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构建长效机制等几项合理化建议,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应适应市场需要.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的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应主动适应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摆脱传统办学理念的束缚,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职业岗位需要为价值取向,以"技术逻辑"为理论基础,从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创新能力、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重构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动手能力强且具有创新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虚拟仿真实训是高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针对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形成虚拟仿真教学硬件基础。重构专业课程,构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课程体系,推进专业与课程的数字化转型。实践“项目导向、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打造“技艺结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创新团队,推进教师数字素养与能力培养,为虚拟仿真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现有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并没有与日俱增.为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让学生丰富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为语文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非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为目标任务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生实践能力.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在以能力达成为动力,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道路上来,不断的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现在高校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切入点,突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开拓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通过重构课程体系结构、融入“双创”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与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模式下研究生培养方案重构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中国矿业大学"十一五"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为基础,对重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践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在对潜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以学科专业集群为新的培养平台,全面深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科研基本素质养成、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测评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创新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数据结构”是生物信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因具有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记忆和理解较困难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对专业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重构教学内容,使知识活力化,体现专业特色与学科前沿;设计问题链,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通过上述策略培养生物信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在整个社会宏观背景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方法.文章以一节几何复习课为例,对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实践与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教师首先需有问题意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敢问善问.  相似文献   

11.
马焕 《文教资料》2009,(5):123-125
本文首先探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含义、理论基础及基本方法和步骤等,分析了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条件.它将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多项思维、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现有课程实验普遍存在学时少、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陈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个性化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探索基于电磁仿真和加工测试结合的可重构天线新实验设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用科研方法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研究结...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素养与态度、创新实践能力、学业认知与规划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问题给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科群建设,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构建一支‘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评价方式多元化"等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研究基于学校、政府、企业三个维度构建基础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及创业能力培育三层次阶梯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在实践教学中全面引入企业工程师及企业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众创空间"为载体,引导与扶持学生进行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将OBE理念引入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知识导向向成果导向转变,从单一的质量监控向多元评价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深圳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背景下,深圳的高职教育面临重大的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针对深圳产业转型发展与高职教育规模质量提升、就业结构变化与高职教育体系调整、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流动职业变迁与学生可持续能力培养等问题,提出了以体制与机制创新为前提,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建立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为发展目标,主动调整高职教育结构,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理解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性,关注人才成长的科学规律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滁州学院在改革中不断前行,通过拓展招生渠道,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完善实训条件,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将以人为本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催生了全新的人才需求.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际竞争力,我国急需大量新工科人才.目前,产业转型升级、交叉整合、创新驱动等领域也缺乏新工科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升级需求,通过分析专业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理清人才培养思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理念、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和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发展,以期解决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新工科内涵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问题.同时,也可为其他专业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转型背景下,针对机械专业基础课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思考,提出以专业竞赛为着力点进行改革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陈爽 《华章》2012,(17)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仅定位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也必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本文对高职语文教学从奠定学生人生发展基础的教学内容、提供能力培养的课堂重构、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过程评价、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前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不但注重对学生素质教育与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重构课程体系,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好专业课和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