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马可·波罗行纪》是中世纪至今欧洲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书籍之一。《马可·波罗行纪》的书写者是西方人,内容主要描述东方世界,因此在研究中出现了东西方两种视角。在马可·波罗研究史上,出现了两种治学路径。一种是以英、法学者为代表的东方学,另一种是以意大利学者为代表的欧洲文献学。马可·波罗研究史,是观察19—20世纪西方学术发展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堂七年级的历史课——《辽阔帝国的统治》。当介绍到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时,我告诉学生,马可·波罗17岁跟着父亲和叔叔来到了中国,在中国各地游历。在他回国后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马可·波罗游记》是引发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诱因,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我之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介绍马可·波罗,本意是留下悬  相似文献   

3.
700多年前,一位浪漫的威尼斯青年跟随父亲来到中国,他就是马可·波罗。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将神秘的东方文明带给了西方人。可以说,中国与意大利的友谊早已扎根于两国古老的历史中。今年是“中国意大利年”,它为我们了解意大利打开了一扇窗户。赶紧和我们一起出发吧,或许下一个本世纪的“伟大旅行家”就是你!  相似文献   

4.
在蒙元时代,欧洲到中国的交通线打通,欧洲的传教士和旅行家相继来到中国,他们的旅行文学作品向西方翔实地介绍了作为乌托邦表征的北京形象。1299年《马可·波罗行纪》面世,北京首次以"汗八里"的名称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里,意为"大汗之城"或"帝王之城"。从13至16世纪的三百余年间,北京以"东方帝都"的形象反复出现在欧洲的旅行文学之中,为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乌托邦提供了更加翔实、可靠的素材。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依托,以《马可·波罗行纪》《颚多立克游记》《曼德维尔游记》为研究文本,探讨北京作为乌托邦形象在中世纪欧洲旅行文学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马可·波罗游记》对它的巨大影响和促进作用。事实的确如此,《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的影响的确十分深远,马可·波罗也的确是以有此书而闻名世界和载入史册,这本书的历史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马可·波罗不但是中世纪伟大的旅行家,他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历史功绩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马可·波罗把中国当时的先进文化带到西方,以及西方文化的东传都集中地反映在《马可·波罗游  相似文献   

6.
藏獒的传说     
原产于我国青藏高原的藏獒,是世界公认的古老犬种之一。最早的关于藏獒的文献记载来自《马可·波罗游记》,相传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是西方国家第一个拥有藏獒的人。  相似文献   

7.
旅行时光     
《海外英语》2011,(12):34-34
大家都知道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成为向欧洲介绍中国的第一人。这位伟大的旅行家曾经有怎样的经历呢?不妨来看看。  相似文献   

8.
从八十年代至今,谭盾的创作成果涉及歌剧、交响乐、室内乐等多种音乐体裁形式。《马可·波罗》是谭盾1995年创作的一部具有先锋思想的歌剧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歌剧文本、音乐素材、写作手法和观念等方面的分析,窥探出《马可·波罗》中体现出的后现代主义音乐现象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07,(11):64-65
马克波罗盘羊马可·波罗是古代意大利的旅行家,他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4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且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马可·波罗游记》。那么栖息在帕米尔高原上的盘羊是怎样与马可·波罗联系在一起了呢?  相似文献   

10.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马可·波罗这个名字吗?他可是个了不起的旅行家,远在七百多年以前,他就从意大利的威尼斯远道来到了中国,成为了当时沟通中国和欧洲的使者。他后来记述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游记》,也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的窗口。(小好奇)  相似文献   

