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雷 《军事记者》2012,(8):18-19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是又一个让国人难以忘怀的时刻!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里静得出奇.只能听到神舟九号发射任务“零号”指挥员读秒的声音——“10、9、8、7、6、5、4、3、2、1,点火!”  相似文献   

2.
“经营之神”王永庆吴肇贵王永庆先生,是台湾塑胶企业集团董事长,在台湾久负?企业第一人”盛名,被誉为“经营之神”。他既是一位保留着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华人企业家,又是一位为海内外同行所称道的国际企业家。“台塑”,已经成为宝岛制造业的排头兵,年营业额达到2...  相似文献   

3.
4.
有选择地使用某些“闪光点”,对现场新闻深化主题,扩展其内涵,很有意义。下面结合近期发表的几篇现场新闻,谈谈“闪光点”中的几个问题。在平淡中发现问题,从普遍处找到特殊点。地方领导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按  相似文献   

5.
1998年,郭镇之教授曾发表《“客观新闻学”》一文,其中9次引证了当年出版的一本英文著作,这就是加拿大学者哈克特(R.Hackett)与中国学者赵月枝合著的《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Sustaining Democracy?Journ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Objectivity)(以下简称《维》)一书。  相似文献   

6.
10月15日,一个由美国新泽西州传出的消息震惊台湾,台塑集团创办人、“经营之神”王永庆因心肺衰竭辞世。  相似文献   

7.
新闻工作者,人们通常理解为记者和编辑,其工作任务大体包括采、写、编三个部分,总之同文章有关,这无疑是对的。那么,就社会责任而言,首先就是要以一种特有的新闻敏感,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之中去,发现带有普遍传播、教育意义的事件、人物、思潮等等,深入采访,再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制作功夫,使之变为文章(广义的文章含新闻照片、电台录音和电视录像等等)。  相似文献   

8.
陈鹏 《军事记者》2006,(6):22-23
《空军报》2002年1月29日一版头条刊登的通讯《龙世雄踏上探亲路》,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尤其受到基层官兵的交口称赞。几年后,本文编辑就这篇稿件“出笼”的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反刍。这是一篇差点“流产”的稿件,由于编辑随机捕捉到新闻线索,并紧追不放、精工细做,进行再创作,才使一条很容易“擦肩而过”的新闻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9.
10.
谈及创作方法问题,鲁迅有一个精辟的见解:“太伟大的变动,我们会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他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致赖少其的信,1935年6月29日)在《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中,他说过类似的意思:“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他的《一件小事》就是这方面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正如俄罗斯宇航员罗曼连科所说,“宇宙是一块大磁石……你一旦去过,以后就总想再去”。从“神五”到“神六”,中国的宇航人期待着向宇宙更深处迈进  相似文献   

12.
有几位通讯员来信说:快讯应是“今日”或“昨日”、至迟“前日”之事,在采写时,如何处理好快讯的“由头”,尤其是对确有报道价值,而又未能及时捕捉到手的快讯,不知怎样才能找到“由头”,转旧为新,取得好的社会效果。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13.
何谓“马路新闻”?新闻学里好像没这个土词儿,顾名思义,即在街头巷尾的所见所闻,姑且叫它“马路新闻”,当然不是那种马路上的道听途说。 自从建立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牵扯到千家万户,人们的喜怒哀乐无不与市场相关,于是记者、通讯员们也无不睁大眼睛,盯住这个新闻发生的源泉。一般“马路新闻”即是在大庭广众下发生的,所以颇具广泛的群众性,它贴近群众,贴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新华社和纽约时报对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首篇报道,从7个方面,针对中美媒体在报道我国重大科技新闻事件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即可看出双方对这一事件的不同报道内容和不同报道态度,并可发现双方报道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捕捉会议“新闻眼”杨忠群一般会议报道,很难写出好新闻。笔者认为,作为记者,一进会场,即应有自己是“新闻记者”的意识,而不应成为“会议的传声筒”,要竖起耳朵,睁大眼睛,敏感地从会议的一些细小枝节中去捕捉“新闻眼”。如我写的消息“两兽药厂家联袂共同开发四...  相似文献   

16.
记者是一个没有作息时间表的职业.只有每时每刻绷紧着神经.才能及时捕捉随时随地发生的好新闻。因此,做记者特别是做一名出色的记者,必须锐化自己的“新闻眼”、“新闻鼻”,学会“全天候”捕捉新闻。  相似文献   

17.
黄之宏 《传媒》2015,(16):26-28
今年5月,范冰冰李晨公开恋情,一时间“我们体”风靡网络;6月,“反手摸到肚脐身材好”引发网上网下纷纷效仿,微信朋友圈、微博再次被“刷屏”.人们不禁联想到春节期间千家万户“抢红包” “Matt和橘子哥”,以及在2004年夏天的“冰桶挑战”……近年来,这些源自社交媒体的小事件何以具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魅力,吸引数万人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18.
张刚 《声屏世界》2005,(4):54-54
作为一名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有义务、有责任迅速、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家喻户晓,得以落实。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会议报道过多、过滥、过死.在群众中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改进会议报道成了广大电视观众和我们电视工作的共同呼声。笔认为.会议新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曹雪芹的“写作经验”之谈。练达者,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也。换言之,也就是熟悉社会生活、熟悉人情世故。曹公把“文章”与“人情练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可见,“人情练达”是多么重要。老实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那无论如何,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对人情世故了解得越多,对世态万象观察得越透,所写的文章也就越有深度。新闻报道亦然。  相似文献   

20.
写下标题,觉得自己似乎有点“矫性”或是强词夺理。白纸黑字,都是在纸上印的齐刷刷的东西,难道不是文章么?看来要说清它,还真得费点儿工夫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