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人在1986年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报纸和杂志不应互相融化》。文章指出:“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报纸和一些杂志出现了互相融化的现象。报纸成版成版地摘编杂志上的材料,大块大块地刊载只宜在杂志上发表的知识性文章;而杂志又化整为零,把文章、故事、传奇之类混迹于新闻之中,印成散页摊售叫卖。有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1995年第一期刊载童兵教授文章《报纸由谁唱主角》,读来颇多启发。童教授的文章侧重于探讨当前的报纸杂志化的问题,但我以为,在注意报纸各种专栏、专版增多,防止报纸杂志化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中的非新闻倾向。翻开我们的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头题、二题、三题稿件极少昨日讯(除了会议消息、领导人活动等),甚至本周、本月的新闻都很少,常见的时间要素是“几年来”、“近年来”、“去年以来”、“年初以来”……。占据新闻版的大部分稿件是生产报道、经验报道、典型报道以及会议动态、讲话摘要等等,其中大多数稿件很难与杂志报道区别开来,有的甚至难以区别于工作报告和总结。新闻版的非新闻倾向,主要源于将新闻与宣传对立起来。这使得新闻版甚至是“要闻版”缺乏较强的新闻性。报纸,特别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要不  相似文献   

3.
大凡从事新闻工作的,每每讲起报纸的新闻性、新闻的时效性,恐怕个个都如 数家珍。而平时新闻界探讨这个问题,大多只是涉及新闻的采写以及要闻版和其他新闻版的编排等问题。 本文要论述的则是报纸副(专)刊要不要讲新闻性,怎么强化时效性? 报纸副(专)刊要姓“新” 报纸是新闻纸。要闻版及各类新闻版要突出新闻性,副(专)刊也要强化新闻性。眼下,一些非新闻性的大块文章的流行,杂志化的专版的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损耗和破坏了报纸的时效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对报纸的新闻性不能全面认识所致。有这么一种…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1994,(6)
不得以报纸形式印刷广告最近,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一些类似报纸形式的广告印刷品,免费散发。在刊载内容方面,均以广告为主,有的也夹有社会新闻、消息、通讯、文章等;在印刷的形式上,则采用报纸的编排形式,有明显报头或报头式广告、信息标志以及版序、刊期等,定期或不...  相似文献   

5.
冯宇飞撰文指出,报纸是一种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公开的定期出版物,它的特征在于出版周期短,负载的信息量大,讲究时效。所谓“报纸杂志化”,是指报纸大量借用了杂志分类处理信息的方法。从报纸的发展来看,报纸脱胎于杂志,是在杂志的基础上发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传播新闻.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在他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曾十分明确地指出:“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这句话说了半个世纪了,直到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这是因为,我们的一些报纸,至今还忽视新闻,其中以晚报为最. 凡是报纸,不管它姓“晚”、姓“日”,还是姓“周”,都应该是报,而不是杂志.现在往往强调了它的姓,而忽视了它作为报纸的固有功能.说晚报姓晚,喻意要注意报纸的可读性,要有晚报的特点.抓报纸的可读性当然设有错,值得注意的是由此产生的晚报杂志化、日报晚报化的做法.所谓  相似文献   

7.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出版物,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新闻版理所当然成为报纸的主力军。而副刊却与新闻版有所不同,它是以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知识小品等文章为主的专版,一方面,它是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然与新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它又是有别于新闻版的一种特殊版面,在内容、形式、做法上都与新闻版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就使得副刊具有“动势”与“静态”。  相似文献   

8.
质疑“报纸杂志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 谓“报纸杂志化”?报纸是一种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公开的定期出版物 ,它的特征在于出版周期短 ,所负载的信息量大 ,讲究时效 ,业界有“今天的新闻是金子 ,昨天的新闻是银子”的说法 ,它的立竿见影在于提供信息及以纷繁复杂的判断。杂志是介于书籍和报纸之间的一种产品 ,是提供给大众阅读各类材料的周期性出版物 ,它的操作模式是将所提供的内容模块化 ,通过设立多个栏目而实现分类清楚 ,标签明白 ,其优势在于定时、定量、定向地提供信息。所谓“报纸操作手法杂志化” ,是指报纸大量借用了杂志分类处理信息的方法。前几年 ,报纸基本不设分类栏…  相似文献   

9.
先引出几个名词. 《辞海》(1979年版)对报纸、期刊作了这样的解释:“报纸,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一般是每天出版.”“期刊,又名杂志,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每期版式基本相同,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有专业性和综合性两类.”报刊具有迅速、及时报道最新消息,反映最新成果的特点.它们涉及学科之多、内容之广泛,面向读者之众、影响之深远,是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而要想充分、迅速、准确地利用报刊资源、便利科  相似文献   

10.
4.问:报纸出版专刊专版有何规定? 答:报纸的专刊专版是报纸的组成部分,是报纸设立专门版面或刊期相对集中刊载某类专题或内容的一种出版形式,其中部分专门版面的为专版,某一期全部版面的为专刊。随着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报纸由过去的副刊、周末版,逐渐扩展为证券、电脑、房产等各种内容丰富的专刊专版,扩大了知识和信息,增强了报纸的社会性和服务性。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有的专刊出现杂志化的倾向,弱化了新闻性;一些报纸设立专刊随意性大,盲目跟风,有的报纸一周出版  相似文献   

