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續谈海派     
沈從文先生替 海派 下定义 说是 名士才情與商業競賣相结合便成立了吾今日对于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 徐懋庸先生提出异議 以为 文壇上倘真有 海派 與 京派 之别 那末我以为商业競争是前者的特徵 名士才情却是後者的特徵 我因想起鲁迅先生讲演上海文艺之一瞥的一段话 当上海夷场初开时 從四处来了一些多愁多病的才子 他们把张園当作大觀园 把那些婊子当作十二金钗 自以为 惟才子能憐这些风塵渝落的佳人 惟佳人能旘坎坷  相似文献   

2.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是19世纪末兴盛于上海的_个绘画流派。实际上,学术界认为,海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词,并不宜特指为某一家某一派的具体风格。海派画家也大异于传统的中国画家(包括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这正如卢辅圣先生在上海“海派国际学术研讨会”所指出的:“海派作为‘所指’的具体范围,具有很大的游移、模糊性”。由于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所谓“杂志性图书”。能不能算是“一种新的出版物形式”,窃有所疑。因为,我觉得它与三四十年代称之为“丛刊”的,似乎并无多少不同。 三四十年代称为“丛刊”的,就是这种内容与杂志无异,而刊期或固定或不固定、不分卷而连续编号(多称“辑”)或不连续编号的出版物。例如,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月刊,1940年在上海出版的第五卷,就是以丛刊形式出版的,只出了两期,第一辑名《水火之间》,第二辑名《论鲁迅》。第六卷移重庆出版后,才又恢复《文艺阵地》刊名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5,(5)
葆有个性 追求品位──读《咸阳报》文艺副刊文/王愚报纸的副刊,始于何时,缺乏考证的癖好和功力,无从说起,但现代报纸的副刊,却有不少是长留人们记忆中的。其中佼佼者,《申报》的“自由谈”,有鲁迅先生的加盟,尖锐犀利,海派的泼辣味十足;《大公报》的“大公园...  相似文献   

5.
【专论】…………………………补好“调研”课周年丰第3期(2)邵……………………华泽谈舆论监督邵华泽第4期(2)小报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本刊特约评论员第6期(2)写出思想启示………写出历史昭示宋汉炎第9期(2)…谈领导新闻宣传工作的态度和方法毕志伦第11期(2)着力加强小报小刊管理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张昌尔第12期(2)【特稿】用…………笔架起“连心桥”赵洪松任浩第12期(5)【实践与思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都市报工作全局……………………………  相似文献   

6.
万凡  张长青 《新闻天地》2010,(10):67-68
“这就是文艺的力量……以至于后来我为什么关注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为什么坚持投资拍摄以农村为背景的文艺影视作品,原因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李笠翁与日本的“戏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正确把握李笠翁这一文人、作家的实相,我认为有一不可欠缺的重要视点。即他是所谓的“戏作者”。因而不能从极普通的正经文艺而只能从“戏作”的特异水平线上去看待和评价他。 什么是“戏作”呢?简略地说,它是日本江户时期诞生的一种“娱乐文艺、游戏文艺”。李笠翁的戏曲及小说,其内容和性格可与“戏作”等而视之。 笠翁的友人尤展成对笠翁文艺有“用狡狯伎俩作游戏神通”(《闲情偶寄》序文)之评谓。这正击中了笠翁文艺的本质及核心,须注意这一非常重要的评价。这就是说,常发挥且驱使“狡狯伎俩”的笠翁似的戏作者,其实是非常不好  相似文献   

8.
《河北科技图苑》2004,17(6):76-80
〔索引中标目后数字表示“刊期∶页码”(中文数字为封几 )〕图苑寄语与时俱进 ,有所作为——谈如何当好新世纪图书馆馆长闻 广 1∶ 1……………………………………………谈“真问题”与“真道理”与 如 阿 慧 2∶ 1……………由社区现代化想到的陈春英 3∶ 1…………………………文章——还是精练、短些好张亚军 4∶ 1…………………谈“真能力”和“真业绩”与 如 阿 慧 5∶ 1……………要自觉维护科研课题的科学性、严肃性与 如 樱 紫 6∶ 1…………………………………会议专页河北省图书馆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纪要1∶ 71……  相似文献   

9.
试论从社会精神生产审视“编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9月在四川举行编辑学理论研讨会期间,有位同志对我说:“倡议建立编辑学,你开了头炮,但是后来却沉默了……”他说的“开头炮”,是指我在1980年第4期《出版工作》上发表了一篇短文《科学地编辑和编辑的科学》,提出要建立编辑学,并就此试着谈了一些意见和设想。该文主要是有感于十年浩劫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干扰,所谓“工农兵占领  相似文献   

10.
一晃又是20年了。20年前“评法批儒”正热闹之时,公家买来一批上面规定供学习的读物,居其首列者乃杨君荣国之大作《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也。说实在的,这类概论式的、过去通称为“海派”文人写的东西,在解放前的书铺里比比皆  相似文献   

