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情绪智力的概念、结构和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沙洛维和梅耶、戈尔曼、巴昂等三项情绪智力概念;梅——沙4因素11种能力、巴昂5因素15种能力、戈尔曼4因素20种能力等三项情绪智力结构模型;以及MEIS、MSCEIT、EQ-i、EQ-i:YV、EIS等五项情绪智力量表。  相似文献   

2.
当前情绪智力的模型及其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情绪智力是当今广受欢迎但又充满争议的概念。很多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非认知性的能力,但没有证据表明它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智力形式。因此,把情绪智力视为一种智力是错误的,它应该被正确命名为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漳州师范学院187名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情绪智力量表和多元智力量表对其进行测试.调查结果表明;漳州师院大二学生的情绪智力不存在正著的性别和专业的差异.多元智力方面,男生的数理逻辑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身体动觉智力高于女生;音乐专业的学生人际交流智力和音乐节奏智力高于其它3个专业.除语言言语智力以外,高情绪智力者的多元智力都显著高于低情绪智力者。情绪智力与多元智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自1990年情绪智力的概念诞生以来,这个领域就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界对情绪智力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影响颇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李涛 《考试周刊》2008,(2):236-237
情绪智力概念提出后,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近10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对情绪智力的概念和结构的发展、情绪智力与学业成绩、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指出最近情绪智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幸福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情绪智力问卷>等对1 17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考察幸福智力与瑞文传统智力、情绪智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幸福智力与情绪智力有适度相关,但与瑞文传统智力相关基本不显著;(2)情绪智力的控制情绪因素在对幸福智力的回归方程中均作出了最大的解释率贡献,具体表现为:对感知和体验幸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基于CAD的由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工程图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改变了手工绘图的繁琐,能够提高绘图效率和质量,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娟 《考试周刊》2012,(31):184-185
嫉妒作为一种典型的负面情绪,在幼儿身上有明显的体现。面对嫉妒表现的出现,幼儿教师需要理性分析,根据其成因采取不同的对策,从而化解幼儿的负面情绪,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关于情绪智力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智力已成为一个引起科学研究者极大兴趣的新概念。但情绪智力理论本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概念含义分歧、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的情绪智力测量工具、其应用价值还待明确。这些问题有待于未来的情绪智力理论和应用研究去解决。  相似文献   

11.
情绪智力:理论及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情绪智力学说是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一种正在研究的心理与教育观点,近年来流行于国际与国内学术界,然而在研究和讨论此学说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大量的概念,理论和应用导向谬误。本文拟从概念,理论,测量和问题4个方面对“情绪智力学说”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澄清情绪智力概念,阐明情绪智力理论,分析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现状和函待解决的问题,匡正存在于我国学术界,尤其是教育界,心理学界的情绪智力研究谬误和应用偏差。  相似文献   

12.
教科书使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键,教科书使用取向决定着课堂内教师如何使用教科书内容。教科书使用取向一维模型是当前分析教科书使用取向的主要模型,但教科书使用取向的内容考察具有局限性、价值导向存在风险性、转化路径可行性不佳。为突破以上限度,有必要超越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教科书使用取向二维模型,指出教科书使用取向二维模型的基本内涵与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VB与FORTRAN混合编程技术为天津大学泥沙实验室自主开发的ISTU数学模型制作可视化操作平台,并对AUTOCAD制图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二维潮流流场图的绘制。本平台集成度高、界面友好、操作简便、计算快速可广泛适用于二维潮流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学生的身心素质潜能,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心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需要我们敏于从社会心理学、文化生态学、教育卫生学等方面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学生身心素质社会化、文化化的教育社会心理机智.近年流行的智商、情商、心商理论,对更新成功观念进而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There is a general confusion about the precise meanings of the words envy and jealous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observation for clinical work. When their meanings are clear the clinician is able to hear things in the psychotherapy situation not previously heard and understand psychic and conflict in a new and useful way. With this new perspective envy and jealousy can be seen to be specific biopsychosocial response patterns of the perceptual, cognitive, affectve and intentional mental functions keyed to the two basic conditions of human existence, not having (envy) and having (jealousy) advantages deemed requirements of life. These response patterns are evoked by perceptual events which inform the individual of one's relative position vis à vis the requirements of one's life. A dynamic relationship is observable between envious and jealous dispositions; one begets the other. Each connotes a threat to the established sense of self. Various unconscious mechanisms of defense can be employed to ward off the threat posed by not having or losing whatever or whomever has come to be regarded as a requirement of life. Maladaptive solutions give rise to maladaptive character traits and psychopathological syndromes. A syndrome frequently seen in students is paralysis of intention, one manifestation of which may be procrastination, which is describ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afforded by the pscyhology of envy and jealousy. An inference based on observation of similar themes in many individuals is that the states of envy and jealousy become internalized as structured dispositions, the Beloved Ideal and the Nemesis. The psychology of envy/jealousy has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therapeutic precision in its applic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repor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frame of refer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wo students seen in brief psychotherapy.  相似文献   

16.
高尔基说过:“智慧如果用情感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情智交融的课堂,让学生的情生起来,脑动起来,心飞起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下面就三年级《周长》一课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综合不同情绪的多层模型所构建的理论框架,阐述了情绪的双重记忆模型,展示了情绪和情绪调节在其复杂的交互系统中的运作,表明了情绪和情绪调节对认知各重要领域均具有恢复作用。针对在情绪调节中运行的认知过程不同,系统地考察了连续注意、记忆过程、意识和情绪体验觉察等问题,结合临床应用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社会比较嫉妒与爱情嫉妒的关系问题是学者对嫉妒情绪进行研究时首先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前者主要在社会比较情境下产生,后者则产生于恋爱关系。由于文化差异,东方学者的研究聚焦于社会比较嫉妒,倾向于将爱情嫉妒看做社会比较嫉妒的一个特例。而西方学者主要对关系嫉妒(尤其是爱情嫉妒)进行研究,倾向于将社会比较嫉妒看成爱情嫉妒的一部分。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基础上,从情绪体验、行为反应模式、嫉妒者认知、生理机制等方面对二者区别进行分析,并基于恋爱关系、社会比较两大背景,对二者联系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认为二者产生的根源相同,从产生根源角度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智慧学习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基本内涵,智慧学习模型构建是实施智慧学习的关键和基础,也是该领域研究中的瓶颈问题.文章针对智慧学习内在机理难以表征的问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能够阐述智慧学习特征、要素及运行机制的智慧学习E-GPPE-C模型.该模型由学习环境、教育知识图谱、学习者画像、学习路径、学习评价、学习共同体六大核心要素和基础层、支撑层、服务层、关键层、应用层五个层面构成.基于人工智能相关算法,从教育知识图谱构建、学习者画像构建、学习共同体构建、学习路径推荐四个方面,提出了E-GPPE-C模型的实现方法.研究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智慧学习开展提供了基础,为后续智慧学习模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情绪调节和记忆的关系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对于进一步认识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形成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情绪调节类型,对其与记忆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评述,最后讨论了情绪调节与记忆关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