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5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7月31日至8月5日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代表210余人,分别来自国内近百所高校及科研机构。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的著名学者以及我国台港地区有关高校代表了也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会议的主题是“文学与文化对话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国外和台港地区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辉 《中国索引》2004,2(1):12-18
本文论述了国外和台港地区的中国古籍索引编制概况。国外汉学界对中国古籍索引非常重视,结合有关学术研究编制了大量中国古籍索引,其中尤以日本为最,这是日本学者在中国古籍整理研究领域最突出的成果。中国台港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在古籍索引编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高度重视古籍索引的编制,是台港地区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显著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陆与台港声息不通的局面被打破之后,台港的文化产品便纷纷进军大陆。首先是通俗歌曲抢登大陆,继而有武打及言情小说争奇斗艳,随后影视作品风靡一时。但是台港学者严肃的学术著作还不多见。对娱乐性的文化产品万分热情,而对学术著作却过于冷淡,这种现象恐怕与大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现状不无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武汉大学出版社推出《台港学者论中国文化》一书,是颇有勇气和眼光的。  相似文献   

4.
林楠 《今传媒》2015,(3):63-64
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消费文化时深受西方批判性研究体系的影响,也主要采取批判取向,体现出强烈的精英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但西方消费文化理论与中国的本土问题和本土经验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和脱节,如果直接挪用西方学者的学术概念和理论,而忽视了中国的现实语境,往往会陷入“水土不服”的误区。只有将西方消费文化理论的建构过程历史化,了解其不同阶段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逻辑线索,才能真正有助于中国本土的消费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谢天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著名比较文学学者、翻译理论家、《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主编谢天振教授的《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一书(下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代表了目前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新成果。全书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作者30年的学术研究轨迹,也比较集中且具体地展示了作者在比较文学与译介学两大研究领域的一些原创性学术观点。同时,《研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问题表面上是西方理论和中国实践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却是中国海派学者和本土学者对西方理论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问题,由此滋生出两种不同的症结.海派学者的要害在于"据外律中"并亦步亦趋于西方的学术话题,忽略了西方理论的"效度"问题.本土学者的要害在于"食土不化",因无视西方图书馆学业已取得的现实成就以及一些公认的学术规范、研究准则而缺乏理论"深度".以一种专业程度很低的方式从事研究,导致大量低水平高重复、只见材料而缺乏理论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詹姆逊(F.R.Jameson),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评家,美国杜克大学比较文学和批评理论讲座教授,因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而被誉为“引导了美国人文学科的方向”。近年来致力于讨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问题,其著述成为相关研究的必读书。对中国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13,(10):69-71
内容介绍:本丛书系统地回顾了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三十年历程,呈现了三十年间一批学科中坚的代表性成果,总结了中国比较文学在学科理论的推进、学术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探索以及经典个案的阐释等方而所取得的经验与有待改进的问题,以期为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留下历史见证,为推进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为比较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6,(8):25-32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并分析当前国内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理论探讨、研究方向以及对该学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求全景展现在当前国内传播学界重要学术期刊以及相关研究专著中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格局。参照当前西方学者们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情况,可以进一步发现在理论研究、研究方法论、主要观点等方面国内外学者有着明显的研究差异,这对考察传播政治经济学派在中国传播学界的研究情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促进对西方传播学批判学派相关理论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正>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先驱,他为开创和发展现代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吴宓的比较文学观植根于他主张“溶铸中西文化精华”的思想。在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修养的基础上他大力提倡“保存国粹,倡明欧化,融会贯通”,这也成了其比较文学观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在他看来这“融会贯通”的目的是创造和发展中国的新文化。在其导师白壁德的影响下,他提倡古典主义,反对浪漫主义,强调文学在保存传统价值方面的作用。出于这样的立场,他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反对者。他主编的《学衡》杂志成为当时反对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他的大部分论文、译著和他所写的一些旧体诗词,都发表于该杂志。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限制和他的古典主义的学术主张,他的比较文学观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后,受新媒体的影响,西方传统媒介风光不再。我国的台港地区亦复如此,尤其是文学期刊影响为甚。为突破困境,台港文学期刊"八仙过海,曲尽能事"。借鉴台港经验,建议大陆各省市遴选若干文学期刊转入公益事业单位,打造成纯粹、高雅、精致的艺术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自1990年代中期兴起后,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探讨女性问题的重要取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推动下,产生研究热潮,并保持了稳定的学术产出。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为节点,相关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至2008年,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话语霸权主导下,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呈现出自发与理论依附状态;而从2008年至今,中国学者逐渐超越以男性凝视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表述,关注中国革命建设和社会改革对女性媒介形象呈现的决定性影响,扬弃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框架。以历史向度关注国家在场不仅照亮了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盲区,也释放了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研究的本土动力,更凸显了将以女性媒介形象为表征的妇女问题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在我国的人文科学建设中,美学无疑是卓有成就的学科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对美学基本理论的探讨上,也体现在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整理和研究上,更体现在对西方美学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上。不无遗憾的是,时西方美学理论的翻译介绍,较集中的成果主要是在80年代后期。那时,有几个出版社或联合或分别地出版了一批美学译义从书,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了解了西方美学的发展状况,促进了我国美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可是在90年代以后,这种翻译和介绍的势头大大缩减,虽然尚有些零星的译作面世,但是较大规模的从书却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14.
