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塘月色》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人的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这种思想和意图凝聚蓑作者对于人生与社会的关注、思考和探索,而这种探索一旦被转化为神妙的境界和精美的文字,就会具有形象的哲思之美,进而使其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这种哲思表达的经典之作,它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二是构建一个天人合一的意境;三是情理共生,极富哲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始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用色彩来营造意境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如:在教学《秋天多么美》…  相似文献   

3.
文章与审美     
对章进行审美,应从章的语言中品味美、从情感中把握美、从形象中分析美、从意境中领悟美、从结构中发现美、从而达到审美效果。审美能力是一种以感受和体验为基础,以情绪和情感为动力,以想象和幻想为主要方式的,直观的,而又不无理性制约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用精练、形象、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抒情言志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集中表现在作者对意境的审美创造上。何谓意境 ?意境是诗的艺术境界,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描绘的画面和塑造的形象的统一体,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意境是诗美的集中表现。正如王国维所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有境界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歌教学应突出意境教学,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揣摩、探寻、发掘意境,领略诗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作为审美对象,语文教材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集本的仓库,就其中包含极高审美价值的单篇而言,又往往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和谐统一体。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带着自己鲜活的感觉、情感、经验和认识等,进入语言所创造的美的世界,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能力、审美情感体验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心理素质和创造美的能力。一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状况看,语文美育已开始引起语文界的关注,但在理论研究上和教学实践中还远未形成明晰的共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6.
深层修辞是一种特殊变异的表达方式。人们情感活动中最使主体感受,最打动主体的环节,通过语言升华为深层修辞辞格。深层修辞反映了作者十分复杂的意识活动及审美过程,它离不开三个主要因素——想象、追忆、情感。深层修辞的独特功能表现为:(1)情式的统一美;(2)整体的意境美;(3)内在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7.
梁创荣 《小学语文》2024,(1):49-55+70
古诗词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声韵方面,古诗词具有顿挫的节奏与谐和的音调之美,应通过诵读来充分感受;古诗词往往营造情景交融的审美想象空间,需要借助想象深入领略意境之美;古诗词经常体现出作者美好的思想情感,需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体会。小学古诗词教学应采用适当途径,充分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诵读,感受声韵美;想象,领略意境美;知人,体会情感美。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欣赏中,审美体验在整个音乐审美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美情感是人对音乐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情感是音乐作品表现的主要内容,而想象是在此基础上不受音乐对象的严格限制,自由驰骋的感情共鸣.欣赏者在审美体验中移情于对象,又在联想和想象中将感情体验更加深化,所以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和想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从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音乐课的意境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育的最重要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电教媒体能够直观地表现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如人物形象、生活场景、自然风光、各种建筑、活动状态、艺术意境……有效地发掘审美对象的形象美、意境美、构图美、音乐美、思想美,对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形象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了众多的人  相似文献   

12.
审美知觉理论是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理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知觉包含呈现、再现和想象、思考三个阶段,它们是和审美对象的感性、再现对象和表现的世界相吻合。审美对象的显现首先是呈现于欣赏者的肉体,而想象则使审美对象的再现对象呈现出来,审美知觉中的思考是“依附性思考”,也是一种情感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法借重于汉字造型,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书法艺术美的表现特征,对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促进书法教育及创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书法作品的点画线条、结字形体、布局章法、节奏韵律、情趣意境等方面加以论述。一、点画线条美点画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主要手段,书法以简练的线条造型,表现各种情趣与意境。书法线条的美主要体现在线条本身的力度和情感上。书法的线条,外形不一,有笔画、书体、流派各种因素的差别,是一种有力度的线条。这种在传统书学中被称为“气…  相似文献   

14.
美鹿和沉船     
《新作文》2002,(Z3)
【构思】文章从美鹿与沉船之美的比较写起,提出美是多元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多元性正在于每个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人生经历。作者同时又阐述了美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自然,万物之美正在于“自然”。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美学修养和审美感悟力。美鹿和沉船,哪一个更能引起你心灵的美感呢?美鹿欢快而活泼,象征着青年人的活力和健康;沉船平静而自然,象征着老年人的风霜和智慧。一余秋雨所醉心的是秋风扫起,寒鸦飞过,百草凋敝,一派霜冷长河的景象;梵高所描绘的是灿烂的、热烈的、即使到了最后…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使学生认识美的本质、价值,正确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呢?一、创设意境,感知美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一心理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美育过程的起点。儿童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直接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古典诗词具有一系列独特的语言风格特征,而“名词优势”是其中较突出的一种。这种“名词优势”表现为数量优势和功能优势。在古典诗词中,名词具有一种意象的自足性,是形成汉语诗意的天然的语言质料,因而“名词优势”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既可强化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又可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散文的意境美,必须达到创造出主、客观交融互渗的鲜明艺术形象,而这个艺术形象又必须是浓郁真实的生活气氛与作家审美理想和生命激情的有机统一;在创造散文意境美的过程中,作家必须使自己的认识、感情、境界步步升华,开辟出一个在艺术想象中独创的艺术境界。充沛的革命激情,是当代作家创造散文意境美的灵魂;有意脱离现实生活和一味强调散文的求真意识,是当前在散文意境美创造上应该批判的两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8.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散文佳作。*它凭着作者特有的艺术情感和从容宛转的情思,借助于清新爽朗的笔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美妙脱俗的艺术天地──家居山上的一幢小屋。倘徉在这个美妙脱俗的艺术天地里,既可以得到一种舒心惬意的享受、美的启迪,同时还会感受到一种灵魂、一种精神力量和内在的哲学意蕴在心灵的一次巡礼。探求它的意境美,无疑有助于我们从纵深处去认识它的主旨内蕴。 文章的意境,实质上就是情与景的契合。它是读者的想象世界,又是独立存在的艺术空间。《我的空中楼阁》的意境美,美就美…  相似文献   

19.
有一只蛹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卓巧颖 《广西教育》2006,(7A):92-92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始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