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慧琴 《教师》2011,(19):63-63
当今.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各地的教改搞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好多新理念.都不约而同的指向了传统的教学“满堂灌”,大有将其彻底“消灭”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将于近日开始实行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由以往的“所有学科一张评价表”变为分科评价,将过去单一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片面评价,改为以学生课堂表现为中心的教与学双向评价模式,并且在新的评价标准里首次增加了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3.
4.
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少教师在改革"满堂灌"的实践中陷入了"满堂问"的误区。从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角度看,教师看重从"灌"到"问"的形式上的变化,看重问题形式上的量多及所谓新颖的发问方式,而忽视了去精心设计每一问题的内容,这是导致"满堂问""量多质低"的主要原因。为此,中学历史教师的提问必须实现从重形式到重内容的转变:教师的提问数量要少,提问方式要恰当;教师的提问质量要高。  相似文献   

5.
一、人人喊打的“满堂灌” 据介绍,新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以学生学习表现为主的指标首次列入了评价体系中,并占了评价指标一半以上的份额。课堂气氛指标包括课堂气氛宽松度和课堂气氛融洽度两部分。学生人格是否受到尊重,学生讨论、答问、质疑是否得到鼓励,学习进度是否张弛有度。师生交流是否平等都进了评价细则。教学评价方案共设定了14个可操作的评价要点。分为A、B、C、D四个评价等级对教师进行评价。据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说,新方案是配合新课程改革推出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6.
人人喊打的“满堂灌”新闻背景: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将于近日开始实行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由以往的“所有学科一张评价表”变为分科评价,将过去单一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片面评价,改为以学生课堂表现为中心的教与学双向评价模式,并且在新的评价标准里首次增加了课堂气氛、学科特点等评价项目。上课使用“满堂灌”方式授课的教师,还将被“亮黄牌”以示警告,“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将在北京市的中小学课堂上绝迹。据介绍,新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以学…  相似文献   

7.
不能否认,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确实焕发了蓬勃的生机,呈现了喜人的局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毋庸讳言,当前语文教改的推进进程并不顺畅,发展也极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误区1:许多教师仍旧独霸课堂,满堂灌。新课改强调师生角色的双重转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引入了愉快教学,但盲目过分地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和所谓"理想"的课堂,效果适得其反。如何避免走入愉快教学法的"误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做到,运用愉快教学法的同时更应避免"理想化"和"满堂闹"。  相似文献   

9.
当老师的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心态(或经历):在课堂上总怕耽误了学生,便用尽自己的全力大讲特讲,可以说是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常常是从上课讲到下课还是意犹未尽,但是学生往往并不买你的账,依然我行我素、东张西望、调皮捣蛋。现在想来,那可是真正的“满堂灌”啊。无论自己怎样卖命,学生各方  相似文献   

10.
侯宜强 《文教资料》2013,(25):48-49
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基本上延续传统教学中注重立意和表达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而忽视引导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学生的写作视野越来越窄,写作积极性不断受挫,作文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本文通过教学反思,期待引领学生关注生活,拓宽视野,去除雕饰,抒写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12.
戴烊烨 《考试周刊》2014,(45):144-144
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本文从创建良好环境,摆正师生角色,让学生敢问;创设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加强提问技巧训练,让学生会问;建立课外三级"问题口袋",让学生再问等方面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和"再问"的"问"的意识,让生物学习因"问"多些精彩。  相似文献   

13.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做到三点: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相信学生有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别怕影响考试成绩;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别担心驾驭不了课堂。帮助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教师要从三方面入手:提出预习建议,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分享思考过程,给学生思考方法的示范;适时、恰当、得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笔者观摩了一些具有课改精神的公开课:一节课设计了十几个问题,把对文本的解读变成问答的形式,问答结束,这一节课也讲完了,学生回答很热闹,由原来的“满塑灌”变成了“满堂问”,要么,一节课设计两个问题,如: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了本文层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解决,教师简单地点拨,“满堂灌”变成“满堂议”。  相似文献   

15.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做到三点: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相信学生有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别怕影响考试成绩;给学生提问的自由,别担心驾驭不了课堂。帮助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教师要从三方面入手:提出预习建议,帮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分享思考过程,给学生思考方法的示范;适时、恰当、得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从事专业的教育理论研究之前,笔者曾经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达十年之久,最初深陷"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后来受尝试教学理论的启示,在语文教学上做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番独特的经历,使得笔者对"满堂灌"的感悟和反思、对于人们认识这一教育现象,具有一定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创设情境,是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少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然而,画虎类犬,弄巧成拙,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者手忙脚乱,学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尴尬情形时有出现。对于上述“三乱”情形有没有好的矫治办法?笔者试图结合对以下几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创设情境,是当今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少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上花了很大的功夫。然而,画虎类犬,弄巧成拙,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者手忙脚乱,学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尴尬情形时有出现。对于上述“三乱”情形有没有好的矫治办法?笔者试图结合对以下几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尝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上出现了偏差.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入了“误区”。本人将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研究体会.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