【导读】本文聚焦当代西方艺术哲学,对2020年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书籍进行盘点,以呈现国内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研究的趋势、成就和发展方向。在对西方前沿研究的译介不断推进的同时,中国学者以西方理论视角对中国艺术、世界艺术史进行的反思亦可谓成果颇丰。这些书籍关注艺术现实,研究视角丰富,将为国内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带来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叙事传统和叙事理论,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当代叙事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叙事学研究逐渐发展成国内的一门显学,中国学者亦尝试以西方叙事学理论来展开对中国小说的研究批评。刘绍信教授撰写的《聊斋志异叙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就是以西例律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典范。下面从此书的选题、理论应用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略作推介。  相似文献   

16.
一本由台湾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完成的专著《华夏传播论》,即将与读者见面。作为主编,笔者拟介绍这本著作的产生背景,并简介其内容,评述其意义。传播学在中国大陆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和研究,是1978年以后的事。台湾和香港的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起步早得多。海峡两岸的学者在各自的研究过程中,都有一些人认为,不能仅仅依赖于引进西方学者总结出原理和方法,中国学者要做出自己的特殊的贡献,就必须研究中国传插的历史和实践。于是提出了"传招学研究中国化"的主张。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申,有极其丰富的传把思想和智惠,有不计其数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7.
台港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的文学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台港文学令人瞩目的成就使人们看到了当代文学的另一新天地。与此同时.对于台港及海外华人文学的研究,也蓬蓬勃勃地展开了.逐渐形成了研究的牡观。在这个领域中,王宗法先生是拓荒者之一,多年来他辛勤地耕耘,硕果频频。新近问世的《台港文学观察》,是他奉献给台港文学研究的又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8.
媒介的权力──一种全景透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具有权力”是20世纪初西方传播研究所确立的一个普遍的理论假说。它所拓展出的广阔的研究领域及所包容的丰富的理论内涵,正引起国内有关学界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本文在介绍西方媒介权力理论的同时,对大众传媒的正负影响力进行了全方位考察,确立了相关的研究视角和思维逻辑,为进一步的研究建构出理论框架。在方法论上作者主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但更看重批判学派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作为关注重点,也涉及第三世界理论后现代主义,因为这些理论在中国几乎是一个潮流中的东西。文章从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在西方的起源及原旨出发探讨了这些理论流入中国后的重心偏移,即由探讨“对抗性”转向对陈凯歌、张艺谋等人的“献媚”的批评。对这些简要分析的目的是希望形成一种更为理性的探讨气氛,由此转入下段的讨论。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在中国兴起颇具有“框架的神话”的绝对主义倾向,由此文章的又一主旨是驱除黑格尔主义玄学的负面影响,指明艺术分析以及理论构建更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同样对西方学术的借鉴亦不是一种水中之沙的点缀,而是一种水中之盐的溶解。所以本文将讨论延伸到中西文化的对抗与对话的层面上,笔者认为这是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等的背后之话,由此转入下段的讨论。本文立足于中西方文化的“心同理同”上,基于此揭出文章最终意图,即说的东方、中国学者应立足自我传统,增加底气去对西方文化进行“对话”,进而,为与世界文化的融洽努力。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9,(4):52-55
<正>十多年来,我颇感快慰地同曹晋教授围绕诸多学术研究和教育项目展开了合作。一直以来,我非常欣赏她作为学者、教师和团队管理者的卓越才能。因此,我欣然为本书提供一些西方学者在媒体、传播以及信息技术批判方面的佳作,这些学者也慨然和中国学者及学生分享他们在批判理论、社会阶级、社会运动、传播技术以及国际传播等领域的成果。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降,批判传播研究就已成为西方学术研究的一大重要传统。这一批判传统借鉴了卡尔·马克思以及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