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从语用翻译的视角,在背景知识方面探讨了“文化补遗”在英汉翻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进而指出语用翻译中的“文化补遗”不仅能达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值,而且还能传播文化,促进中西方的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在汉语中反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应用.所谓反语,即"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辞格.[1](P165)反语大致可分为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两种,前者多用于揭露、批判及讽刺,后者则用于风趣、幽默、诙谐等,对反语传统的研究一直是修辞学家们的"份内事",然而修辞学关注的都是静态的语言,是既成事实的反语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数字"三"的文化对比分析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一个特殊领域.本文在对比分析数字“三”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基础上,挖掘出其惊人的文化共性与个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汉语数字“三”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神”“鬼”文化的追踪溯源及对汉语言文字的解剖分析入手,探讨“神”、“鬼”等原始观念文化在汉语中的渗透和积淀。  相似文献   

5.
网络英汉语词汇的语用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有关网络及其应用的英汉语词汇也日益增多,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在网络这个特定语境中的语用涵义,寻求他们的发展趋势,对于了解和熟悉网络,促进中外网络文化交流,加速网络科技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难道”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语气副词的用法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文中主要就它在近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和语用类型作了简要分析,其结构类型为两大类:“难道”+简单陈述句和“难道”+简单问句。在表达具体说话口气时存在结构优先的序列。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归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华 《现代语文》2006,(3):106-108
国外学者对语用失误的研究开始于英国兰彻斯特大学的Jenny·Thomas等.Jenny·Thomas在1983年发表了《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认为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的语言错误,而是指说话虽然符合语法规则,但表达方式不妥或表达不符合习惯,不够得体的失误.语用失误一般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前者指所使用的话语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这是涉及语言本身的语用问题;后者指因在交际中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这是涉及社会文化的语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汉语的数字“三”与道教、佛教有关,日语中的数字「三」既受汉语文化的影响。又与原始宗教信仰和本土语言使用习惯等有关。本文拟就日语「三」对汉语“三”的借鉴及文化内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汉语多义词的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里存在着大量的多义词,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多义词对丰富汉语词汇,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形象色彩和感情色彩,描绘事物特征以及构成一语双关,形成含蓄言语风格等都有一定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汉语反问句的语用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反问句作为一种特殊的疑问句,它的语用含义与语用类型是相当复杂的。本文以大量的语料为依托,以乔姆司基“生成一转换语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大量反问句的研究、分析,概括出汉语反问句的基本语用类型:否定型和强调型。并把强调型细化为六小类,同时对每一类的基本句式结构做了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汉语时间指示词语的语用问题.本文先对汉语的时间指示词语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讨论其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中语和得体的化对比,有着非常突出的实用价值,语用得体是语言交际的根本原则。语言是在一定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化背景,受历史条件、政治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国人民形成了自己的化规范,因此,只了解一些英语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这种语言赖以生存的化,才能减少在语言交际中的障碍,达到交际的目的,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14.
于根元主编<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对"美眉"的释义为:"妹妹.网上对女性网民的常用称谓,一说称容貌较好的女性网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新疆农业大学汉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和新疆教育学院汉语专业成人专科二年级共61名少数民族学生在以《我最熟悉的人》和《我最崇敬的人》为题的作文中的一些例句,分析了他们的汉语语用失误及其原因,为改进汉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中,汉语歧义是客观存在的,在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中发挥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会阻碍正常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但另一方面,它也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实践中显示了其强大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把”字句的使用除了要符合句法形式要求外,还受到一定的语用条件限制。表现事物的非正常状态、表现事物的新变化状态、表现主体的主动追求性是“把”字句常见的三种语用限制条件。前两种是对“把”字句中行为对象在动作行为影响下所出现状态、结果的范围限制,第三种是对认知、心理活动类的动词进入“把”字句的条件限制。它们都是“把”字句在使用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敬语和谦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反映了中国的社会文化传统和道德习惯.通过时一些典型的敬语和谦语进行语用比较和分析,展示了汉英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同时强调为实现语用等值,译者应关注原文的具体语境,在语言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准确传达源语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朕"主要用于殷商、西周汉语中,可以指代任何说话人。殷商汉语中的"朕"只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没有谦敬等语用功能;西周汉语中的"朕"具有了表尊敬义的语用功能。语境在"朕"语用涵义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周汉语中的"朕+称谓+名字"模式对战国汉语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化·称谓·语用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化和称谓习俗,而错综复杂的称谓又体现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中西称谓习俗受中西化差异的影响,汉语称谓中宗法观念和等级观念较为浓厚,英语称谓中人和民主的成分较为突出。在称谓的翻译过程中,需从化层面作出语用等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