11.
杂志的起源     
杂志一词,源自法文,本意是仓库。早期英国的杂志内容,包括小品、诗、论文和其他各式各样体裁的文章,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与杂志一词的本意名实相符。“杂志”这个词第一次被用以称为刊物,是19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后来就正式被沿用为杂志的通称。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逐渐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的区别上越来越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三到五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此后,杂志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日博览“群报”,隐隐察觉到,有些报纸已渐渐露出“非新闻化”的倾向来。若长此以往,恐怕会使这些报纸成为一份不装订的杂志。这绝非杞人忧天,即以某省一家青年报纸为例。今年以来,这张对开四版的小报改版后,每期只在一版刊登一些新闻稿,二至四版均为专版,所登稿件基本上与新闻不搭界。由于喧宾夺主,不少本应坐正席的新闻稿,被删成简讯,塞进报纸的中缝。何以出现这种倾向?不外乎一个原因:强调所谓“可读性”,招徕读者;以获取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党报要充分履行它的职能,要巩固和发展它的权威性和龙头地位,改革势在必行。党报的改革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正刊与副刊。报纸是新闻纸,所谓“正刊”一般是指新闻版。党报的新闻以其权威性和真实可靠性见长,但往往比较严肃,且信息量不足、时效性较差。这就需要改革,增强新闻性,加大信息量,提高时效性。这无疑是对的。但在对报纸“正刊”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偏向:过分膨胀新闻版,过分弱化副刊。一张省报8个版,新闻版占6个至7个,一张报纸12个或16个版,新闻版占10个或12个以上,副刊的比例只占10…  相似文献   

14.
副刊、专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地方报纸中,副刊、专刊的容量很大,而且可读性强,副刊、专刊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读者欢迎。这主要是因为,除发表一些重要新闻外,副刊、专刊还可以充分体现其信息集中优势(既然名之曰“刊”,可以适当带有杂志化倾向;而“专刊”要专,可以突出重点加大份量),提供更深层次的新闻分析和新闻背景陈述,提供更多层次的不同精神需求的作品。但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还应该不断开拓,不断创新,这是由副刊、专刊的特点与功能决定的,也是当今社会的文化语境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化的现实要求,更是报纸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如果地方报的副刊、专刊的编辑思路固步自封,失去时代感,就会失去特色,失去读者。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专栏评论的现状 2002年,《人民日报》曾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两大典型群众型评论专栏“人民论坛”和“今日谈”,发表专栏评论共197篇,其中“人民论坛”114篇,“今日谈”83篇。这仅是评论部编发的刊载在要闻版上的专栏评论文章,在经济版、社会版、法制版、军事版、国际版、体育版、文艺版等众多版面上还有不少的专业评论。  相似文献   

16.
报林丑蝙蝠     
天天看报.又在报社干了十多年,如今要我对报纸下个精确的定义,倒也犯难,只好向《辞海》讨教.它提供的答案是: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这句话,大抵是八九不离十,报纸上虽有称之为“报屁股”的副刊,登一些文艺、理论文章,但就其多数版面来说,还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由于报纸离不开新闻,所以不少人又称它为新闻纸。报纸如果只登少量甚至根本不登新闻,那就有点儿不务正业了.然而这类叫人摇头的事情早已有过。1897年11月1日,上海《字林沪报》就创办了一张称“报”而不登新闻的报纸,名曰《消闲报》,其一、二版专载杜撰新闻和文艺作品,前者既是“杜撰”,  相似文献   

17.
我以前没有见到过《华字汇报》,也不了解这张报纸的历史,仅仅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里,知道是早期的北京新闻纸之一。从最近才找到的72至100号合订本看,这张报纸是光绪乙巳(1905)年发刊的,是农历8月份的报纸。根据一则新闻按语,又像是天津出版的,并不是北京。容量有如现在的四开,但版面狭长。每日六版,头一版并无报头,还可能是当时新闻纸的附刊。所以说“汇”,是报纸刊载的新闻等等,基本上是从全国各地报刊转录,自己采访、撰写的很少。内  相似文献   

18.
聂恒玉 《新闻世界》2004,(12):74-74
报纸杂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一些报纸的版面改革中,随着报纸“份量”越来越重.以往的报纸头版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用与杂志的封面非常相似.头版成了引导,“导读”或“提示”成了报纸精髓和眼睛如以往是“重要的新闻”.现在变成了“重要新闻的导读”;图片作用也被无限放大,一张图片甚至占据头版整个版面。  相似文献   

19.
目前报纸中一个不大正常的趋势,应该引起报业同仁的注意,这就是报纸的杂志化倾向。笔者认为,报纸不应该朝着杂志化方向发展;换句话说,报纸的杂志化倾向是应该避免的。 什么是报纸的杂志化?简言之,就是报纸越来越像杂志了。 杂志化倾向的主要表现是:版面越来越多、文章越来越长而信息量却越来越小;服务性、趣味性、可读性专栏增多,非新闻性文章比重增大,大量版面与新闻不搭界;大量赏心悦目但毫无新闻性、毫无信息量的图片充斥版面;刊登新闻所占的版面不到整个报纸的一半甚至还要少。 报纸为什么不应该杂志化 有人说:“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20.
刘元娟 《青年记者》2007,(12):82-82
乍一看,策划似乎与报纸正版新闻类板块关系更紧密一些,而与副刊关系不大,特别是文学副刊关系不大。报纸正刊为了及时反映新闻事件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需要进行精心策划,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副刊一般时效性新闻性不强,但有专家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副刊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