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家长都知道,惩罚跟奖励一样,都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但孩子犯了错,不少家长却不知道究竟该怎样惩罚孩子。言语批评只是惩罚教育的一种形式,惩罚还包括承担错误损失、将功补过、弥补过失等。有些家长错误地将惩罚理解为“体罚”,有  相似文献   

2.
陈卉 《宁夏教育》2009,(2):78-78
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打骂都没用。其实孩子的拗脾气往往是大人给惯出来的,孩子的坏习惯也是由于家长有意或无意的奖励而逐渐稳固下来的。家长在目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乱用奖励和惩罚,否则奖惩不当,对孩子有害无益。家长在教养孩子时,常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安抚、批评、惩罚与表扬、奖励等激励方法一样,都是幼儿教育中可用的重要手段,但幼儿毕竟是幼儿,安抚、批评、惩罚必须讲究科学,如安抚孩子不宜进行负诱导,批评孩子不能一"批"了之,慎用惩罚手段,这都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家长和老师要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按照幼儿教育的规律,避免因安抚、批评、惩罚不当,而造成对孩子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4.
东方 《家长》2003,(Z1)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可以为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有的家长由于急功近利而走进家教的误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喜欢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惩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这样的“效果”又强化了惩罚者的行为。遗憾的是,惩罚所引起的复杂的负面效应,很多家长并不十分清楚。家长的惩罚大致会产生三方面的负面效应。惩罚的第一个负面效应,那就是引起孩子情绪上的不良反应。例如,恐惧、惊慌,严重或反复地惩罚是造成孩子精神障碍的根源之一。惩罚的第二个负面效…  相似文献   

5.
延春 《家教指南》2004,(11):11-14
关于奖励:不能不奖,也不能时时处处、小功微绩都奖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许多家长都坚信“少批评多奖励”的教育原则对孩子是有益的,所以不少家长竟把奖励作为惟一的教育手段。有一位家长,孩子一上学,他就和孩子约定:单科考100分奖10元,期末考年级第一奖100元。孩子渐渐长大,奖励数额也不断提高。但后来他发现,这种奖励对孩子越来越不起作用了。于是,他感到困惑:难道“少批评多奖励”的教育原则不对吗?柴洁心答(以下简称答):首先肯定,这条教育原则是对的,只是这位家长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走入了奖励孩子的误区。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需…  相似文献   

6.
编辑老师:您好!这个学期以来,我一直被孩子越来越高的奖励需求困扰着。上一年级时,取得好的成绩或者拿了一个什么奖,我都尽力地满足他的要求(也只是一些小玩意儿)。可现在上二年级了,他的“胃口”越来越大,居然要起电脑来了。满足他吧?总觉得这不是个办法;不满足他吧?又怕打击他的学习的积极性。真不知怎么办才好!一位家长这位家长:您好!对孩子的学业或者其他方面取得的进步给予一定的奖励是很多家长惯用的做法。不可否认,在很多时候,这种通过奖励以强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常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如果家长的奖励仅仅局限于物质刺激,就会使…  相似文献   

7.
1.家长应在对孩子进行耐心劝导和认真的谈话之后使用奖惩手段。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应让孩子知道惩罚他是应该的,是为了让他改正错误。2.对孩子进行奖惩时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家长应选择恰当的惩罚措施让孩子改正错误。3.如果连续进行奖惩而没有向孩子说明理由或原因,孩子就有可能只对奖惩做出反应而不清楚为什么会受到奖惩,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4奖励孩子是为了鼓励孩子表现得更好。适当的奖励有助于使孩子遵守良好的行为规范。5.对于孩子有可能做到、但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事情来说,意外的奖励会产生十分积极的效果。6.…  相似文献   

8.
一般家长都知道奖励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少家长却不知道惩罚同样是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有些家长甚至错误地将惩罚理解为体罚,并简而化之地将“打”这种惩罚手段理解为告诉孩子是与非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9.
家长和老师为了使孩子的活动更为持续和有效,常常采取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强化的方法。外部强化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它对于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孩子克服困难,完成活动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不停地从事各种活动,家长和老师不可能对孩子的每一项活动都去鼓励、赞许和奖励。事实上,孩子的绝大多数活动是在没有即时的外部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于幼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自我反应能力,所以,他们不必要处处依赖于外部强化来支持自己的行为。有许多活动,孩子是完全可以在自我强化的控制之下,进行行为的自我调节,将活动持续到底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子以知,不如启子以智。开发孩子的创造力,启迪孩子的心智,实为更长远的事半功倍的教育策略。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心理学专家普遍倡导开发右半脑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和直观思考能力。但是,必须记住,教育的因素既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儿童创造性(包括想象力)的发展。教育的这种促进或阻碍作用是通过强化手段(惩罚或奖励,实现的。有这么一幅漫画:母亲举着画有弯弯的月亮的图片,问孩子:“像什么?”孩子答:“像镰刀。”母  相似文献   

