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临时政府档案中的公文纸式及程式变革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用纸的颜色、图案,纸幅大小,及纸张的程式布局,历来在我国古代的政务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清代到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纸式及程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最高元首的公文与普通官署一样,皆用白纸,无图案,纸张用相同的折式,纸幅无分大小.公文无论上行下行,折面布局(程式)趋向简明和统一.这种变革,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肃清专制流毒和贯彻平等精神的强烈追求,也奠定了民国时期公文纸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1912年3月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直到1916年6月败亡时止,为适应其独裁和帝制的需要,北洋政府的文书工作制度,几经变化。兹概略介绍如下: 一 公文程式的几度变化 袁世凯上台之后,开始时仍沿用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程式。直至1912年11月6日,才公布了新的《公文程式令》,规定公文的名称有令、布告、状、咨、公函、呈、批七种。其用  相似文献   

3.
任命状创设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并逐渐与委任令分流。北洋政府时任命状分为四种。从前清的文章式敕书到民国的中心语式任命状,任命性文书行文程式的递变折射出公文现代化的效率追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公文程式令(条例)》颁布背景及变化的历史考察,认为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的频繁变化,是对当时政治体制不断更迭的回应,这也导致社会各界从不同视角对其内涵及变化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公文以盖印和署名双重要素示信,这是中国公文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现象。通过研究发现,盖印和署名规定是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的重要内容,并且是引起公文程式多次重新修订和发布的原因之一;自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确立了盖印和署名双重要素示信模式以后,北洋政府时期及国民政府时期多次在具体操作上做出调整;这种模式既是兼受中国传统官印文化和西方文契示信方式影响的结果,也是长官负责制的行政方式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公文用纸等级的主要标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纸自西汉发明以后 ,到魏晋逐渐成为公文的书写材料。纸最初是不具有等级功能的 ,但封建统治者为了体现皇权至上与官员品极的高低 ,不同朝代在公文用纸上也制定出不同的规定 ,如以纸的颜色、图案、大小来作为区别不同等级的标识 ,使其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7.
民国前期公文的纸面结构多沿袭前清,上行下行区分森严,公文格式在纸面布局上呈现出一个权力关系图式.民国后期,公文纸面结构的演进呈现出一个由“各行规则”到“趋于一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包含了“去权力化”的色彩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文程式也称公文格式,是公文内容各部分的逻辑结构和文面各种要素的布局。程式的有无,是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重要特征;格式的严格、规范与否是公文区别于其他应用文体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任命状是任命官吏时所用的一种公文。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公文程式》中规定了五种公文,第五种就是"状",其适用功能是"委任职员及授赏徽章之证书",但授赏徽章所用极少,所以当时的状主要指委任状。北洋政府1912年11月公布的《临时大总统公布公文程式令》中,将委任状正名为任命状,并与委任令同时配合使用。委任令用于公开发布,并作为档案保存于所在的机关档案室,而任命状则颁给受任者本人。所以在现今保存的档案卷宗里,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公文程式指公文的文种、结构、用语、行款、用纸等各项要素的规程法式。现代化大略可以概括为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是一个理性不断增长(合理化)的发展过程。而公文程式的现代化,就是传统公文程式不断获得科学化、理性化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过渡期,也是中国公文的转型期。随着现代化思潮的启动,传统公文的文种、行款、纸面布局、装叙结构、语体及套语修辞,呈现出一种世俗化、平等化、大众化、效率化、工具化的演进趋势——这诸种  相似文献   

11.
张清改 《兰台世界》2013,(26):150-151
民国公文的事由分"事""由"两端:文首叙由("事"字式)和稿面摘由("由"字式)。民国公文并无标题,现在见到的档案文件标题,是编辑公报、汇编文件和讲解公文程式的编者们撰拟的。  相似文献   

12.
沈蕾 《北京档案》2010,(2):12-13
在民国时期,有不少冠以公文程式之名的各类文献,其中既有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公文程式的各类文件,也有名为公文程式大全、公文程式全书、公文程式大观之类的图书。这些文献是我国当前许多图书馆和档案馆的重要馆藏,也是今人研究当时公文工作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袁晓川 《编辑之友》2017,(9):103-108
公文程式的频繁颁布与修订,构成民国时期公文制度建设的外在表征,触发了公文程式类图书社会需求的激增.基于民国时期出版的207种公文程式类图书,文章从出版主题、出版时间、出版机构、出版者、出版地点等多视角,对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类图书出版实践的主要状况、基本规律与重要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认为出版界在普及新式公文、推动中国公文程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代公文的程式术语是公文程式化的典型表现,也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重要特点。本文旨在探究古代公文程式术语产生的原因,从而深入了解其特性,以便更加全面地把握古代公文的程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史记》所录先秦至西汉早期公文及其体制的发展演变,有利于把握古代公文和政治礼制之间的互动关系。《史记》所录公文显示先秦至西汉时期我国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公文撰写类型、程式和运作机制,从文种、程式、制度等方面为后代公文撰写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6.
陈全 《档案学研究》2001,15(5):34-34
国务院、国家技术监督局下发的“国发〔2000〕23号”文及“GB/T9704—1999”标准中 ,重新规定了公文格式包括纸型、主题词、发文字号的变化 ,并要求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对实行文、档一体化的部门“冲击”尤其为大。经一阶段工作实践 ,感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纸型统一还未形成共识。(一)公文改用A4纸型后 ,造成大量原16开文头纸积压 ,为避免浪费 ,在过渡期内 ,一些单位仍使用16开公文纸。我单位所收2001年外来文中 ,A4、16开甚至B5纸型 ,五花八门 ,一应俱全 ,这种现象直接造成存档中大、…  相似文献   

17.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文本表述、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和伪造公文的司法判定等多个角度,分析无发文机关署名公文、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不加盖印章情形的不切性,并从历次规定中申明会议纪要不属党政机关公文的主张。借鉴我国台湾的公文程式规定,着眼党政机关公文的多重属性,提出党政机关加盖印章应该成为铁律上升为国家法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国民政府进行的一些文书和档案的立法活动,在公文程式、程限、文书归档、鉴定、保管期限、借阅利用及销毁等方面制定了《公文程式条例》、《行政院颁发文卷保存年限四项原则》、《行政院关于公文改良办法》等上百部有关文书和档案的规章,文章最并对国民政府的档案立法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9.
行政公文"布告"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各部文》发布以来,虽然文体名称一度在"示"与"布告"、"通告"间变易摇摆,但文体功能基本稳定,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公文"布告"历经同体异名阶段、异体同名阶段、异体异名阶段、合体同名阶段,且于20世纪50初年代至90年代初通过主副文体格局形成期、主文体分享功能时期、主副文体互渗同化期而基本完成由分至合的文体演进。1993年11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存"通告"而废"布告"之名,但其文体功能基本转由"通告"承载,二体合一,而后2012年4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通告"的文体功能亦是体现了新时期"通告"对"布告"的文体沿承。  相似文献   

20.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北洋政府大总统职务,并于6月29日宣布恢复民元约法。至此,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的公文程式已不适用。这是因为,1914年5月的公文程式是以袁氏炮制的民三新约法为依据的,它规定总统公布法律、条约及其他命令时,毋须声明经由国会同意或议决,这与民元约法相抵触。现民元约法既经宣布恢复,与其相抵触的1914年公文程式当然难以继续存在。再者,袁世凯为了恢复帝制之需要,在1914年公布的公文程式中大量采用了封建时代的文件名称,如果在其帝制失败病死后仍沿用下去,显然与当时国内反对帝制的民心大相径庭。因此,1916年7月29日北洋政府公布了新的公文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