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这是郴州人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当人们徜徉在郴州中小学花园般的校园里,在情景交融,动静和谐中领略到“人人是形象、处处是文化”的郴州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时,很自然地会认同郴州人的这种感悟。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有一句名言:“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校园精神折射出社会的精神风貌。校园精神往往带有鲜明的学校个性特色,学校张扬什么样的校园精神,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学风、校风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2.
走进安仁一中,我们的精神为之一爽。只见鲜花争奇斗艳,绿树凝碧叠翠,假山嵯峨突兀,园林流芳溢彩。一幢幢造型别致、气势恢宏的教学楼,犹如跳动的音符,又似屹立的雕塑,掩映在鲜花翠树丛中。优美的教育环境、高雅的校园文化弥漫着浓郁的育人馨香,整个校园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在郴州,像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样板学校”共有400多所,这些学校高品位的物质文化建设,做到了“主件”过硬,“配件”到位,“小件”求精。“主件”过硬。桂阳县是郴州教育的老典型,近三年全县中小学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硬件上总投资达到1.9亿元。“普…  相似文献   

3.
作为校园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在新的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为适应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校园安全文化要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使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所在,是和谐校园建设应有的内在品质,是大学生存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更是协调和谐校园建设中人与人、人与制度、人与环境等诸多关系的“耦合剂”.高校进行和谐校园建设必须重构彰显高等教育本质的大学文化,即:树立求真务实的大学理念,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建立科学的现代大学内部制度,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制度文化保障: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环境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扣精神文化组成,它对校园人具有持久的导向作用、强烈的感染作用和巨大的凝聚作用。要使校园文化在大学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构建校园特色;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塑造“校园精神”;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成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校园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在新时期赋予了新内容,要与时俱进,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构建理念,构筑“和谐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7.
论区域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区域高校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发展、质量、德育、创新、改革、文化、制度、稳定、协调区域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关系、服务”是构建区域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对学校、对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意味的课题。空有口号是不行的,必须有切切实实的行动。郴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教育服务“三农”的探索。他们没有搞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村、为农民着想。在山高水阔的郴州大地上,每所学校都有适合自身和当地特点的项目,每个老师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论是发展校园循环经济,培训“双师型”教师,做好产业开发和产业示范,还是用校园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学校和老师都以更加全面、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他们的实践,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了农村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农民的文明意识,同时也激活了教育自身的潜能。郴州的实践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关在“象牙塔”里不可能办出“精品教育”,只有走进社会,关注生活,教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3月上旬,本刊派出记者来到郴州,分四路采访了四个点,写出了四篇采访记。或许它对我们正在思考的教育怎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这个命题能提供点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自1999年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来。诸多地方高等院校获得了吏无前例的跨越性发展,而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则是建筑学界、规划学界和景观设计学界较为关注的内容.广东省肇庆学院以“传承、创新、生态、人文”为校园景观建设的基本原则。形成了“绿色校园、以人为本、崇尚创新”的校园景观建设特色.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领导之下,由师生共同打造的一个富有浓烈文化气息的学习、成长空间的载体,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初中生身体、心灵的综合发展有着较大作用,对于他们品德的形成与强化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文围绕“打造特色校园物质环境”“制定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创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以及“开展富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四个方面研究了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校园文化渗透并融入社会各领域而形成的“校园文化力”,对学校的发展日益重要。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环境和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校园形象力”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当然,与这种趋势不相协调的是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存在问题以及从哪些方面加强、落实,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试图就此谈些思考性的意见。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1、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看得见摸得着的办学“硬件”。…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并高校和谐发展,关键在于和谐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以强调制度理念的合理价值为己任,以追求人与制度的和谐为最后依归;合并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在“效率”与“以人为本”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需要体现大学学术管理的特点与规律。合并高校应重视制度理念提升,注重制度的开放性、自律性,以实现对个性和多样化的尊重,从而提高管理效能,达到从合并走向和谐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能增强学校软实力,有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针对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和包容并蓄等原则,要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我校新区规划与建设管理,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我校发展“以人为本”、“绿色校园”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改善管理和工作水平,一直是衡量干部工作政绩的标尺。十六大以来,“和谐”命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就校园建设来说,和谐也已成为各高校的目标诉求之一,而创建校园和谐文化无疑是校园和谐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本文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出发,从领导干部在创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以及深化改革、真抓实干,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等方面,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创建和促进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以人为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完善校园制度文化,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创建学校课堂文化,打造学校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校园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建设的目的是应用,而服务则是其应用的形式和过程.本文确立了“以人为本”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基石地位,分析了“以人为本”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并就“以人为本”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意在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开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同起来,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学校,特别是高校学校,如何借此东风,发展先进文化,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浅议校园物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物态环境是校园物体在校园空间上的分布和共同存在的空间物态形式与物质载体,是人们活动的物化。校园物态环境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校园物态环境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校园物态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要有制度保障,要引导学生争做明先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发挥班集体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主体的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同的核心。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按照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与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因此,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首先,要注重在校园中推进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和学生群体个性的自我和谐,要充分推行人性化的班规室训,推行弹性灵活的个体评价制度,形成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评价标准。其次要鼓励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