11.
近日读《新闻记者》第9期关于李蓉与采访霍金的文章 ,发现对于“制高点”的说法差异很大 ,不知该如何理解。一文中说 :“记者的采访、写作要有思想的制高点。有了制高点 ,才能登高望远 ,视野开阔。李蓉的作品往往达到了这样的思想制高点。”另一文说 :“所谓制高点 ,就是新闻的源头。本次霍金来华……第一制高点是浙江大学新闻办……第二制高点是丘成桐教授和吴忠超教授。”“制高点”原为军事术语 ,说的是军事上能够俯视、控制周围地面的高地或建筑等。上述二文所述 ,显然都是比喻义。所谓“思想制高点”无疑是指思想认识上超过一般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一、《异域文谈》周作人《知堂回想录·自己的工作三》云:“此外也写些随笔小品,多是介绍外国的文艺的,作有《希腊之小说》一二两篇,一是讲公元前三世纪时期郎戈斯的所谓牧歌小说,二是叙述二世纪时叙利亚文人路吉阿诺斯的讽刺小说,题目是《信史》,可是里面说的全是神异的故事,讽刺历史家说诳话的风气。又写了一篇公元前六世纪时的女诗人萨福的事迹和她的遗作,题名《希腊女诗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第4期上发表金东水同志《话说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一文,这确实是值得一议的问题。我先要说,金文题目不够确切。应当是新闻写作的“京派”与“海派”,是就新闻业务领域而言的。金文说成“新闻改革的‘京派’与‘海派’”,新闻改革的范围比较广了,除了新闻业务问题之外,还包括新闻体制等等大问题。而且就“改革”而言,是不大好分什么“派”的。金文一开头讲在上海好新闻评选会上听到的。这话正好是我在会上说的。但这种说法的真正来源是在北京或其它地方。我在会上说,北京有一种说法:新闻有“京派”、“海派”之分,我  相似文献   

14.
小杜同志:您好!您在来信中给我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报道怎样才能写得更深一点。我考虑了一下,想跟您谈一个问题:采访中的“自我发现”。所谓“自我发现”,就是个人观察、认识事  相似文献   

15.
读余秋雨的文章总有一种地域的认同感,换句话说,总觉得文章是出自一个南方人,甚至可以更确切地说,出自一个江浙一带人之手,这就是所谓的“海味”十足的缘故吧。常听人说起“海派”“京派”,那么何为海派京派,似无确切定义;窃以为,海派文章与京派文章相比,无非写得聪明些,灵秀些,读来更轻快些,这也许也是余文的特色吧。余文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一时洛阳纸贵,为何?这是由于他的“化功”地道,他能把景观、文化知识与自己的体验感受融化出一篇篇洋洋洒洒、有品位的记游文,亦能处处顾及文化,而这文化又非专一性,而是普及性的,正投合在广大读者口味的共同切面上。我读了他的《文化苦旅》和《霜冷长河》,两者比较,觉得《文化苦旅》强多了,这确是一本优美、顺畅、有一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曾告诫我们:“文章最好是用经济的方法,把您想说的东西说出来,所谓‘要言不烦’……”著名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能长话短说”。所谓“长话短说”,就是用简  相似文献   

17.
文人办报,就是一些忧国爱民的文化人,要利用报纸来发表意见,以此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文人办报”总是与“文人论政”相联系的。“文人办报”是中国报业史上的一种光荣传统,也是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新闻工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日前,北京晚报副刊中心的同志谈论2000年办文艺副刊的设想,谈如何改进工作。这再次引发了我对办文艺副刊的思考。共想了三个问题,姑谓之“三题” 休闲性我认为,文艺副刊的本质是休闲的。 人们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读读报纸的文艺副刊,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休息和放松,是为了得到轻松和愉悦,并在轻松愉悦中得到陶冶或精神上的寄托;而绝不是把已劳累了一天的身心再重新紧紧地绷起来。这就是读者对文艺副刊最基本的要求。 办文艺副刊者,绝不能忽视读者的这一最基本的要求,而应从这一要求出发,来考虑文艺副刊如何办。 正是为了适…  相似文献   

19.
随笔     
谈谈情,吃吃饭 我从学校毕业的第一年,第一次被某人正式邀请吃饭——就是表示开始的那一种,从此不只是谈工作谈理想谈文学谈人生,也不只是隔着半米的距离散步——不知怎么,第一个感觉就是惶恐,很惶恐,死活不肯去。不记得对方又说了些什么,只记得他最后一句,好像很潇洒:“……那我可自己找人喝酒去了!”  相似文献   

20.
著名园林建筑、古典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在他的寓所“梓屋”里和我聊天,忽然想起了什么似地,说:“我想刻一方闲章,有时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用,叫‘天涯握手尽文人’。我想,这句话用来送你倒是很合适的。”当时相对一笑,也就算了。事后,我倒有点后悔:其实应该即时请他大笔一挥,让他找张宣纸留下这句话的。我在新闻界工作三十年,绝大多数时间是做文艺记者,编文艺刊物,与文艺界打交道。三十年来,浮沉艺海,阅人可谓多矣。如果排出一张名单来,也可算是洋洋大观。文学家、艺术家、文史专家……其中不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