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改变了图书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途径。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站点出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趋势。出版社、书店、图书馆等书业机构的职能面临着重新调整、重新分配的挑战。笔在网络的大背景下审视了各书业信息源的现状,认为书业信息源有必要树立品牌意识,重新定位信息服务的宗旨与内容。  相似文献   

2.
董秀玉,三联书店原总编辑,一位追求图书个性的出版家.她退休后做的第一本书,是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畅销图书营销研讨会"上,董先生谈了自己的做书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运用供应链管理(SCM)理念和分析图书馆学方法,对出书-售书-藏书-读书-写书这一书业链环进行了抽象分析,分别讨论了书业链环在出版社驱动、书店驱动、图书馆驱动、读者驱动和作者驱动下的运行机理,为书业链建构了单一要素主导的一系列简要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出版社对滞销书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化浆、降价、赠送。而一些图书馆受经济因素制约,其馆藏资源极其匮乏。文章就如何在社、馆之间通过信息沟通架起桥梁,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互利互惠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5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2005中国eBook产业年会”上,专家们认为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电子图书市场的前列。截至2005年4月,中国电子图书(eBook)出版总量已超过15万种,达全球第一。2004年,全国约有100家出版社开始同步出版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用户超过1000家。全国已经开展电子图书服务的省级图书馆达到了55%,全国211院校(重点院校)开展电子图书服务的更是达到了81%。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去最幸福的四国找幸福》作者:[美]丹·比特纳出版:中信出版社定价:28元作者走遍世界、历时7年,和他的团队采访了丹麦、新加坡、墨西哥和美国的圣路易斯·奥比斯波四个被评为最幸福的地区,寻找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传媒链接     
《出版参考》2012,(6):5
我国两本图书获"世界最美"殊荣刚刚结束的2012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工作已圆满结束,由中国选送、获得2011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剪纸的故事》及《文爱艺诗集》两书,分别荣获银奖和荣誉奖,双双斩获2012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11,(16):24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5月28日,本届书博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情系龙江,书香滨城"2011年新书发布会,推出了《向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迈进<母校九十华诞感怀>读后感选编》、传统文化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9.
资讯     
《出版广角》2014,(9):94-96
正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正式营业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在当天正式营业。揭牌仪式上,宣读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2日给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的回信。中宣部副部长吴恒权,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图书馆自去年以来,积极筹备并组织“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学术研讨会”,是一件值得充分嘉许的好事。记得十年前《光明日报》发表的《吴敬梓失传著作(诗说)在上海发现》一文中,作者数次提及王献唐先生后却表示:  相似文献   

11.
家住虹口.上下班,宝山路是必经之路.对每一个中国的出版人而言,走过宝山路时,最令人感慨和回味的,可能莫过于商务印书馆了.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家曾位居世界三大出版商之列的中国出版界盟主,曾经铸造了绚丽夺目的文化风采和出版辉煌.虽然昔日位于宝山路上的出版"圣地"早已被当年日寇的炮火所吞噬,但它所出版的"万有文库"、"大学丛书"和<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等,却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新文化发展进程,传播了诸多先进思潮,也为后世出版人在编辑策划方面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成功范例,是我国新文化发展的成果和出版业发达的重要见证.商务印书馆"激动潮流而不追逐潮流"的出版宗旨和在遭到日寇毁灭性轰炸以后提出的"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的复业口号,一向为后世出版人所敬仰,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精神和出版文化,和沪上"海纳百川"的特质是一致的,也代表着上海这颗"东方明珠"永恒的城市精神.虽说商务印书馆是当时中国出版业无可争议的盟主,但当时的沪上出版,也并非是商务印书馆一枝独秀,寡头垄断,而是呈现百花齐放的多元格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出版界,出现了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和开明书店等为代表的五六家大型出版社之间激烈竞争的局面,此外还有北新书局、良友图书出版公司以及亚东图书馆等多家中小出版社竞相活跃于上海出版舞台上.依托于得风气之先和海派文化的超强吸纳力,当时上海的出版业态已向文化产业转化,申城竟集聚了全国70%以上的出版社,执全国出版业之牛耳,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出版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