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的悲剧人物之一,其复仇过程中表现出的延宕一直都是最具争议的话题,文章将哈姆雷特的性格作为导致其行为延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哈姆雷特理想化的内心世界与黑暗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从而表现出莎士比亚在揭示人的本性和面对生死抉择时人内心的细微感受方面的高超手法。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利用各种手段,多方面、多视角对人物心理作细致入微的剖析,揭示人物内心的奥妙.它沿用了全知全能的传统手法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直接剖露人物心灵;它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动,从细微处来观察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它摆脱前代忽视人物内心世界发掘的缺陷,自觉地为作品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刻画花费笔墨.<金瓶梅>的人物心理描写,在中国小说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杰出的一部。主人公哈姆雷特由于其性格的复杂性而成为评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个人物形象。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哈姆雷特人物的性格特质,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成为莎士比亚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 独白,是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语言的自然流露,它既可以起到交待剧情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中,都有哈姆雷特的大段独白,通过这些独白,我们可以进入这位丹麦王子的灵魂深处,理解什么使他忧郁、痛苦、矛盾。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主人公的几段独白,理出他的性格发展的线索,它们构成了全剧情节发展的一条潜流。 在《哈姆雷特》的第一幕·第二场,剧中标出“(除哈姆雷特外均下)”,这一说明道出了区分独白的一个重要特征,即看它是否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之后,哈姆雷特便以忧郁的形象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父亲突然病故,母亲匆忙改嫁,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使哈姆雷特的内心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他的心里失去了平衡,性格也变的忧郁起来。他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他说:“人事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对他深爱的母亲,他也发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就  相似文献   

4.
试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比较和对照的手法,通过探索“戏剧独白”与一般诗歌、戏剧作品的“独白”和“旁白”的异同,来揭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指出戏剧“独白”近似于“旁白”,是将信息直接指向舞台以外的观众,而不是舞台上的剧中人物,而戏剧独白,虽是单独表述,但在表述中却间接地体现出对方的直接作用,并明确地反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比较和对照的手法,通过探索“戏剧独白”与一般诗歌、戏剧作品的“独白”和“旁白”的异同,来揭示“戏剧独白”的艺术规律性。指出戏剧“独白”近似于“旁白”,是将信息直接指向舞台以外的观众,而不是舞台上的剧中人物。而戏剧独白,虽是单独表述,但在表述中却间接地体现出对方的直接作用,并明确地反指。  相似文献   

6.
亚里斯多德的“错误说”首次从人物自身寻找悲剧根源,揭示了造成悲剧的内在因素。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突出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将悲剧原因深化为人物自身的性格冲突。“错误说”为性格悲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麦克白》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精彩的一出。《琼斯皇》是尤金.奥尼尔的第一部表现主义戏剧。两部戏剧中,莎士比亚和奥尼尔都采用声音效果来营造可怕气氛并外显主人翁的内心恐惧,借助类似的象征如黒或黑暗、皇袍以及海来刻画人物,并通过独白来提露人物思考以及无意识情感。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2007,(24)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他对于"生"和"死"的思考,表现了他内心的困惑,极具哲理性。  相似文献   

9.
尤金·奥尼尔在<琼斯皇>一剧中打破时空观念或扭曲现实来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从色、声、光、景和幻觉幻象等几方面,分析和论述奥尼尔在此剧中运用的表现主义手法,及其对于揭示琼斯内心的矛盾冲突、心灵的扭曲变态和从出逃到最后死亡的心路历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卟e sea of troubles"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的主导性意象.人物在跨越这一"沟壑"过程中所表现的行动与迟疑的"哈姆雷特式"的悖论既是人物特定性格的表征,又折射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伴随着忧郁的行动酿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成熟性及人文主义斗争的悲壮色彩.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塑造人物的手法多样,刻画出生动逼真的各色人物,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先贤的辩才和智慧。其手法主要有精雕细刻的描绘;通过人物的独白和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对比方法;曲折的情节等。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塑造人物的手法多样,刻画出生动逼真的各色人物,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先贤的辩才和智慧。其手法主要有精雕细刻的描绘;通过人物的独白和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对比方法;曲折的情节等。  相似文献   

13.
张晴 《海外英语》2011,(7):261-266
一部真正成功的文学作品一定有其与社会现实的深刻联系,于是在参考比较过去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对哈姆莱特的新见解,并与现实社会的人类自身相联系,最终揭示莎士比亚创造这一人物的真正蕴意和启示是关于社会的异化。文章通过对哈姆莱特这个人物性格以及他的独白的具体解析,分析其异化结果与表现,从而得出他的内心冲突和宕延是由于对存在的思考,由之更深入得出其实所有内心冲突的根源是人类的异化矛盾激化的结果;从而启示人们在不可避免的异化面前应该怎么做,这些便是"哈姆莱特"之所以成功的最大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通过回忆、幻想、独白、对话或者直接描述等手法,揭示阿Q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刻划典型性格的目的。阅读此文,可以让我们全方位地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感悟人物的性格个性,体察文章刻划人物的多  相似文献   

15.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性格多样,描写精妙,这得益于他在表现主义手法上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本文对这类作品中雾、陆地、大海、岛屿的象征性,面具的运用,独白、旁白、对白的交错等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这部悲剧小说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罪恶本质.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贾府兴衰过程--时代悲剧:宝黛爱情毁灭--社会悲剧:众多人物命运--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考试周刊》2010,(40):27-28
《红楼梦》这部悲剧小说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罪恶本质。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贾府兴衰过程——时代悲剧:宝黛爱情毁灭——社会悲剧:众多人物命运——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8.
人的内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其丰富复杂而奇妙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外部世界。人物的外部情态(语言、动作、外貌)究其实质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深入地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除了写好人物的外部情态外,更要写好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激烈斗争的环境中,处理矛盾、抉择事理的想法,最能显示人物灵魂的美与丑。  相似文献   

19.
戏剧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它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由于自身的特点,受着“三一律”规则的限制,故事情节不允许戏剧像小说那样慢慢展开,人物塑造也只能依靠人物对白(包括独白、旁白)来进行,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性格冲突的发展推动着戏剧情节向前发展。下面本人就这些内容的相关教学方法作以探析。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悲喜剧”的艺术特征及其意义卫玮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整个历程中,有一个十分奇特而又引入注目的现象:他在集中精力进行悲剧创作、用以反映崇高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尖锐矛盾和巨大反差时(考证资料表明具体年代为1602-1604期间),却骤然停下悲剧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