出的时候,内心感到很恐惧,终未投寄。写好的稿件没有寄  相似文献   

17.
一个记者或通讯员为广播电台写稿,首先要想到你是要写给人听。广播稿怎样写才能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摸准听众心理,知道他们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盼望知道什么,反感什么,写稿时才能有的放矢,写出来容易被人接受。就普遍而言,听众有些什么心理呢?这些心理对于通讯员和记者写稿有些什么相应要求呢?下面,分几点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对大寨的报道。其他报纸采用的是照片和通讯综合的方法,而经济日报则以特写的形式且题目就很吸引人即:《郭凤莲“卖”酒》。一下子就把读者牢牢地给抓住了!使你非把这篇文章读完不可。读后让你觉得人家记者写的很亲切、很活泼、很生动,感到记者不是在刻意写报道,而是在和读者聊天,而读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十四大后这五年里大寨的变化全知道了,确实令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19.
写下这个题目会引来一些人的非议:记者署笔名是记者的自由,更没有什么“讲究”的,笔名爱怎样署就怎样署,你何必瞎操心乱指责?笔者对此不以为然,而且认为此问题很有必要让记者同仁们引起重视。 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记者写新闻是不会特意用笔名的。但现在情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记者写新闻用笔名已习以为常了。这是因为以写社会新闻为主,尤其是写批评或揭露性报道的记者,为了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常隐去  相似文献   

20.
用现在的标准,华莱士很不专业南方周末:你在微博上贴出《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哪些问题让你非说不可?闾丘露薇:我看到很多关于柴静怎么做新闻记者、怎么采访的谈论,看到有那么多人认同这样的新闻操作理念,尤其认同的人很多是同行,还有更多是教新闻的,这让我觉得着急。《看见》这个栏目,官网上写的是一个专题栏目,柴静在官网上注明的身份是主持人。栏目关注人,我觉得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