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于桂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1):100-101,111
世界范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和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都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专业能力不足是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师范生专业能力缺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遵循"儿童为本"、突出"实践课程",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理念以及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与差异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学本教育"理念是对传统"师本"理论和"生本"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对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尊重和人文关怀,对指导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学本教育"理念为基点,实践幸福教育,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学校强调外在压力对教师提高作用的同时,更强调以自我创新、自我实现,从而形成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群体。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实现学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我们要改变心智模式,清除思维盲点,有随机应变和灵活发挥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牢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中教育己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教育过程中,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为我们提出了崭新的"人本主义"的基本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对罗杰斯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理论中的人性论、自我理论、教育观的分析,论述了其理论对我国新时期高中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即高中教师角色转变应着眼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5.
校训价值是体现现代学校教育理念的核心价值,是学校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张力场"。这个"张力场"由校长办学思想、教师教育行为和学生培养标准等元素构成。校训应该成为校长办学思想的灵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行动指南,成为学生成长方向的价值标尺,成为学校发展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倡导德育为首,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实上,在具体工作中许多教师只把它当作一句口号,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德育处、校团委负责,并没有真正落到每个教师的身上。而南浔区"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提出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真正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并让每一位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施教。  相似文献   

7.
邹启祥 《学子》2013,(9):70-70
作为一名生化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初中生物和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学时期所学习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生物、化学教育的专业发展作一些探讨。一、生物教学专业发展的一些途径1.不断摸索、积极探索,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了教学中尽可能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自己要成为"创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探究理念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摸索。在日常的备课中,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充分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完成探究,合理发散他们思维,培养他们探究精  相似文献   

8.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正深入每个教师之中,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发展,而不是让儿童适应我们的教育。教育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如何使政治课"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是每一个政治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校就业指导“五重五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存在"五重五轻"的弊端,即教育理念上重工具实用轻人文关怀,教学内容上重技巧训练轻生涯教育,教育方法上重教师说教轻学生体验,师资队伍上重学历数量轻实践积累,教研教改上重工作探讨轻学理辨析。我们应辩证把握问题实质,秉持通识教育理念,以职业发展为核心,构建课程群,优化教学,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深化教研...  相似文献   

10.
祝卫国 《河北教育》2014,(11):24-24
"学校之魂"指学校发展的文化内核、精神理念,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塑造"学校之魂"的关键是学校的文化,即学校精神理念是否内化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为。学校无论从文化建设、管理机制,还是从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等方面,都应该将办学理念植根其中,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和教师发展的乐土。在现实教育教学生活中,教师的"领军"作用无处不在:课堂上的互动生成需要教师去设计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我校确立了"双主体育人"办学思路,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在不同的层面,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发展。在这一理念支撑下,我校课堂教学提出"教学三段式"理念,即"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这种理念客观地保证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空间,保证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及全人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适宜教育"就是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适合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和成长规律,能基于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和发展。自2008年学校提出"适宜教育"的办学理念,我们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一、通过各种途径深化"适宜教育"理念学校开展多种活动、论坛,研究"适宜教育"的内容、形式,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在十年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基础教育状况并非某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教育界的学者、专家们说的那样"成效显著""战果辉煌"。实际情况是,不少教师至今都不会运用新课改理念处理教材、设计课堂、从事课堂教学实践等,酿成了"专家叫好,教师叫苦,学生喊冤"的后果。因此,转变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新课改理念,提高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水平,增强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等,既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工作,也是各个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探讨"学生角色转变"问题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发展的思考。本文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学生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人本主义"是实施"学生角色转变"的最基本理念,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是配合"学生角色转变"的最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角色转变"的最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高度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这一重要论述中可以看出,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高校教育工作特别是教师的教育工作。由此,辅导员队伍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重大,其实质就是一项系统的"人心工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相随相伴。如何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延安精神立院,德能并重育人"办学理念,是延职辅导员做好这一"人心工程"重要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6.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等这些理念都是非常科学的,但也是抽象的。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教学中的确需要贯彻这些科学的理念,将这一抽象的理念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未来10年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立足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大背景,针对当下教师在"学生为本"理念及教师修养及教育服务、教育个性化等专业成长内容缺失、教师素质的弱项及今后教育发展需要上特别下足功夫,如儿童教育能力、教师"身教"能力、美育、创新能力、国际视野、教育服务能力等,谋求教师专业成长契合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是把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而不是让更多学生因为"小小的成长毛病"而无所适从地流入社会。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们不应因为自身考核的压力,或升学率的压力而以有色的眼镜和畸形的学生优劣观去评定学习上有差异的学生,而应该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救救孩子"良好愿景真心塑造每一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幸福感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在缺乏专职心理教师或现有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不足的现状下,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我校紧紧围绕学校"文化经营,一校多品,办书香艺术名校,培育阳光少年,奠基孩子的幸福人生"的理念(简称"幸福奠基教育"理念)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2年我校被评为"江门市心理健康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20.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也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深体会到:教育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更悟出了: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心灵呵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