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教材开发中教师实践社群为教师学习提供管道,有利于教师共享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材材开发中教师实践社群建设应遵循平等、开放等原则,建立社群档案库,培养成员归属感,保持社群活力,使社群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实践社群视角下,教师合作是特定社会性结构下教师进行意义协商的过程。本研究从社群形态、沟通规范以及实践定位三个维度诠释校本教研中教师合作过程。研究所见,教师合作处于结构化组织系统及制度下,按照自上而下模式运作。教师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等级制角色定位。校本教研定位于示范性教学模式的再生产,教师的自主性和专业判断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3.
群体知识观对传统的个人主义知识观进行了批判.群体知识观视域下的教师专业社群,关注整个教师专业社群的发展和教师群体实践培训.教师专业社群为教师教育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虚拟实践社群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践社群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下,主体、客体、共同体、工具、规则和分工共同构成了基于虚拟实践社群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系统。外在化、社会化、联合化和内在化是共享系统的四个关键过程。维持较高的社群参与度、创建积极的知识共享文化、制定和运用相关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促进基于虚拟实践社群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工作,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农村教师在我国教师队伍中占比较大。其专业化程度成为衡量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教学设计与实施及信息素养等能力,必须通过学习和培训来促进专业发展。实践证明,组建适合农村教师进行校内外学习、交流、协作和反思的“KFDX教师虚拟实践社群”,吸引农村教师参与社群并开展学习,有利于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虚拟实践社群构建之后,其持续发展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可以通过生成意见领袖、改善隐客现象、进行区域间协作以及建设在线和谐等维持策略促进其良性运作,推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教师实践社群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载体,有着传统学校教研组无法比拟的优势。教师实践社群为教师提供协同工作、交流和探讨的空间,促进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传递、共享、挖掘,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并快速增值,提高教师之间互助协作、资源分享和不断反思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专业学习社群在当下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成为促进教师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平台。文章主要阐释专业学习社群作为教师教育管理的实践途径,透过文献解析来厘清专业学习社群的概念,勾勒专业学习社群的主要特征,并论述专业学习社群与教师教育管理的关联,同时探讨专业学习社群的动态发展模式以作为提升教师教育管理的创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进行研究,需要从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的层面来加以推进。增强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的专业自信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师团体具有共同的专业目标、专业活动以及专业规范,理应成为一个专业社群,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专业社群中的一员。文章主要从教师专业社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教师教育中构建可靠、稳定而有效的教师专业社群文化生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希望以此来提升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学习研究领域的一个主要议题。历经三十余年的演进,建立和发展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以促进教师学习、提升学校效能已成为各主要国家教育政策与学校改革的共识。与之相应,研究者对不同情境中的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也已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探究,然而已有研究都未能系统检视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研究与实践所持的价值立场、求知兴趣与研究意图。借鉴哈贝马斯所界定的认知旨趣,我们归纳了已有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研究所遵循的三种研究范式(技术性、实践性与批判性研究范式)及其衍生的六种研究论述(重构论述、效能论述、社群论述、文化论述、批判论述与转变论述),总结了不同研究范式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所持的基本主张、研究重点与发展概况。基于本文所做的范式性分析,我们讨论了研究者应该如何看待三种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并展望了不同范式中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研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实践社群当之无愧地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有效组织新架构,这本质上源于知识的三个特性一动态性、情境性以及知识的社会属性大于个人属性。企业通过实践社群开展知识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一方面能够持续拥有和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为实践社群成员提供获取、交流和共享最前沿专业知识的永久场所与终生专业发展的动态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其具体过程与机制的描述分析尚不充分。丽江地区三所个案小学的田野调查揭示了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形成实践共同体进而实现群体专业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提供目标和领域、确定成员与边界和形成有效实践与互动来确立实践共同体的结构,通过赋予利他的意义与价值、营造学习的情境与过程以及内化身份认同与心理归属来提供实践共同体的意义元素;民族与乡土文化传统有利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维持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总结民族地区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模型,并提出制度保障与组织支持方面的建议。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建构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丽江经验对其他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以促进教师同事对话,共生共享优秀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凝聚群体智慧开展创造性教学,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优势,在教学现场以如火如荼之势展开。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当今社会,不仅对学生学习更好地适应现在生活、面对未来挑战提出了新要求,更对教师教学及其专业成长提出新挑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背景,在梳理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价值基础上,审视专业学习社群经营的可能困境,从而提出基于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增能机制,以期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更好地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形成有效的共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虚拟社群已成为教师网络教研和专业成长的新途径。针对"李克东难题"及其他教师虚拟社群实践问题,本研究从知识共享视角进行思考,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教师虚拟社群及其发展,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及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其中知识共享的特点及其过程,并据此构建了教师虚拟社群知识共享的过程模型,探讨了教师虚拟社群中知识共享的价值取向,指出社群成员的需求层级与知识共享价值取向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内部建立学习者社群,并将学校从科层组织转变为学习者社群,是近年来学校变革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学校办学实践中那些类似学习者社群建设的努力,剖析了其运作的行政主导的组织氛围.最后指出,建立真正的学习者社群有赖于转变学校成员的心智模式,同时应基于专业信任,重新厘清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实践社群作为激发创新的非正式自组织系统,可被视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培育与维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社群,需要注意识别潜在的实践社群、聚焦战略性学科领域主题、引导形成合理的组织边界、关心核心成员成长、发展信任与共享的组织文化,及保障实践社群所需的基本物质资源等。  相似文献   

17.
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应是一名学习者,教师彼此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目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已大大加强,然而大多却是流于形式并未达到真正专业沟通、心灵碰撞、共同进步的目的。文章在对互惠式教师学习社群内涵的阐述上,分析了互惠式教师学习社群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双赢"发展的作用,进而从加强教师认同感、校长参与社群建构、社群文化建设及激励机制建立的角度探讨了建构策略,以达到教师合作互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工业工程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的交叉学科,注重实践是工业工程课程的重要特征,而知识创新直接关系到工业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区别于传统的正式知识交流,基于非正式的实践社群知识交流,构建了"实践社群-知识创新-教学质量"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框架,具体从教师实践社群、学生实践社群和师生实践社群三个维度来研究实践社群,从知识扩散、知识重组和知识集聚三个视角分析知识创新,研究实践社群对工业工程课程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进而探索工业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作业属于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传统布置作业方式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时效性、灵活性等各种问题,因此校本作业应运而生,成为学科发展的良好实践。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应该怎样才能够开发校本作业呢?许多教师都意识到校本作业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开发和应用,但是效果不佳。因此,校本教材开发还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阐述了初中历史校本作业开发的意义,并对校本作业开发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启示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实践的创新:教师专业社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对教师教育关注的转向:由个体到群体。教师专业社群的特征有:尊重与信任的培养;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在组织学习中提升。对教师专业社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载体的研究,拓展了教师教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