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Web 2.0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个性化、社会性、开放性"的鲜明特性,为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知识共享的视角审视,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实质是学习者借助各种Web 2.0工具,经由寻求知识、供给知识、互通知识、享有知识等活动建立起的关联与交互。为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迫切需求与高等教育信息化"知识开放共享环境建设"的发展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支持知识共享的Web 2.0个人学习环境,尝试依托课程学习深度剖析Web 2.0个人学习环境中知识共享方式与策略,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验证。研究发现,为实现对知识共享的支持,Web 2.0个人学习环境需要从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学习工具、知识库等基本要素出发进行整体构建;交互是支持知识共享的核心机制。由此,促进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知识共享的方式与策略主要有三种:连通性交互、传递性交互和认知性交互。个案研究表明,这三种方式与策略对学习者的知识共享文化与态度、知识获取与整理能力、知识表达与传递能力、知识内化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际资讯     
欧洲委员会关于Web2.0创新应用的评价研究2008年年底,欧洲委员会教育和文化理事会同欧委会联合研究中心之一——前瞻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的"学习2.0"研究项目圆满完成。该项目历时1年,目标是评价Web2.0或社会计算在欧洲学习和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分析欧洲Web2.0学习应用水平。项目组指出,过去几年Web2.0获得空前发展,支持博客、播客、协同内容编辑、社会网  相似文献   

3.
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的方法对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意识、方法、策略、能力和效果不容乐观。针对Web2.0环境下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提出了改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习惯,普及Web2.0知识,强化Web2.0在非正式学习的应用,提升自我监控、协作交流及知识管理的水平与能力,优化学习文化、氛围、资源等外部条件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Web2.0到Web3.0的发展视角,研究终身学习平台建构。建构一个能体现Web2.0和Web3.0的学习理念,真正体现学习自主化、个性化、互动性、多样化及资源高效共享的特点,实现智能检索、快乐学习的终身学习平台,是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Web2.0互联网技术,以人为核心,因其倡导"参与、协作、共享"而改变了教育教学的设计理念.结合Web2.0网络技术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Web2.0的网络教学设计模型,依据该模型对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和基于虚拟社区的学习共同体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Web2.0的工具,Diigo具有对网页进行标记、收藏、分组等功能;Dimdim具有网络会议等功能。应用Diigo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突破了传统Web1.0的功能限制,使师生交互更加生动。应用Dimdim构建的网络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地域限制。文章介绍了Diigo和Dimdim的主要功能,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后做了基本的反馈评价,分析了Web2.0应用于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同伴学习是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文章简要介绍了教师同伴学习的内涵以及Web2.0技术的特征,重点提出了Web2.0技术环境下"以课题为纽带构建跨区域教师同伴学习共同体"的模型,并结合模型对网络环境下教师同伴学习的运行机制、实施条件、实施方式等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基于Web 2.0的学习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Web 2.0的模式和特征,探讨了Web 2.0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习者产生的新的教学、学习方式,考察了Web 2.0对于学习资源进行的知识管理,提出了在Web 2.0学习中对学习者生存能力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适时教学(JiTT)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在欧美国家备受推崇.JiTT强调基于网络的学习和主动者的学习课堂,使用Web2.0技术使得JiTT教学模式更易于实现.文章在分析此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像处理公选课的实践研究,介绍如何利用Web2.0技术与JiTT教学模式相结合,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以及该模式下对教学内容与评价、教学方法与反馈等方面的具体设计与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2.0的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基于Web2.0学习的本质进行了再认识.文章分析了基于Web2.0学习的去中心化和社会化特征,探讨了Web2.0在提升学习者元认知方面的优势,考察了对Web2.0学习资源进行的知识管理,设计了在Web2.0中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分布式学习的模式,提出了在Web2.0学习中对学习者生存能力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个性化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难题。近些年来,Web2.0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互联网格局,同时也给教育方式和手段带来了变革。本文在分析个性化学习研究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师范院校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研究,介绍如何利用Web2.0环境建构个性化学习创新模式,以及在该模式下对学习路径、学习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设计与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Web2.0模式的去中心化、交互性、知识共享、分群效应等特征因素,以及Web2.0引发的精准营销、口碑营销、市场竞争等因素会增强企业营销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在Web2.0时代,大企业不一定排斥"颠覆性"创新,很可能较以往更趋向从事"颠覆性"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个性彰显与共同创造的Web 2.0时代,发展与时代接轨的干部网上学习策略,将是有效提升我国干部复合认知能力、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新时期干部网上学习需求和问题辨析出发,以先进的学习理论为指引,探讨一套适应于我国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Web2.0技术支持的干部网上学习发展策略,如"组建虚拟探讨团队"、"创建个性化虚拟空间"和"激励主动性发表"等。随后,文章还深入探讨了包括"决策人"、"政策"和"评估"等创新型干部网上学习策略实施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S技术的网络学习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已由Web1.0时代进入了Web2.0时代。RSS技术作为Web2.0的核心应用之一,是网络发展过程中继www之后的又一项革命性技术。它实现了信息由"拉取"到"推送"的转变,为网络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本文针对当前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讨论RSS技术支持下网络学习的变化和发展,探讨利用RSS技术促进网络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2.0的社会化学习方式拓展了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空间。作为Web2.0组织内容的分类方式,标签对网络学习内容和学习者人际的互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填写标签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Web2.0网络学习的效能呢?对没有Web2.0网络应用经验的新手而言,他们填写标签时存在忽视内容背后的"人"、缺乏提炼主题词的意识、主题词选择不当及缺乏多角度互联管理等问题,应灵活运用人物策略和内容策略,不断调整完善标签内容,以适应新的网络学习形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学习的社会性越来越强.在进入Web2.0时代后,大量社会性软件为人们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推动非正式学习的发展.在Web2.0环境下,把非正式学习、社会性交互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探索新技术环境支撑下社会性交互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Web2.0的概念和核心理念,提出基于Web2.0环境下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模型,基于Web2.0的虚拟学习社区的系统模型,对探寻将Web2.0技术应用于虚拟学习社区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使虚拟学习社区真正成为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袁薇  郭鸿 《继续教育》2012,(7):10-13
Web 2.0技术强调共享、参与、个人化和去中心化,在教学中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个性化和协作式学习的需求。借助Web 2.0技术和互联网络,开放学习、共享资源、教学互动将成为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介绍Web 2.0技术和主要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论述Web 2.0技术对传统继续教育带来的教学内容、资源建设、策略选择、活动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与学转变。对于Web 2.0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可为解决传统继续工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难题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19.
Web2.0改革了传统的学习方式,Web2.0不仅支持协作学习、分布式学习还有利于建立学习共同体。web2.0时代的教育教学对教师和学习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Web2.0技术为创建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提供了理想的技术环境。文章分析了Web2.0在构建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过程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组建方法和典型特征,阐述了基于Web2.0的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