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我国女子跳高严重滑坡现象论述了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的重要性,进而明确了早期训练的任务,同时对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内脏功能、敏感期、支撑器官、体重和基本技术几个方面的早期训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少年女子跳高运动员早期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做好选材工作,挑选具有天赋条件和运动才能的儿童少年进行早期科学训练,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实验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跳高运动员选材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北京市跳高运动员的后备力量不足,大部分运动员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不大,但有部分骨龄超龄大于2岁;运动员的选材形态水平普遍较低;素质测试中的30 m跑成绩较好;专项成绩男、女14~15岁运动员成绩均不理想,与标准相差较大.为以后科学选材和科学的基础训练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我国跳高运动50年代至90年代发展历史,比较21世纪我国跣高运动的现状,我国跳高的运动训练正处于低谷时期,其原因是跳高运动训练没有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协调,研究表明:跳高运动理论研究缺乏,运动员选材方式不当,运动训练规律研究落后,运动员培养体制过时是阻碍我国跳高运动竞技水平提高原因,并提出新时期我国跳高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各省市田径队跳高教练员及2003~2004赛季全国男、女前20名跳高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训练经费、科学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因素是影响我国跳高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高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BMI及竞技成绩进行了统计、归纳、分析与研究,以期对我国跳高运动员的训练与选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早期选材的方式使运动训练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更快地培养出符合专项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要求的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寻求最佳选材途径和方法,此研究以专项运动员应具备特定气质为研究视角,以传统医易科学体质学说为依据,结合当今其它气质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运动员气质类型认定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对辽宁省射击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部分运动员进行了气质类型分析。结果显示,医易科学体质分类方法在运动员早期选材上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能科学地解释不同气质个体在生理机能、身体形态、心理特征、运动能力等方面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使早期选拔具有专项潜能的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成为可能。其中,研究中首次提出的“黄氏五分六项气质认定法”,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早期选材气质综合性认定的方法,此法不仅可以应用于运动类型和专项技能潜力及心理表现特点的认定上,对不同气质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原则上也可以通过医易科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别调整,说明医易科学体质学说在运动员早期选材和系统训练上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外有关短跑运动员选材方面的章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运用献资料法,从形态学指标、生物力学指标、生理学指标、训练过程中身体素质和某些指标的增长速度、心理特征、运动训练“模式”选材几个方面,对短跑运动员选材方法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科学选材和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培养,提高短跑运动员成材率,减少淘汰率。  相似文献   

8.
回顾激流回旋运动员的选材过程,分析激流回旋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方式,对运动员基本功,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剖析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应该注意的要素;探索激流回旋项目青少年运动员科学训练之路。  相似文献   

9.
全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于1985年10月11日至15日在郑州市举行,比赛期间我们访问了各省、市部分跳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并在比赛中对运动员进行了技术测定及观察。现就调查结果谈一点个人粗浅看法,为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一、重视选材,涌现出一批好苗子跳高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先后有郑凤荣、倪志钦、朱建华3人5次打破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跳高运动员成绩滑坡的问题,综合跳高运动专项能力构成以及相关的身体素质因素,对10名高校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成绩及身体素质检测,并借助选材学理论,依靠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的帮助,分析我国跳高专项运动能力的构成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跳高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会受到协调髋、膝和踝力量等因素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讨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动作的运动学特点,比较健将(n.6)与一级组(n.8)在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差异,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定量依据. 对身高、体重相配匹的健将和一级组成功完成的背越式跳高全过程进行三维录像拍摄,Simi Motion9. 01采集的运动学数据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并与成绩进行person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1 )助跑阶段:健将组倒3步、2步、1步重心合速度显著大于一级组(P<0. 05),倒1步后倾角显著小于一级组(P<0. 05);(2)起跳阶段:健将组内倾角变化幅度、起跳腿髋关节蹬伸幅度、重心变化幅度非常显著大于一级组(P<0. 01),起跳腿着地时相重心垂直速度、离地时相重心高度显著大于一级组(P<0. 05);(3)倒1-3步重心合速度、起跳蹬伸过程髋、踝关节角度、内倾角和重心高度变化幅度与成绩显著正相关;倒1步后倾角、起跳时相摆动腿角速度、起跳腿着地时相内倾角与成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中日两国运动员的形态、专项素质、技术以及训练方法,进行了比较.从形态上日本运动员的体重略重于中国运动员,而中国运动员的身高则略高于日本运动员.两国运动员在专项素质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日本运动员跑的动作比较合理,在跑动时,髋和膝积极向前,身体重心前移的幅度比较大.中国运动员在跳远的空中动作比较合理.在力量训练方面,日本运动员采用大量的跳跃练习,但对练习的速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运动员现有的力量练习方法还有待改进.此外,中国运动员还应对跑的基本动作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40年来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进行了深人调查,发现第一、二代运动员的跳高成绩随训练年限和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同时把最高成绩表现在最佳年龄阶段。而第三代运动员训练年限平均较短,退役年龄偏早,训练时间、手段与负荷比老一代运动员明显减少,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基本功不扎实,严重影响了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发现,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出成绩的趋势表现出双高峰现象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选手出成绩的规律相一致,符合人体生理发育规律和运动训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少年跳远运动员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的少年跳远运动员及其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对该年龄阶段的少年跳远运动员的训练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少年跳远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中外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三跳技术的生物力学指标与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三级跳远成绩的提高与单足跳的水平速度、单足跳的距离关系密切,结合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现状提出了一些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级跳远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运动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本文总结、归纳并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研究成果及现状。结果表明,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研究从整体上讲较为分散零碎,缺乏整体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这些研究多从微观入手,过多关注的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方面的分析,而对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训练负荷、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训练计划的研究少之甚少。研究对象与技术分析对象几乎全停留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我国运动员和国外优秀运动员,而对近十年国内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分析等很多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这几个方面有待于将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20年来国际田联公布的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年龄和比赛成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体重/身高指数、最好比赛成绩年龄、竞技年龄、竞技年限等参数,对于了解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的竞技特征,提高中国跳远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60名优秀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的调查,分析研究跳高特殊竞赛形式下,我国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变化的原因以及引起不同焦虑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性别差异、文化程度、运动水平、训练年限对跳高运动员竞赛焦虑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实施,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往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决定着竞争的成败。笔者利用参加全国重大比赛的机会,对参加比赛的各省市及高校的优秀跳高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关于比赛中紧张焦虑等内容的访谈,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带省专业队跳高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对当前我国跳高运动训练比赛中出现的紧张焦虑问题及应用心理技能应对等问题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个案研究对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采用的训练手段及效果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