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儒家修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立 《中学教育》2005,(7):59-60
一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道德“空场”所带来的化垃圾的恶性冲击,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错位。流行化中的一些世俗主义思想大行其道,一些青少年的价值观中充斥着“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的无聊与浅薄。追求随心所欲,不受拘束,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相似文献   

2.
谈儒家修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立 《山东教育》2005,(11):12-13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道德“空场”所带来的文化垃圾的恶性冲击,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错位。流行文化中的一些世俗主义思想大行其道,一些青少年的一些世俗主义思想大行其道,一些青少年的价值观中充斥着“玩的就是心跳”,  相似文献   

3.
自律是道德的本质属性。道德自律能够调整价值冲突,实践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和心理条件。青少年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正处于道德自律发展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期。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道德认知能力、道德情感能力、道德行为能力三个维度,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自律。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关键,以管理育人为基础,以协同育人为合力,从根本上引导他们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相似文献   

4.
对青少年进行“孝”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道德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孝者德之本”,就是说孝敬父母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在现代,“孝”教育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道德的前提和基础。进行“孝”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道德学习的难为与有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快速转型给青少年的道德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诚信”遭受危机,道德学习中的核心价值观难以确立;“非主流”文化中的不利因素滋生了学生不良的道德认同;“孤独感”不断蔓延,道德情感关怀机制萎缩。为使青少年的道德学习有效发生,试提出从“知识”转向“故事”,借助生命叙事引发道德移情;从“灌输”转向“对话”,通过价值判断发现道德生命的意义;从“大道理”转向“小细节”,关注生活境遇,提高道德敏感;从“感悟”转向“践行”,建构关心性体系,形成道德人格;从“受爱”转向“创爱”,在欣赏中展示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6.
各国在经历“价值中立”“价值虚无”的思潮后,均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面对价值观渐趋多元的现状,各国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若干共通的、普适性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当今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中专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把“仁义礼智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中,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道德缺失原因.“仁义礼智信”的内涵出发,论述如何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结合学生实际,融入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更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道德人格培养——网络时代学校德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启涛 《中国德育》2010,(5):24-25,51
在网络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思想更加活跃,主体性、选择性明显增长,但网络文化及价值观的差异也使青少年在思想道德上的困惑更为加剧。网络时代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道德人格,而主体性道德人格正是这样一种理想人格。它具有这样一些特征:自主判断、自主决定、自主行动,对于自己的选择自觉承担责任,具有德性创造能力。主体性道德人格需要主体性道德教育来塑造。  相似文献   

9.
道德判断能力一方面反映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受着个体道德价值观的制约。以德国道德教育心理学家林德的“道德判断测验(MJT)”为工具,通过对湖北和广东两个大省的实证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国现阶段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现状,同时从性别、年龄、居住地、政治面貌、学历、学习成绩、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着手,能够寻找出影响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因素。应该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综合作用,来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魏宁 《陕西教育》2007,(11):11-11,12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抓好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班主任,我们应通过一些基本的、普遍的、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如关心、诚实、责任感、自尊和尊重他人等等,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知“善”、爱“善”、行“善”,把学生培养成知识丰富、道德纯洁、体格完善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7,(7B):11-12
近年来各国在经历“价值中立”、“价值虚无”的思潮后,均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面对价值观渐趋多元化的现状,各国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若干共通的、普适性的“核心价值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张来春 《上海教育》2007,(4A):40-41
各国在经历“价值中立”“价值虚无”的思潮后,均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教育。面对价值观渐趋多元的现状,各国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若干共通的、普适性的“核心价值观”。[编按]  相似文献   

13.
从“恶搞文化”现象看娱乐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搞文化”这种网络次文化在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今天人类共同承认的文化,对青少年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和冲击。当“恶搞”由通俗一步步变为庸俗、低俗后。社会将形成是非混淆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审视“恶搞文化”的出现。需要我们持守娱乐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饭圈文化”也逐渐大众化,呈现出更强的粉丝参与性、更高的圈层壁垒、一致的情感认同等显著特点。“饭圈文化”在给青少年价值观带来榜样激励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如盲目崇拜是非不分、非理性消费以及引发网络暴力等消极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处于尚未稳定阶段。因此,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积极引导;网络平台要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学校教育要尊重发展,创新教学;父母要根据身心发展特点,引起重视;明星艺人要遵纪守法,承担责任。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引导“饭圈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按照“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要求,向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一、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从国际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传媒的广泛应用,我们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的更大压力,境外的文化市场、文化资源、文化阵地的争夺更加激烈,对青少年的争夺更为明显。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来看,也存在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经济消极方面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及社会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二是互联网及其他传媒中的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  相似文献   

16.
秦小娟 《文教资料》2013,(36):63-65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华民族的复兴既要有经济的腾飞,又要有道德文化的繁荣.当前由于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导致道德文化领域出现一些道德评价标准模糊、道德价值取向紊乱等道德建设“短腿”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从教育、法制等方面加强道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文化突飞猛进、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要求青少年具有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关注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锻炼和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道德意志是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核心部分,同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是紧密相联的。道德意志坚强的人,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排除万难,在任何情况下,坚决去做应该做的事,有所建树。即使失败了,也能在对待挫折的态度上,体现出道德行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思想教育,提…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让青少年在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道德失范的危机。从社会学角度检视,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危害较为严重。因此,学校应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帮助青少年树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道德,塑造青少年的网络人格,促进网络时代道德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进而使青少年在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何彦亭 《甘肃教育》2023,(21):19-22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文化土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是培育和践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切入点和突破口。本土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运用本土红色文化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立足于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利用庆阳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出了一系列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从而规范青少年的行为,提升道德素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家国情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的忽视和道德价值观的迷失导致青少年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学校德育重新关注道德的生命基础。庄子生死观的“齐生死”“保身、重生”“逍遥游”等观念,对学校德育改革有现实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