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璋是一种古代社会重要的礼器,"璋"字源于"章",金文中"章"和"璋"通用,文例中分别有人名和玉器两种用法。"章"字有"音十为章"和"辛璧为章"两说。我们认为早期"章"字来源于章璧说;后由于礼乐制度的兴盛,"章"字被赋予了"音十"会意的"章节、规章"这一新义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区别字义,便给"章"字加注形符"玉",至此"璋"字便仅用于表示玉制礼器和人名,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2.
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金钗钗上缀芳菲,海棠花一枝。刚被蝴蝶绕人飞,拂下深深红蕊落,“污奴衣!”(《虞美人》) 敦煌曲子词是敦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中一些曲目的艺术魅力更是千古不衰!本词是敦煌曲子词中写美人词的名篇之一,它歌咏了美人折海棠花时的趣事。上片,描写了和枝折花的情景;下片,描写了“污奴衣”的经过。上片“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写海  相似文献   

3.
对敦煌遗书中的"花勾"、"队武舞"、"作语"、"戏剧与戏噱"等问题作出考析,可以得出如下一些学术观点:其一,"花勾"一词并不是花舞和勾队的意思,而是与表演舞台"勾栏"有关;其二,"队武舞"一词中的"武"字可能不是衍字,因为队武舞是隋唐两宋时期的实有之制;其三,"作语"这种表演形式就是"念致语",亦即宋代"乐语"的前身;其四,敦煌遗书出现过"戏剧"一词,它与"戏噱"一词本是同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4.
数万卷的敦煌写本,保存有丰富的人名资源,利用这些人名在不同写本中的重复出现,可以对一些敦煌写本进行断代.本文以具体例证对这一方法的具体使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鲍宗伟 《家教指南》2021,(2):124-130
敦煌文献中的大量人名,不但是敦煌历史人物研究的重要宝库,也是对敦煌写卷断代的重要依据.敦煌人名的形式极其复杂.写卷先后延续,有些人出现在敦煌文献的时间跨度长达60年,人物的称谓随着身份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写手的文化素养或者用字习惯不同,或异体俗字,或同音替代,或删简省略,同一人的名字往往有若干不同的变体.这些不同称谓与变体,使同一人的材料被分割得支离破碎,看似毫无关系.对同一人的不同称谓与人名变体的认同是推动敦煌人物与历史研究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讨论敦煌文献同一人名的异称,钩连考索同一名字的不同变体,共分四个部分:音近相代、人名简省、俗名与法名、人物代称等.  相似文献   

6.
“奴”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蕴涵。古人不仅用它来区分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而且用自己的主奴观念去建构本是平等的自然界。“奴”字也曾被人们寄寓过美好、爱昵的感情色彩,但从古至今,它还是以表达依附、顺从,被奴役、被鄙视等贬义为主。  相似文献   

7.
将《新华字典》中的二百三十一个姓氏人名条目进行了分类与研究,认为可以从姓氏人名用字的字音角度分为单音单义字、单音义项字、一音单义字、一音义项字四类,从字义角度分为专门姓氏用字、传承性人名用字、现代人名常用字、人名用异体字、历史性人名造字、其他人名用字六类。同时指出了《新华字典》姓氏人名条目中的体例不一、标注不全的问题,分析了姓氏人名用字易读错的原因,对个别姓氏的读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题和要求]伟大作家高尔基说:"只有爱笑的人.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生活中,笑是一种良好的健身运动,它能让我们的容貌变得更加美丽;笑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能让你获得更多的成功与快乐。请以"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20行);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不得使用文题中的材料;③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9.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以福建省建瓯市东游镇的将近4万镇民的人名为样本,对其人名命名行为的用字特征,作了穷尽性的田野调查.调查发现,人名用字的选择具有不约而同的趋同性,有些人名用字的使用频率太高,同时人名用字应注意低频字和生僻字问题,并且人名用字的频率和日常生活用字的频率不是简单重合的.由此,文中对命名者和语言学研究机构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太子"称号,所指既有于阗太子,也有曹氏太子。敦煌文书关于"太子"的记载中,部分有明确的"于阗太子"称号;部分我们根据文书中的人名、于阗"天子窟"、于阗使者、于阗僧人等信息,可以推断相关"太子"称号为于阗太子。受到于阗"太子"称号影响,归义军政权也称节度使的儿子为"太子"。敦煌文书中,曹元忠应该有三个儿子被称为"太子",曹延禄至少有两个儿子被称为"太子"。  相似文献   

11.
夏天琼 《林区教学》2009,(10):33-34
人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由于语言和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名各具特征。人名作为一种称谓符号,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异,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人名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中国人的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和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汉语人名发生了一些变化,折射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东晋译经《摩诃僧祇律》中的"VP不"疑问句涵盖正反问句和是非问句两大类型,其中"VP不"正反问句数量庞大,反映出它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征。部分"VP不"正反问句句末的"不"字开始虚化,转变为是非问句,体现为三种:一是表否定的句子;二是带表确认事实类语气副词的句子;三是由"是"字判断式构成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知道,"木"字一竖是没有钩的,因此大多数"木"字底的字"木"都不带钩,如"花朵"的"朵"就是这样。仔细看这"朵"下的"木",竖不带钩,左右两边分别是撇和捺,并和横笔和竖笔相交。但有的"木"字底就不一样了,不但竖带钩,那一长撇变成了短撇,一捺也变成了长点,而且和前两笔不相交,典型的就有与"朵"一字貌似的"杂"字。  相似文献   

14.
文字三胞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森"这样的上下结构且又是由同一个部首构成的类似金字塔形的字。它们有的是用于人名,有的是用于地名;有的是常用的,有的我们还很陌生。现将它们集中起来,在比较中来识一识这些"三胞胎"字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山东沂水春秋古墓新出铜盂"季"上字作"■",此形体金文首见,文中表人名用字。其构形情况学界至今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它当是"■"追加义符"總"而成的形声字,可分析为从總省,■省声。它的出现为确切认识其金文中常见形体■的意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生活有悲有喜,那似五味瓶般的生活,给我们的人生点亮一盏灯。当你扭亮它的时候,它会对你光芒四射;当你对生活信心十足时,它也绝不会对你失望。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的世界里有哪些精彩的生活故事呢?请以"我的精彩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相似文献   

17.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兴趣是良师益友,它牵引着你走进趣味盎然的生活。它指引着你,一步步去探索神奇美妙的世界。它引领着你去采摘甜蜜的成功果实。有了兴趣的牵引,生活就会更加愉悦、幸福。 请以“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人名与书名问题《敦煌研究》第25页“宫治照”(宫治昭)(1);第65、69页“陶毂”(陶榖);第98页“《吐鲁番出土文书》(二)”(“二”当作“贰”,《吐鲁番出土文书》有两种,一种是录文本,32开,编号一至十册;一种是图文本,8开,编号壹至肆册)。(二)引用文献的时间问题《敦煌研究》第20页“公元131年西秦灭亡  相似文献   

19.
人名本是专有名词,但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它在英语词汇中引起各种变化。本文主要谈两种:一是人名由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词类不变,词形不变,但改变了词义和功能;二是人名通过各种词形变化,派生新词。此外,还有一些人名既转变为普通名词,又改变了词类,这—种演变本文只简单谈谈。  相似文献   

20.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请以"这时,我想起了那句话:现在才是最美的!"为结尾,写一篇文章。要求:①600字以上;②写成记叙文;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