11.
心不囚     
不幸,像一场瘟疫是我们每个常人都极力避的。然而令人痛苦的幸,却在不疲倦地寻找追随着人们世人都知道幸将带来巨的痛苦,但谁了解它也给一些人带来“福音”呢?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国后,在威尼斯与热亚那的战争中被俘获。在热那亚的监狱中,他口述 事作为创作素材,给一家名牌杂志投东方见闻,由同狱人笔录,写出了举 稿,在3年监禁期间,先后发表了12篇世闻名的《马可·波罗行记》。 短篇小说,后来成了世界著名作家。法国作家、思想家伏尔泰因写诗 监狱成了他孕育作品的“摇篮”。讽刺王室,被关进著名的巴士底监 …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当代文坛多面手,邱华栋在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均有建树。他的读书生活也是十分丰富而宽广的,这就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给养和趣味,《马可·波罗的启程》即为小小的明证。在本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对《马可·波罗游记》、古中国天文学和导航术,以及泉州刺桐港历史沿革的谙熟,使得文章内涵大为丰满,同时释放出很强的思维张力。就写作技艺来说,也达到了散文应有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标题  相似文献   

13.
《马可波罗游记》是中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 于1295年从故乡意大利的威尼斯出发,随叔父来到中国旅居17年和途中往返费时7年的回忆录,是他于1296年参加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城邦为争夺外贸利益而爆发的战争被俘之后,在热那亚监狱中口述,由同狱难友比萨人、传奇小说作家鲁斯蒂凯洛(Rusticheno)笔录而成。这部书在意大利叫《百万》(llMiione),在英国叫《马可·波罗游记》(The Travel ofMarco Polo),在我国叫《马可波罗游记》,也译《马哥孛罗游记》、《马可波罗行纪》等等,在日本叫《东方见闻录》,以及其他一些诸如此类的衍生书名。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化学教学如何才能体现新教材的这种理念,使学生乐学、学会、学有所得呢?综合各种方法,笔者认为可用四句话概括:兴趣中探究,体验中创新,探究后反思,反思中开放。一、兴趣中探究[案例1]讲《化石燃料及其利用》时,教师以这样一个故事开头:“‘14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燃料不是木头,也不是干草,而是一种黑石头,……它们是从山上开采来的,可以燃烧,……居民把黑石头当木头烧。’马可·波罗所说的黑色石头是什么呢?是煤,”教师接着说:“在马可·波罗见到…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著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结束中国之行,返回欧洲的700周年(1295-1995)纪念。但在此前不久,海外报章载文介绍说,英国学者弗兰西丝·伍德博士在她将于近期出版的专著中断言: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关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曾有较大分歧。」据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龙华先生介绍,像法国、英国和德国汉学家中的伯希和、玉尔和福赫伯等,都曾怀疑过马  相似文献   

16.
把视线拉长     
总想去瞻仰西班牙巴塞罗拉广场上的那尊高塔,手捧《马可·波罗游记》的哥伦布高踞塔顶抬头放眼注视前方,视线全然穿越地中海,锐利而又渺远。  相似文献   

17.
狱中诞生的世界名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宣传革命思想,被沙俄当局逮捕,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他写出了杰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法国作家伏尔泰因诗作讽刺了王室,被关进巴士底监狱。在狱中他写出了自己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捷克斯洛伐克革命作家伏契克由于叛徒出卖,被德国法西斯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忍着酷刑留下的伤痛,写下了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国后,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他在热那亚的监狱中口述在东方的见闻,由别人代笔,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西…  相似文献   

18.
哥伦布深信"地圆说",坚信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在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的资助下,1492年8月3日,哥伦布随身携带一本《马可·波罗游记》,率领3艘远洋帆船和87名船员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拔锚起航,一路向西行进.从9月9日起,船队驶入大西洋深处.汪洋之中,丝毫见不到陆地的迹象.为防止船员因航程过长、离开陆地...  相似文献   

19.
洋话连篇     
友情提示:马可·波罗,意大利人,旅行家,曾在中国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担任官职。回国后写了《马可·波罗行记》,书中讲述了他在中国以及东方的见闻。M arco Polo in ChinaIn1275,M arco Polo reached China after three years of traveling w ith hisbrothers.The em peror m ade a great feast in honor of Polos and asked M arco tolive in his court.M arco Polo learned to read,w rite and speak Chinese there.O nce the em peror sent him to the southern part of his em pire.M arco Sawpaper m ade by the Chinese.People…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历史文献资料中 ,都提到了一个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人。他在元代来到中国并留居十余年 ,游历乃至在元朝地方政府任职。回国后 ,他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记》 ,但因其中存在很多纰漏而使其中国之行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