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有了一个新名称“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并被贯穿到四个学习领域之中.这种变化,要求教师在发展中求创新,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分析、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对教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因此,“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这节课,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质上是让教师站在一个新的维度——解决问题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应用于我国课堂教学之中.现代教学更为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大搞题海战术等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在这一基础上去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学-评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不仅要会教学,也要会评价学生的学和自己的教.评价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专业能力,而教师的评价素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客观,也要合乎一定的伦理规范.从实践来看,教师在学生评价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尊重学生的隐私权、自由表达权和平等对待权等权利,保护学生不受伤害,以...  相似文献   

4.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的课堂上,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并取得教育教学的较好效果.下面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为例,谈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要创设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探究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与"建构主义理论"是相通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  相似文献   

6.
论教学反思的本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内隐着一定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理念,其本质是教师对学生发展不断认识与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把握好两个基本维度,也就是既要从教学活动环节中揭示出学生发展观,又要从学生发展观中体现教学反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通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从表面上看是一个让小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而实际上却是一个让小学生形成思维品质的过程.因此,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生为中心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思想,当前一些大学英语教师需要领悟这一教学思想的深刻内涵.笔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创设,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对学生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出台,以全新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师所需承担的新的教学研究课题。教师的工作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传授、讲解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  相似文献   

10.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是分析问题能力,因此,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从"本体性"、"条件性"和"实践性"三个基本能力维度着手,即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积累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常常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就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教师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同步,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呢?1.以生为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新理念,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掌握教材知识的过程,更是  相似文献   

13.
探究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探究性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最后总结的教学方式,它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应用于我国课堂教学之中.现代教学更为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大搞题海战术等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由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在这一基础上去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诱思探究"是近年来由我国张雄飞教授所提出的一种通过诱导思维,引导探究的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基于张雄飞教授所提出的"诱思探究"模式就如何加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广大物理教师越来越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只有将学生置于这样的学习中,他们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但是怎样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是教师实施探究教学时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要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不仅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更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我们在教学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就能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高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进行变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质疑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所有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思考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主要对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可以给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张敏 《宁夏教育》2011,(10):65-65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即使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学生质疑"这一环节,也是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才设计。最后的结果,不是虚晃一枪,就是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数学的学习必须要通过思维去把握,去理解数学的实质.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必须要贴近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要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从而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 理性思维的形成是以数学题目为载体,在题目的解决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教师在讲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能直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看懂就行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的强化,没有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会算,更要会想,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把复杂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简单化,才是教学的真谛.解题思路清楚、自然,要清楚得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得见,自然得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想得出,这才是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所追求的,也正是每个学生所希望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作者对10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个性、教学作风和教学方法三个维度.不同大学生对教学行为在三个维度上的需求既有共性也存在个性.因材施教就应使教学行为在三个维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