11.
惩罚与奖励一样作为教育管理的一种基本方式,往往是育人者手中经常用来规范孩子的‘法宝’:孩子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要惩罚、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某种要求要惩罚、孩子的言行不规范要惩罚……反正,惩罚就是育人者手中一张老面孔的“通行证”,但是这副面孔却过于呆板。过于冷酷,缺乏新意,没有一丝温情:要么抄作业,要么罚站,要么叫家长……可结果呢,孩子们的积极性并没有罚出来不说,逆反心理反而被‘惩罚。得格外分明。最近读到一则小故事,猛然悟出教育的惩罚原来也有自己的“体温计”。只有用好这支“温度计”,让惩罚充满暖意,富有情趣,才能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奖励和惩罚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一边倒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效果,反思其背后深层的正负面影响,将有助于解决困扰家长、教师和校长的诸多问题。其实奖励和惩罚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奖励有时就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也可以成为一种奖励,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奖惩的调适策略,与学生充分沟通,超越控制思维,给予学生关爱,厘清“何以奖罚”和“为何奖罚”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此言甚善。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家长和老师纷纷效仿的“赏识教育”。其实,赏识教育并不能包治百病。现在,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  相似文献   

14.
如何惩罚孩子 ,大多数父母对此都十分苦恼。孩子对惩罚的反应是不同的 ,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或不同场合对惩罚也可能作出不同反应。不适当的惩罚不但达不到惩罚的目的 ,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作为家长、父母可以把握一般的“惩罚”原则来教育子女。1.如有可能 ,立即惩罚。在孩子出现错误行为后应立即给予惩罚。这时的惩罚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孩子容易将惩罚与错误行为联系起来 ,促使其有意识地纠正错误行为 ,以避免重犯。2.如不能立即给予惩罚 ,应设法重现孩子犯错误行为时的情景。父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重现孩子的错误行为 ,如讲…  相似文献   

15.
关于奖励:既不能不奖,也不能时时处处、小功微绩都奖记者问(以下简称问):许多家长都坚信,“少批评多奖励”的教育原则对孩子是有益的,所以不少家长竟把奖励作为惟一的教育手段。有一位家长,孩子一上学,他就和孩  相似文献   

16.
关于奖励与惩罚,我们至少应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去认识问题:一是奖励与惩罚是中性的教育手段。所谓“中性”就是其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好的”奖励可以极大地鼓励孩子、“坏的”奖励会产生诸如“捧杀”、溺爱之类的效果一样,惩罚也可能具有很好的教育性,或者是出现体罚而产生不良的效果。奖励与惩罚的教育性实现与否,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教育手段的具体运用是否符合教育科学和儿童发展的规律性。二是奖励与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力。何谓“专业权力”?它是专业人士在自己业务范围内不受外行干扰独立自主处置问题的权力。就…  相似文献   

17.
代币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进行行为治疗的一种疗法,属于正强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受此启发,我在给一些为孩子的行为问题而困扰的家长做咨询时,就建议他们运用代币制,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的措施主要有:和孩子共同确定目标行为和奖励物我要求家长在运用代币制之前,首先和孩子进行平等、民主、充满关爱  相似文献   

18.
《顽皮娃娃》2009,(4):I0008-I0009
当孩子哭闹不止,或者以其他方式和家长对抗时,家长肯定会很生气。还可能会训斥孩子、打孩子或用把孩子关黑屋等方法来惩罚孩子,家长甚至还会恶狠狠地对孩子说出一些像“你怎么这么坏,你再这样,我就不要(喜欢)你了!”的话来威胁孩子。可是家长这样做不仅很难长期凑效。还会伤害孩子的感情,甚至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其实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  相似文献   

19.
大家一看到“惩罚公司”,好像很害怕。其实,这里是专门用文明的手段来说服你的,就是为了避免使用“武力惩罚”,所以大家不要害怕。我开这个公司的原因就在于现在还有很多家长都爱用“暴力手段”来教育孩子,这样不但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受到伤害,还不能使他们很好地改正错误。所以,我决定开一家这样文明的“惩罚公司”。听听我的设想吧!如果小伙伴们犯了错误,我会怎么“惩罚”呢?小伙伴们做错了事,心里肯定有一些忐忑不安。我会事先拿“复制器”复制出很多的“惭愧感觉”放进做了错事的孩子脑袋里,使他们能很快认识错误,过两个小时,“药”的能…  相似文献   

20.
以前,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教鞭下面出能人"。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但很少有人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代替打骂才是科学的。记得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核心应该是真爱和唤醒……"作为教师,应该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用欣赏和鼓励去教育学生。这就是"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世界最著名的六大教育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让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